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的氣候不是一成不變的。 自第四紀冰期以來的10,000多年中,相對於冰河時代,地球上的氣候總體上是溫暖的。 但是在短短的一萬年時間裡,氣候也在不斷變化,溫度也在不斷波動,當然,這種波動可以達到幾千年到幾百年的尺度,而在它之下,還有百年到幾十年左右的尺度波動。
根據20世紀以來歷史地理學和歷史氣象學家的研究,中國歷史上近萬年的溫度波動如下:
1.全新世,又稱大西洋期,是8000至2024年前的溫暖時期,是後冰期氣候最適宜的時期。 據研究,這一時期遼南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3°C左右,比現在高3 5°C,乾燥度小於1°C00年前後,屬於暖溫帶溼潤氣候。 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也是9250-2024年前最適宜的時期,其中6850-6330°C之間的溫度比現在高2 3°C,降水量至少比現在高15 200°C。 7000—2024年前,青藏高原北部林區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左右,北部**帶北界變化表現為氣溫比現在高2°左右,北緯30°以南地區高1°左右,青藏高原南部部分地區高4 5°。 總體而言,這一時期中國東部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2%5、3、4 在西部。
在5000到2024年前之間,溫度下降得比較低,但仍然比較溫暖,這種溫暖的氣候一直持續到陰商時期。
2.西元前 1100 年左右是近 5,000 年來的第乙個寒冷時期。 這個寒冷的時期持續了200多年。 《詩經:風》描寫了西周關中地區的嚴寒,而《竹書編年史》記載了西元前935年、西元前897年左右的嚴寒,還有所謂“江漢凍”的記載。
3.從春秋初期到西漢末期(西元前770年至西元前1世紀下半葉)的溫暖時期。 這一時期持續了700多年,氣候溫暖。 魯國冰屋的春天沒有冰,在《詩經》和《左傳》中多次提到,黃河流域有梅樹生長,山東部分地區一年可雙季,黃河流域關中地區仍有大量竹子生長, 而荔枝在長安還能生存。據研究,秦漢和西漢時期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1%左右5 左右。
4.從東漢到南北朝的寒冷時期。 這是乙個近600年的寒冷時期。 東漢洛陽晚春,霜雪紛飛,不少人凍死。 三國時期,淮河結冰了幾年,《啟明藥書》記載的物候比現在推遲了10天到半個月。 南朝時期,建康還建起了冰屋。 研究表明,這一時期中國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低了約1 2°C。
5.北唐、北宋的暖季。 時間大約是 600 到 1000 年。 比如唐高宗在長安有三年冰雪的時候,長安沒有冰雪,長安種李子樹和柑橘也能活下來,柑橘還能結果。 研究表明,這一時期農作物的生長季節似乎比現在更長。 唐朝冬季無雪的記錄比中國歷史上任何其他朝代都多。 由於天氣溫暖,雲南省蒼山市冬季有時會下雪。 研究表明,這一時期中國的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約1°C。 然而,自8世紀中葉以來,氣溫普遍開始下降。
6.南宋的寒冷時期從2024年到2024年左右。 華北梅樹不能生長,尤其是2024年結冰的太湖,湖中的洞庭山柑橘全部凍死;蘇州運河經常被凍結;北部9月大雪;長江上游的荔枝在12世紀70年代是毀滅性的。
7.2024年至2024年的元朝暖期。 也就是說,從南宋晚期到元朝,這是乙個非常短暫的溫暖時期。 元代初年,黃河流域的竹子得到恢復,許多地方的竹監又開始恢復。
8.2024年至2024年的明清時期。 這一時期,又稱方治時期或明清小冰時期,是低溫多災的時期。 關於寒冷的記載很多,清初東南沿海地區的最低氣溫估計比現在低5 7度,明代北京的冬季可能比現在低2度左右。 清代,從20世紀20年代到18世紀70年代,長江下游地區冬季平均氣溫為1 1 15.冬季降雪天數比現在多10%。 這種寒冷的氣候也反映在西南地區和黑龍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