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恩亭.
1月4日晚,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再次啟程前往中東,訪問了土耳其、希臘、約旦、卡達、阿聯、沙地阿拉伯、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埃及。 這是布林肯自2024年10月7日巴以新衝突爆發以來第四次訪問中東。 由於本輪巴以衝突持續三個月,布林肯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止衝突蔓延並危及整個中東局勢。
1月7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中)在安曼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左)。
衝突的影響正在蔓延]。
根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月8日公布的資料,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230,000 死亡, 5超過80,000人受傷。 自本月初以來,以色列方面也開始調整其在加沙地帶的軍事部署,宣布了軍事行動“第三階段”的概念。 然而,巴以衝突的影響早已超出巴以的範圍,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溢位效應。
首先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臨時邊界的緊張局勢。 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黎巴嫩安拉武裝力量聲援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加沙人民,紛紛向以色列北部發動炮擊,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交火不斷。
近日,以色列無人機襲擊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的一棟建築,導致哈馬斯“二號人物”阿魯裡死亡。 哈馬斯不僅立即終止了與以色列的所有談判,而且黎巴嫩安拉領導人納斯魯拉也明確表示他將進行報復。
二是伊拉克和敘利亞民兵頻繁襲擊美國軍事設施和人員,也是為了聲援加沙地帶,要求美國向以色列施壓停火。 美軍襲擊了兩國的一些民兵目標。 據統計,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和人員遭到襲擊超過100次。
然後是葉門胡塞武裝對以色列商船的襲擊,威脅到紅海的航運安全。 胡塞武裝還試圖支援哈馬斯,並迫使以色列停火。 胡塞武裝對與以色列有聯絡的商船的襲擊擾亂了世界主要海上動脈紅海-蘇伊士運河的航運秩序,美國領導了乙個多國聯盟,警告胡塞武裝停止襲擊,否則他們將招致軍事打擊。
美國曾公開宣布將聯合12個國家組成紅海護航聯盟,但鑑於紅海緊張局勢的根源,據說大約有8個參與國不願意透露身份,以免被間接貼上保護以色列利益的標籤。
1月8日,阿聯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右)在阿布達比會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四次訪問中東徒勞無功]。
無論是本輪巴以衝突造成的平民**不斷增加,人道主義災難日益加劇,還是衝突影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和形式外溢,都伴隨著布林肯的四次中東之行。
布林肯於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即巴以衝突爆發幾天後首次訪問中東,原定只訪問以色列和約旦,但短短三天時間,他就啟動了以色列、約旦河西岸、約旦、卡達、巴林、沙地阿拉伯、阿聯和埃及之間的“穿梭外交”。 其中,他還在一次罕見的出訪中兩次訪問了沙地阿拉伯和約旦。
除佈林肯外,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國防部長奧斯汀和美國司令部司令庫里拉也在巴以衝突初期訪問了以色列。 然而,亮點是拜登於 2023 年 10 月 18 日訪問以色列。 為此,布林肯在首次中東之行幾天後再次訪問以色列,為拜登鋪平道路。
然而,拜登的訪問除了與以色列領導人會晤以表達美國堅定不移的支援外,並不順利,甚至在匆忙結束之後提前回國。 當時,以色列軍隊襲擊了加沙市的一家醫院,造成至少500人死亡。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和巴勒斯坦國王馬哈茂德·阿巴斯宣布取消與拜登的會晤,約旦***立即宣布取消原定的美國、約旦、埃及和巴勒斯坦在約旦舉行的四方峰會。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平民**,招致國際社會的批評,但美國不為所動。 白宮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於10月23日宣布,“現在不是停火的時候”。 與此同時,美國迅速向中東派遣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幫助以色列,向以色列轉移了數萬枚準備援助烏克蘭的炮彈,拜登也繞過國會向以色列提供緊急援助。
11月初,布林肯返回中東,訪問了以色列、約旦、約旦河西岸、伊拉克、賽普勒斯和土耳其。 這是他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首次訪問約旦河西岸。 後來,在同月底,他前往中東訪問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
2024年10月12日,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右)在特拉維夫與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握手。
以及國際社會]。
美國在竭盡全力滅火的同時,也要滅火,還把這種“雙重標準”延伸到了聯合國。
去年12月22日,安全理事會以13票贊成、2票棄權(美國和俄羅斯棄權)通過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交的關於向加沙平民提供“立即、安全和不受阻礙”的直接人道主義援助的決議。 在此之前,由於美國的阻撓,投票在一周內被推遲了四次。
去年12月8日,安全理事會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出的要求在加沙實現人道主義停火的決議草案進行了表決,但遭到美國的否決。 在安理會的15個成員中,有13個投了贊成票,英國投了棄權票,只有美國投了反對票。
此前,美國還否決了巴西去年10月起草的關於停火和保護巴西平民的決議草案。 11月,安理會再次投票表決一項決議,呼籲在加沙實施“人道主義暫停”,美國在通過該決議之前投了棄權票。
最令人尷尬的是,去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以153個國家贊成、10票反對、23票棄權通過了關於加沙人道主義停火的決議。 投反對票的國家包括美國和以色列,但美國的三個親密盟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沒有跟進並投了贊成票。
拜登在同一天坦率地表示,以色列正在失去對加沙地帶“不分青紅皂白轟炸”的國際支援。 美國是以色列的親密盟友和最大的國家,也可能是唯一可以向以色列施壓停火的國家。 但是,美國出於一己私利,仍然不願意改變立場。
1月8日,拜登在南卡羅來納州發表了他的第二次競選演講,但被那些呼籲加沙停火的人短暫打斷。 拜登只說,我將“盡我所能讓他們(以色列)減少(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並大幅撤軍”。 事實上,美以兩國在軍事行動的規模和強度、解決巴以問題的“兩國方案”、戰後對加沙地帶的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分歧。
美國一向拉邊站,支援以色列,這讓布林肯每次去中東都顯得很尷尬,美國斡旋的效果大打折扣,美國的國際形象也丟了臉。
新聞線索報道渠道:應用市場**“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名記者**等你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