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畫派和上海畫派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中兩大重要的畫家群體,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今日向公眾展出的“歷史星光——京津畫派暨上海畫派繪畫研究展”匯集了近90件南北藝術家的傑作, 如趙志謙、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濱紅、陳世增、陳班丁、徐悲鴻、張大千等。 “在呈現歷史事實的同時,它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的方式。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總策展人、館長陳翔說。
這是上海首次系統呈現京津畫派和上海畫派的展覽,參展商希望通過作品及相關文獻的呈現,呈現兩組畫家的不同選擇,以及這種選擇與城市發展、社會轉型、文化裂變的關係, 從文化背景、社會生態、畫家群體、藝術觀等方面,也力求啟迪當下的藝術創作。
展覽匯集了近百年來影響中國繪畫發展的眾多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有京津學派領袖陳世曾的作品,以及後海派領袖吳昌碩於2024年創作的《紅梅畫》。 《紅梅畫》創作乙個多月後,吳昌碩去擔任安東**的縣長,乙個月後辭職,有一句“一月安東令”,吳昌碩從此走上了以畫畫為生的道路,為他定居上海成為上海派系首領奠定了基礎。
展覽中的作品清晰地呈現了20世紀中國畫的兩大發展方向:“推陳出新”和“西進中國”。 展出的作品中,齊白石的《松鷹》、肖俊賢的《彩色山水》、蒲儒的《千里薛離》、張大千的《峰頂之初畫》、於飛燕的《眾生漆黑》、謝誌柳的《松陵霜紅》等作品,都能窺見京滬畫壇的豐富性。
移徙也成為南北之間影響交融的乙個主要原因。 20世紀初,曾師從吳昌碩的陳班丁、陳世曾、王夢柏等畫家從上海北上定居北京,推動了金石寫意的北上趨勢。 例如,第一位在新學校教授中國畫的教師蕭俊賢,於2024年辭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教職,定居上海,在那裡他教學徒,並舉辦了五次展覽葉公秋定居上海的十幾年裡,他和吳虎凡在書畫的鑑賞和創作上相互影響。
展覽中,有一件吳昌碩於2024年從北京美術學院藏品中題寫的齊白石案例,格外醒目,展現了齊白石剛進入北京畫壇,靠硯台謀生時畫價的基本情況。 齊白石曾寫過一首詩,“青藤雪遠方,老者年衰不渝。 我要九淵做走狗,三家輪流轉。 很難掩飾他對吳昌碩的敬意。
本次研究展是對中國傳統藝術如何通過傳承與融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的一次認真反思。 陳翔認為,京津畫派和上海畫派,各自以詼諧、個人化的選擇、務實有效的實踐積極應對變革浪潮的衝擊,從不同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堅韌與堅韌和自我創新的活力。 (新民晚報記者徐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