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女子對婆婆的“吐槽”,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她在山姆下了乙個士多啤梨,洗完後遞給婆婆乙個,問她好不好吃,婆婆回答:這個很好吃,很好吃。
然而,當被問及下一秒一盒士多啤梨要多少錢時,得到答案的老人卻滿臉驚訝,甚至似乎把自己已經吃過的士多啤梨吐了出來,生怕浪費了。
“其實,並不是說家裡負擔不起。 ”
作為兒媳婦,女方無奈,只能抱怨,而老一輩又不情願,這讓身為晚輩的她心疼難過。
與女性有相似經歷的網友紛紛在評論區曬出同款長輩:
“昨天我摘了士多啤梨回家,媽媽不知道**之前說好甜。 然後我說35斤,我媽說不好吃,他大概是怕我再買一次。 問題不在於我家的窮人”。
“當我去看電影時,我媽媽說我很生氣。 ”
“在家裡,浴室的水龍頭總是滴水,我用盆衝馬桶。 ”
“我爸爸就是這樣,他買不起食物。 夏天空調不開,偶爾開空調會因為熱習慣而感冒。 洗個澡一會兒就好了,節約用水。 他吃的東西也是一樣,如果他買了好的,他就要求他不要吃,當它幾乎壞的時候,他會吃掉它。 ”
“婆婆家晚上不開燈,現在眼睛都快要熄滅了。”
甚至有網友為了安撫長輩們脆弱的小心臟,不得不進化出隨意撒謊的功能,降低東西的價格:
“奶奶喜歡吃一桶山姆的果凍 699、問我我說 15、她有點捨不得吃丹東 38斤我說8塊錢 給她點奶茶 18我說99.買一送一,沒辦法,你幫我喝一杯,我喝不下去,這些善意的謊言已經觸手可及了”。
“所以每次我買東西,在家裡問,我都會主動說**低”。
北方登山服大幾千,網友說灑水要200元。
不過,更多的還是對老人們追求“大批量、廉價”的抱怨:
“我買的丹東士多啤梨很好吃,孩子們也愛吃,我岳父岳母買的忌廉士多啤梨弱得愛不釋手,可以高興地說比我買的便宜,但是便宜的不好吃,我愛吃, 而且孩子一口都吃不下,便宜又有什麼用。
知乎上甚至有人發起了這樣乙個話題:“家裡老人有哪些無效的節儉行為?”
問題下方,是網友曬出的各種節儉例子:
水果和蔬菜不好,不願意扔掉,先吃壞的再吃新的,新的又壞了結果,我不能一直吃新鮮的食物
房子的每個角落都會塞滿五顏六色的塑膠袋,說是用來裝垃圾的,這些袋子是用來裝廚餘垃圾的,一提到就會漏髒水你只能換乙個新袋子,再洗一次垃圾桶
趁著破碼折扣,買了一堆不合身的衣服,錢花光了,但是乙個都穿不出門,衣服總會缺,但總要花錢
夏天開空調,冷的時候開關,熱的時候再開,再關,冷熱交替,結果我沒有趁著感冒,先感冒了買感冒不僅不會因為省錢而省錢,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光看這些描述,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彷彿長輩都是無知的孩子,會給家裡添麻煩。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如今,似乎有一種趨勢,批評父母和長輩“無效節儉”,說他們不會享受,只會知道節儉,這降低了生活質量,給孩子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怎麼說,節儉一直是一種傳統美德,為什麼今天有些人變得像過馬路的老鼠一樣。
儲蓄成了原罪?
那些緊緊抓住長輩問題的年輕人,有沒有想過上一代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如果不是當年物資極度匱乏,讓他們對物質事物極度缺乏掌控感,今天也不會被詬病,似乎每個路過的年輕人都能踩到。
對此,網友們有話要說:
“我記得媽媽說過,以前家裡很有錢,怕別人說她是地主,有錢有罪,所以她買的新衣服要貼上幾塊補丁才敢穿,她覺得吃苦是光榮的。”
“節儉是正常的,因為老一輩人已經度過了艱難時期。 ”
上一代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他們年輕的時候打仗,後面有一大鍋飯,直到四五十年代才真正迎來市場化,物資豐富,不願意正常用錢。
更可貴的是,他們依然能讓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成長為孩子。
一位同為兒媳婦的網友評價自己的農村公婆:
“婆婆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收入沒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但她養活了兩個大學生。 我發現老一輩人可以省錢而不依賴其他任何東西,那就是"會活下去"。”
她從婆婆那裡學到了什麼,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我種大蔥、芝麻、花生、玉公尺,平時只需要買當季的水果和蔬菜
如果衣服、鞋子和襪子被撕裂,他們會自己修理。
如果回到家鄉,就會知道老一輩是天生的長者,家裡的很多物品都是經得起歲月的“老古董”:手工製作的桌椅、花紋過時卻經久耐用的瓷盤、手工編織的大普扇......
