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4年就要結束了。 在過去的一年裡,壽險市場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既有不堪不忍,也有心連心。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方向。 雖然8月以來壽險公司保費增速有所放緩,但降息預定和銀保渠道“報銀合一”的實施有所放緩,但最新披露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壽險公司保費總體保持正增長態勢, 新業務價值也穩步提公升。
作為壽險行業發展的主要渠道,傳統的個人保險渠道“眾籌”已不再適合新的業務需求。
壽險公司資本補給也吹起了新風,泰康人壽、太平洋人壽、ABC人壽、人保健康、太平人壽等永續債發行方案相繼獲批。
在健康保險產品方面,稅收優惠的健康保險迎來了利好政策,部分短期健康保險產品迎來了嚴格的監管和徹底調查,但近年來如火如荼的惠民保險,至今仍未明確下一步方向。
在養老保險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今年實施了養老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管理辦法,五年稅延養老保險落下帷幕。
一方面,嚴格的監管形勢沒有改變,另一方面也在“鬆動”壽險公司,為保險公司的國際化和市場化發展釋放空間。 展望2024年,新增壽險業務價值有望持續增長,隨著資本市場走出低迷期,壽險資產端收益有望提公升,儲蓄型保險產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仍將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有利於保費穩步增長。
保費增速喜憂參半,新業務有較大改善
在預期定息調整及居民儲蓄保險需求上公升的背景下,今年壽險業務保費收入週期性波動,但整體增長良好。
從五大上市保險公司最新保費資料來看,今年前11個月,中國人保人壽、平安人壽、太寶人壽、華人壽、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原始保費收入97267億元,433949億元,223977億元、6146億元、159738億元,同比增長9%。
今年以來,銀行淨息差承壓,尤其是銀行理財淨值轉型以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幾乎被撤出。 此外,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因此即使將預定利率降至3%,儲蓄保險產品仍將具有市場競爭力。
瑞士再保險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保費年均增長率預計為22%,高於過去五年(2018-2022 年)的 1 個。平均 6%。 全球儲蓄保費預計將增加17萬億美元至4萬億美元。 因此,未來十年人壽保險業的增長將顯著增加。
在新保單增長的帶動下,壽險公司新業務的價值也在逐步提公升。 近兩年,隨著壽險進入深度轉型階段,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陸續下滑,一度引發市場擔憂。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復甦,保險公司開始收穫轉型成果,為新業務價值回歸正增長創造了條件。 中證建投研報顯示,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平安、中國太保新增業務額同比分別增長8%。
中國太保人壽保險總經理蔡強在太保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坦言,中國太保於去年1月1日開始推進長航轉型,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連續四個季度保持新的業務價值增長,轉型成效初見成效。
中國平安原聯席CEO陳新穎表示,受巨集觀層面因素影響,以及平安自身“4(渠道)+3(產品)”壽險改革的影響,新業務價值大幅提公升。
《中證建設投資研究報告》認為,展望2024年,新增壽險業務價值有望持續增長,利好政策有望助推巨集觀經濟持續復甦,資產端投資收益有望回公升。
全渠道“報銀一體化”,全行業精英戰士
變革需要勇於突破,監管“刀”將日益高的手續費投向今年銀保渠道。
為整頓保險公司費用管理相對粗放的局面,監管加快實施銀保渠道“報銀一體化”。 從8月份的法規出台,到9月份機構實施整改,再到10月份加大查處力度,可以說監管給市場主體的“觀望期”並不長。
隨著“報銀合一”新政策的嚴格執行,銀保渠道的“凍結期”也即將到來。 據業內交流資料顯示,10月份銀保渠道新增支付的單項保費僅為43億元,同比下降76%。 10月20日,監管機構還在2024年第三季度銀行保險業資料資訊發布會上透露,初步預估為銀保渠道佣金率較此前平均水平下降約30%。
銀行保險渠道成本高,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而且是虛假保險、虛假收費、虛假退保等問題的根源,也是滋生“一流黑產業”、影響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土壤。
整頓銀保通道高額手續費是監管部門降低行業債務成本的重點之一,核心目的是防範風險。 此外,除了銀保渠道外,接下來的個人保險和代理渠道也將實施“報銀一體化”政策。
事實上,以上一系列行動都在發出乙個訊號:傳統依靠利差和收費做規模化盈利的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只有加速變革才能站穩腳跟。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保險公司摒棄了人力等粗放式發展模式,轉向了最優成長、最優培養的精英路線。 從規模上看,從2024年開始,上市壽險公司開始大力清理人。 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下降速度,改寫了曾經“百萬營銷大軍”的歷史。 團隊規模縮小,但產能增加,是各大保險公司對一流團隊“量質提公升”的共識。
