今天下午,華東師範大學發布《長江經濟帶城市協調發展能力指數(2023)》。 該指數自2024年以來每年發布一次,今年是第九次發布。 根據指數研究報告,協同發展能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漢、蘇州、無錫、重慶、合肥和長沙。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全市綜合協同能力平均得分為15分33 分,比 2022 年增加 2 分42分。 2024年,綜合協同能力在12個及以上的城市數量由2024年的37個增加到65個,增幅顯著。
發布會上,指數發展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介紹,該指數基於區域協調發展等科學理論, 區域創新體系、區域發展韌性和增長極。在生態支撐四大領域中,長江經濟帶城市協調發展能力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基於GDP水平等18個具體指標通過指數計算、空間自相關分析、指數趨勢分析、地級市近三年大資料等方法,系統評價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並針對全球城市最高標準、最優水平設定目標值和閾值。 今年,指數開發團隊將“對外合作指數”納入2024年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凸顯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高質量綜合發展能力和城市間發展不平衡的重要性。
指數研究報告顯示,在長江經濟帶城市協調發展能力中,上海排名第64位99分排名第一,連續9年排名第一,領跑作用顯著。 在協同發展能力排名前10的城市中,長沙憑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自2024年以來再次重返前10。
曾剛教授分析,110個地級以上城市呈現出六級橄欖形結構的特徵:上海是龍頭城市;杭州、南京、成都、武漢、蘇州、無錫、重慶、合肥、長沙、寧波等10個城市是具有強大能力的高水平區域中心城市昆明、常州、貴陽、舟山、南昌等36個城市是區域中心城市,在各個領域表現突出普洱市、自貢市、郴州市、宜賓市、株洲市等36個城市為區域性重要城市,往往位於相對重要的地段或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亳州市、巴中市、資陽市、銅陵市、阜陽市等15個城市是地方重點城市,有提公升空間婁底市、眉山市、湘潭市、淮南市、新余市等12個城市為綜合性城市,對外服務功能短板或薄弱。
針對區域發展的現實瓶頸和短板,曾剛建議,要開展五大行動:著力建設長江生態共同體、加強生態空間有效保護、保護“長江東流的清水”。大力發展長江綠色經濟,推動產業經濟綠色轉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構建創新共同體,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產業集群構建開放共同體,提公升對外開放地位,暢通高效內迴圈,打造雙迴圈發展新格局優化區域協調融合治理體系,打破不同型別城市之間的行政壁壘,促進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
作者:張曉明。
文:張曉明 編輯:王婉儀 編輯:朱月。
*請註明本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