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我奉命調離第1師,任第1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到了縱隊後,我首先向縱隊指揮員李天佑、政委萬毅、副指揮員李作鵬匯報,了解全域性情況,請示工作。 此後,他掌握了縱隊本身政治機關的建設,從三個師各調派一名團幹部擔任部長、秘書長,充實了部分高素質機關人員,改進了組織,建立了工作制度,組建了宣傳班子。 此外,要從多方面了解機關各部門的情況,密切同各政治機關、各部門單位的聯絡,盡快開展工作。
9月中旬,我軍在東北發動秋攻。 第1縱隊在這次攻勢中執行了派遣增援部隊的任務,長途行軍並攻擊追擊新第1集團軍。
新一軍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軍”之一,擁有全部美軍武器裝備,抗戰期間曾在印緬作戰。 但我的指揮官和戰士們對此並不陌生,他們打過好幾次仗,也多次擊敗這支“王牌軍”。 這一次,我再次遇到了我的老對手,情緒高漲,他們爭先恐後地搶占了先機。 士兵們高興地唱著歌唱:“吃賴,就要吃白菜心,打新一軍。
10月15日,第一縱隊奉命進入四平以北的伊通地區,等待敵人被殲滅。 11月1日晚,新一軍開始以200輛車從四平前來支援。 2日,敵先頭部隊臨時第56師抵達陶家屯,但被獨立軍第2師阻擋,殲滅1個營。 餘敵匆匆撤退到長春,在白龍居山被第3師團攔截。 然後,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臨時第56師團的1個團全部被殲滅,第3師團殲死、負傷、俘虜敵人2000餘人。
在秋季攻勢中,要想找乙個殲滅敵人的好機會並不容易,因為敵人已經變成了乙隻受驚的鳥,不敢與我們接觸。 就這樣,歷時50多天的秋攻圓滿結束,我縱隊挺進到伊通一帶休整。
戰後作戰審查會議既是軍事工作,也是政治工作。 我們把它發展成自下而上的群眾性戰爭考核會議,重點考核幹部的戰術指揮、士兵的戰術動作、四大技巧、勇敢等等。 非戰鬥人員主要根據工作、紀律等進行評估。 由於戰評廣泛發揚民主,集中群眾智慧,主要與立功運動相輔相成,大家對指揮千人部隊的利弊和每個人的動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那些指揮靈活、注重戰術、作風英勇頑強的同志,都受到群眾的讚揚,立下了顯著的功勳。 那些表現不佳的人,也受到群眾同志般的善意批評。 由於這是士兵們的血腥教訓,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更加深刻和實用,戰術和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大家都說,這是群眾路線在戰術和技巧研究中的實際應用。 這是政治工作與戰術學習相結合的好方法,也是官兵相互學習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