在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第三季度報告中,中國人壽和平安都提到了人均產能和個人保險人力資料。 據中國人壽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個人保險銷售隊伍為66萬人,較6月減少1000人據平安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個人壽險銷售數量為36萬輛,較6月底減少3家7%。
雖然銷售數量**在下降,但人均產能卻在上公升。 根據中國人壽第三季度報告,個人保險行業每月平均支付的第一年保費同比增長28%6%;根據中國平安第三季度報告,2024年前三季度人均新增業務價值同比增長94%4%。
不僅如此,在壽險營銷體制改革、監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老大哥”中國人壽親自下台,中國人壽年豐保險**有限公司於年內正式亮相。 平安人壽發布全新品牌“平安MVP”,這是平安人壽繼“You+”之後再次啟動高精尖營銷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也是平安人壽成立30年來首次以“平安”二字命名第一人的形象, 展示其雄心壯志和戰略。
資本“補血”迫在眉睫,永續債券解飢解渴
自“C-ROSS II.階段”實施以來,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明顯下降,核心資本補充迫在眉睫。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24年底的220%大幅下降至126%。
股東增資是保險公司補充資本、提高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最直接的方式,今年已有多家壽險公司增資增持。 例如,近日,中信保誠人壽、三峽人壽發布增資計畫,均由原股東參與增資,其中中信保誠人壽擬增資25億元,三峽人壽擬增資5元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峽人壽保險的償付能力一直“至關重要”。 三峽人壽2024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6%,最後兩項綜合風險評級結果均為D級,這已經是一家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公司。
對於急需增資核心資本且大股東增資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來說,發行永續債也是一種選擇。 雖然保險公司有多種資本補充工具可供選擇,但只有優先股和永續債可以納入核心二級資本,而資本補充債券和次級定期債券只能補充附屬資本,而不能補充核心資本。
在保險公司永續債保單發布一年多後,今年9月,泰康人壽“破冰”了保險公司永續債的覆轍。 泰康人壽永續債獲批上市後,多家壽險公司發行永續債也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太平洋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200億元的永續債,農銀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20億元的永續債, 中國人保健康獲批發行不超過25億元的永續債,太平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200億元的永續債。
在資本市場疲軟狀態下,保險公司四季度業績或將持續承壓,依靠留利補足核心資本的內生補資方式不容樂觀。 保險公司永續債的陸續獲批,為外生資本補給開啟了新的曙光,讓保險公司在核心資本的壓力下“喘口氣”。
然而,永續債作為無固定期限的資本補充債券,存在一定的不可贖回風險,投資者需要慎重考慮其發行人的運作情況。 多份券商研究報告也指出,供需可能集中在頭部保險公司。
醫保迎重組,稅收優惠大幅擴大
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推進下,健康保險產品在迎來“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嚴格的監管規範。
今年,迎來重磅政策的健康保險產品是稅收優惠的健康保險。 2024年7月6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使稅收優惠健康保險在產品、參保人群、經營主體三個維度上得到充分優化拓展。
稅收優惠健康保險產品的設計理念在推出時既先進又有限。 在推進方面,2024年,能夠兼顧非社保費用保險和有病保保續保的醫保產品寥寥無幾,尤其是對於患病群體,“一分錢一分貨”的醫保產品就少之又少。然而,保險流程的複雜性、稅收優惠金額的低額度以及眾多的產品限制也導致了稅收優惠的健康保險的極大侷限性。
監管機構7月發布的上述《通知》明確了稅收優惠健康保險的下一步發展。 從產品上看,可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範圍將從固定形式的醫療保險擴大到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和疾病保險從被保險群體來看,從投保人本人或其配偶、子女或父母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從商業實體的角度來看,能夠經營稅收優惠健康保險的公司已經從列表系統轉變為僅設定准入標準。
