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書評 1 《認知覺醒》。
評分: 92 分
1. 這本書的主要故事是什麼?
1.人有三個大腦,本能大腦、情感大腦和理性大腦。
就反應速度而言,一般來說:本能的大腦比情緒的大腦快,比理性的大腦快。
2.焦慮的原因:想同時做很多事情,想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克服耐心、練習耐心和延遲滿足的能力往往會帶來成就。
3.舒適區-拉伸區-硬區理論。
如果你想有效地成長,你必須讓自己處於舒適區的邊緣。
它既不太難也不太容易,只要稍加努力,你就可以得到它。
4.想清楚:
當面臨是要學習還是要玩的選擇時,你應該檢查你在選擇點的第一反應,並產生乙個明確的主張。
5.集中:
一次只做一件事,身心的專注才是最有效率的,不是強迫自己,而是享受專注。 想學就學,就穩紮穩打,想玩就玩得開心。
6.深度學習:
經過自己的理解和加工,並輸出自己的意見,才是你真正掌握的知識或認知。 教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而寫作是通往深度學習的自然途徑。
7.最觸動人的地方,“最”的刻字。
注意最觸動你的點:讓你眼睛閃閃發光、心中蕩漾的人和事,腦海中浮現的思緒,你遇到的痛苦等等。 學會捕捉它們,並深入挖掘,往往會得到回報。
8.整合: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每次遇到新知識,都要與原有的框架進行整合,這樣才能利用每個家族的長處為我所用,並嘗試用作品來說話,也就是輸出,無論是日記、評論,還是文章,都更有利於用作品提公升自己。
9.閱讀:“思考”、“行動”、“改變”。
閱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考、行動和改變。
2. 最能啟發我的兩點
1.最觸動人的地方,“最”的刻字。
我之前參加領導力培訓時,老師看到我瘋狂地做筆記,告訴我,記住最讓我感動的幾點就足夠了。
他說不要把它當作一門課程,而要把它當作一種體驗,一次旅程。
在每節課中,你只需要找到乙個最能打動你的地方,然後思考它,並將其與你現有的知識進行比較。
加入到你自己的知識和認知框架中,形成你自己的觀點,形成你自己的外展,然後運用到你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讓這個觸碰點不僅在你的腦海中,而且真正落地,真正改變。
過了幾天,雖然我只記得其中最感人的幾點,但還是記憶猶新。 大部分觀點都完全內化了,屬於我的一部分。
《認知覺醒》這本書也突出了這個最感人的點,再次提醒我,有些觸碰和觸碰真的很珍貴,不要讓它們隨意溜走,不僅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的生活中。
2.閱讀:“思考”、“行動”、“改變”。
閱讀 10,000 本書,旅行 10,000 英里。 多讀書很重要,比讀書量更重要的,是階段性的反思和複習,比複習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用到,比行動更重要的,是看智慧,一起思考,改正錯誤。
如果你願意改變,即使一本書產生了很小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盲目追求閱讀的數量和持續時間更是不可取的,往往是自我滿足和自我陶醉。
當然,翻開書是有益的,難免是有益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裡,給自己的身體、思想和靈魂帶來更多的益處,是乙個需要不斷思考的話題。
人的人生很短暫,能讀的書是有上限的,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果斷丟棄不合適的書,不要浪費在無用的書上,是需要不斷吸取的教訓。
看到作者的比較分析,我恍然大悟,重要的不是書籍的數量,而是行動和變化的質量。
3. 我該怎麼做?
1.以後,不管是讀書、看電影,還是遇到一些人、事,如果對自己有很深的觸動,一定要記錄下來,不是多一點而是細一點,哪怕是寥寥幾句話,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現在我有每週的日記和評論,我需要新增乙個接觸點分析。
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制定相關的行動計畫,並定期回顧變化和學習。
2.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會要求自己讀得更多更快,這麼多年,我讀過一些書,更不用說很多書的內容了,甚至書名都還給了作者。
提醒我的是,閱讀應該是分層的,有的適合略讀,有的適合精準,有的不適合閱讀。
不僅要閱讀,還要將你所讀的內容整合到你現在的知識體系中。
經過對比、消化、思考,最好能用自己的話對別人說或寫,這樣就是自己的東西,真正烙印在腦海裡的東西,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隨時使用。
知識和行動的統一可以帶來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