這些物品往往帶有一些修復的痕跡,只要不是不能使用,就可以永遠使用。
然而,現在的年輕人,當某樣東西壞了,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花錢去更換它,而不是看看它能不能修復和重複使用。
有人說:“年紀越大,越能認同老一輩的節儉。 ”
她的乙個同事,他的薪水和他自己的一樣,可以一下子把整個房子都拿出來。
於是她決定效仿同事,攢下三年的首付。
這樣的例子是對當今消費主義宣傳的一記耳光,即“錢是賺來的,不是存起來的”。
如果度假回家,可以從老一輩的消費觀中學到很多東西。
例如,我媽媽自己做三頓飯。 就算是在街上賣,她也不會買,因為乙個人做飯太麻煩了。
奶奶從來不吃零食,她說她不喜歡吃零食,市面上賣什麼水果就吃什麼。
爸爸媽媽自己種菜,家裡有自己的菜園,每個季節都有時令蔬菜,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吃,有時候蔬菜收穫了,這種蔬菜也要吃上一兩個月,他們也會變招去做,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不會買蔬菜。
至於衣服,它們是一件穿了很久很多年的衣服;堅持使用和食用不易使用和食用的東西。
當家裡的物品壞了,首先想到的不是丟了再買新的,而是看看能不能修好用。
網友們目睹了這一切,回到城市後表達了這樣的感慨:
“我們認為他們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但我們不知道。 ”
回到山姆的士多啤梨。
除了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種草宣傳外,還有很多真實的聲音:
山姆的士多啤梨售價100元35顆
一盒98元太貴了;
大冤會買山姆的士多啤梨,乙個要花2元5;
不要買山姆的士多啤梨,防雷!”
至於味道,很多人都反應過來了又酸又硬,不如街上賣的普通士多啤梨。
“98元2斤真的不便宜,是不是說你消費不起,真的物有所值嗎?當士多啤梨大量上市時,每斤只需10多元。 現在不合時宜,價格昂貴,實在沒必要,吃點時令水果,又便宜又香。
“我記得小時候,士多啤梨沒那麼貴,是誰炒的?”
“小時候,士多啤梨在夏天上市,一斤一斤,從來沒想過士多啤梨是便宜的水果。 所以我從來不在冬天買士多啤梨。
也有人建議,為婆婆感到難過的網友跟著老爺子去菜市場走走,就會理解這士多啤梨錢真的不值。
山姆的士多啤梨之所以又貴又難吃,而且還有很多年輕人出面買單,乙個非常無奈的現實因素是——
我們生活在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
沒有十幾支不同色調的口紅,你就不能被認為是乙個精緻的女人;
只有你能開得起幾十萬的寶馬賓士,你才能勉強算得上是精英。
還是在冬季商場,春夏**衣服迫不及待地嶄新,瞄準你的錢包;
同乙個背包一次有六七種顏色,所以你可以長出六七隻手臂,或者每天攜帶乙隻。
與它相對應,它被買了衣服的質量越來越差,食物越來越差
我們沉浸在“物質富足”的謊言中,以為自己的生活條件比父母好很多,卻不知道物盡其才是對任何物體的尊重。
現代人所謂的焦慮,往往是由越來越多的物質慾望帶來的。
只有放棄他,擁有我也有的對比,生活中的煩惱才會少很多,因為你不會輕易被太多的事情所脅迫。
減少物質慾望,壓力就會小一些,更別說焦慮了。
如今,許多年輕人已經醒來質疑長輩,理解長輩,成為長輩
二十多歲的時候,我無法看不起父母的消費方式,但到了三十多歲,我開始慢慢理解他們。
年輕的時候,我花錢大手大腳,從來沒想過,30歲那年我才恍然大悟,大多數普通人都無法突破父母的階層,既不可能在30歲成為年薪百萬年的人,也不可能在更遙遠的未來成就巨大的財富。
事實上,很多開支並不能提高生活質量,甚至太多的物品也承載著更多的收納和清潔負擔。
這時,我們發現老一輩的消費習慣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們分辨哪些支出是消費主義的陷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