在稅收優惠的醫保產品獲得監管“風雨露水”的同時,短期醫保的“糾偏”也在持續。 某智慧保險獲悉,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近日發布通知,要求相關機構協助提供自2024年8月以來部分在售產品,包括針對某些疾病的專用藥、靶向藥物健康保險產品、包括部分牙科產品在內的有保險責任的健康保險產品, 以及與一些第三方合作的健康保險產品。申請內容應在11月28日中午前提交。
從通知內容來看,此次檢查與去年8月監管部門要求保險公司自查的“藥品再保險”業務類似。 當時,調查的主要物件也是特殊藥品保險,在這種形式下,保險公司淪為“賣藥”的渠道,雖然可以讓一部分患者受益,幫助一些藥企增加銷售額,讓保險公司做規模化更快。
“藥物替代”並不是保險公司單方面追求規模化的唯一工具,此前,市場上曾出現過“首月0元”、“魔方生意”等套路,都被監管部門攔下。
對於部分健康保險產品,監管機構堅持“該行動就行動”的原則,或者進一步支援或進一步規範。 不過,仍有一些健康險產品需要監管部門明確,撥清前進方向的“迷霧”,比如近年來如火如荼的城市定製化商業醫療保險(俗稱“惠民保險”)。
惠民保險於2024年開始初具規模,2024年正式推廣,憑藉投保門檻低、保費低、保額高等優勢,成為2024年的現象級爆款。 截至2024年底,已推出263款產品,覆蓋29個省市,服務近3億人。
然而,近年來,業內關於惠民保險可持續發展的爭議愈演愈烈,其中被保險健康人群缺乏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和理賠與服務的可及感,導致部分地區專案參保率低、續保率低等問題。 這導致惠民保險專案陷入“死亡螺旋”的困境。
我們將全力為養老保駕護航,激發銀髮經濟
在老齡化社會逐漸加深的背景下,養老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銀髮經濟”時代,監管已經開始“下棋”。
今年養老保險領域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對養老保險公司的監管做出更明確的規定。 12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作為首部養老保險公司監管新規,《辦法》進一步明確養老保險公司要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聚焦養老金主業,創新養老金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辦法》在業務範圍上將“健康保險”的表述改為“長期健康保險”,並明確了經營範圍超出規定的養老保險公司應當在三年內完成變更。 這意味著,未來養老保險公司將不再被允許銷售短期健康保險,部分公司的業務範圍、組織架構和產品結構也將進行調整。
當長壽與殘疾相遇時,老年人承受的壓力更大。 長期護理保險的出現,緩解了不少家庭的壓力。 然而,正是這種利國利民的保險,卻經常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甚至在一些殘疾等級評估環節出現偏差,這使得這種保障在到達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之前就發生了變化。
為此,為加強長期護理保險殘疾等級評估管理,保障參保人合法權益,12月15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聯合制定《長期護理保險殘疾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對長期護理保險評估機構作出相關規定。 考核人員、考核標準、考核流程等,明確了職責界限,加強了監督管理,同時可以避免一些弄虛作假,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讓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得以落實。
新竹高高在上,由老幹部為支撐“,在養老保險有新布局的同時,一些在實踐中被證明”過時“的養老保險”棋子“退出”棋盤“——比如五年延稅養老保險試點正式結束, 將與個人養老金走上同一條軌道。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通知,整個橋接工作已在年內完成。
自去年個人養老金制度誕生以來,稅延養老保險陷入了“崩潰”的尷尬境地,稅費差不多,但購買的便利性和國家認可度遠不如前者,試點五年的普及度不足,所以及時“退出”也是及時的“止損”。
該機構的未來充滿希望
展望2024年壽險前景,機構持樂觀態度。
我們看好2024年壽險銷售的增長,根據華泰**研究報告。 即使2024年高增長帶來的高基數問題,我們認為也未必能改變銷售回暖的趨勢。 隨著定價率的降低,我們也看到了產品利潤率的改善空間。 2024年銀行保險業務有望延續高增長態勢,“報銀合一”的要求或將帶動銀行銷售更多保險產品,有助於提高產品利潤率。 分紅保險有助於降低利潤對利率的敏感度,在定價率下調和會計準則出新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有動力增加分紅保險的銷售,我們認為企業可能會在2024年開始關注並再次部署分紅保險。
聯信認為,保險業整體業務結構不斷優化,壽險公司業務結構轉型不斷推進,隨著我國社會養老金三支柱體系的不斷完善,未來社會養老金行業或將迎來持續發展。
交銀國際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壽險新增業務價值增速將在高基數上放緩,預計2024年中國壽險上市公司新增業務金額同比增長18%,2024年同比持平, 而壽險行業的責任端仍處於轉型過程中。隨著美聯儲結束加息程序,預計美國國債收益率將下降,預計A股和港股**市場面臨的外部巨集觀環境將有所改善,會計準則更具可比性,保險業資產端投資回報率有望在2024年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