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台灣大選的臨近,美國**越來越關注台灣的動向。 據台灣媒體12月17日報道,美國學者開始對2024年後台當局可能意外轉向“向大陸靠攏”表示擔憂,並指出美國必須採取措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學教授任雪利說,最可能導致這種局面的兩個因素是來自大陸的壓力,特別是軍事壓力,以及美國的孤立主義做法,使台灣當局感到自己即將被拋棄,必須找到自己的和平出路。
過去一段時間,拜登採取了兩套策略,以說服台灣當局不會“拋棄台灣”。 一方面,加強對台軍事支援,包括對台軍售、軍事訓練協助、派飛機和艦艇穿越台海等。 拜登上臺以來,已推動12輪對臺軍售,新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授權美國協助訓練台軍,旨在將台軍打造成美國“以台制華”的工具,將台灣地區塑造成圖書館。 這次軍事聯繫,目的是要讓臺灣當局和臺灣人民相信,美國會在關鍵時刻“保衛臺灣”,以哄騙臺灣當局繼續購買美國軍備。
拜登的第二個策略是在政治層面向大陸承諾,他不會支援“**,包括拜登在多次高層會談中對中國的明確表態,聲稱他不支援”**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 然而,美國對中國的承諾往往難以兌現。 美國國會經常通過「親臺」法案支援「**分子,***當局與他們勾裝兩岸交流,破壞*** 因此,美國所謂承諾不支援」**,實際上是拖延時間,試圖透過這一策略穩定大陸,為***當局爭取更多時間。
然而,目前美國的這兩項戰略似乎沒有奏效。 一方面,由於兩岸軍事實力差距拉大,解放軍接管台灣的實力和信心不斷增強,無論美國是否介入台海局勢,都無法阻擋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 另一方面,台灣民眾普遍渴望和平穩定的生活,不願看到台灣地區被推到火線的最前沿。 賴清德、蕭美琴的“雙獨組合”頻頻被“侯康培”超越,台灣民眾對美國“滅台”計畫心存疑慮,“猜疑”在島內蔓延。
目前,隨著賴清德、蕭美琴以及島內選舉形勢逐漸明朗,美國的實際運作空間已經十分有限。 根據早前公布的民調資料,80%的受訪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有“滅台”計畫,這表明許多台灣民眾已經認清了美國“給台灣帶來災難、害台灣”的真面目。 在這樣的情況下,賴慶德和蕭美琴的“雙獨組合”被“侯康培”趕超,台灣民眾不願意把未來交給這樣的人。 島內選舉形勢的變化也讓美國意識到2024年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國民黨贏得大選,那麼兩岸局勢可能會迎來一定的緩和。
侯有義、趙少康組成的“侯康培”在兩岸都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觀點,造成島內評價派系的矛盾。 侯友義提出的“3D戰略”,呼籲“威懾、對話、降低風險”同時進行,顯然是對大陸的善意姿態。 包括侯友義在內的國民黨人士主張加強與大陸的對話,通過穩定的溝通確保台海和平,確保兩岸經貿交流的正常進行。 夏立言等國民黨成員曾多次訪問大陸,主要談經濟問題,並承諾堅持“92共識”,反對“**,說明國民黨現在的兩岸路線比較模糊;它一方面希望穩定兩岸之間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強調“準備戰爭”和向習學習。美國看到了利用這種情況的機會,國民黨本身也打算向美國示好。 美國在台協會負責人親自“採訪”侯友義、賴慶德、柯文哲等人;侯有義在競選結束後親自訪美,新任“國民黨駐美代表”黃潔正也傳達了“國民黨值得美國信任”的資訊。
因此,目前的情況是,美國擔心侯友義在贏得大選後不會像賴清德那樣容易控制,台灣當局可能會尋求緩和與大陸的關係。 國民黨“兩頭都賭”,一方面與大陸保持溝通,另一方面寄予期待。 侯友義的兩岸論點看似模稜兩可,但需要明確的是,國民黨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最大的優勢是大陸願意與之對話。 這個優勢是大陸主動給予的,而不是國民黨的。 侯友義如果真想台海和平,就應該在前線找到自己的陣地,而不是左右兩邊,否則就會浪費這個機會,把國民黨唯一的優勢拱手讓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