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要下雨,娘娘要嫁”,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正如當下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我們不僅要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快速增長,還要看到中國汽車出海的勢頭, 但也要看清,中國汽車確實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最近在奧地利發生的一起事件,讓我們感嘆中國汽車的實力,也看到了海外品牌面對中國品牌出海的更多擔憂和抵制。
事件發生在12月24日,原因是奧地利有意購買比亞迪生產的電動汽車作為公務車,這是一件好事。 就第一家機構而言,支付公務用車這麼大的財政支出,肯定是相當謹慎的,不僅要考慮經濟性,還要有優秀的效能體驗,結果就是避開了本土產品。
也就是說,這個採購計畫,就是強行把當地的汽車產業拒之門外,誰也受不了!
於是,《新聞報》和《標準日報》等地方報紙紛紛指責中國產品涉嫌侵犯人權和不公平競爭,同時,由於龍頭機構果斷放棄本土汽車產品,引發了保護主義不能很好地保護國內產業利益的擔憂。 顯然,各大權威報刊其實都是無數歐洲本土汽車品牌的麥克風,而這一次比亞迪汽車正在一步步逼近奧地利,勢必會危及歐洲汽車品牌的利益,他們真的坐不住了!
為什麼歐洲本土汽車公司會惱火?
因為比亞迪電動汽車的進入,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在本土市場的銷量和市場份額,他們自己在新能源領域遲遲無法開啟局面,堅持傳統燃油車吃老觀念,再加上所謂的保護主義,讓更多的外國人失望了, 包括奧地利這樣的權威人士,也不滿當地車企不願進取,因此購買中國汽車在他們看來是乙個極其明智的選擇。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比亞迪在奧地利的滲透只是我們自有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乙個縮影,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唱出海外的勢頭已經勢不可擋。
無論是出於構建全球綠色“生態圈”的需要,還是為了加速淘汰燃油車、推廣電動汽車、提公升人類出行體驗,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正以閃電般的速度布局到世界各個角落。
具體來看,比亞迪在歐洲的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已覆蓋19個國家和地區,共有170多家門店。
今年3月,比亞迪在泰國的乘用車生產基地奠基,計畫年產能15萬輛,預計2024年投產7月,比亞迪在巴西卡馬薩里設立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包括年產能15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工廠,預計2024年下半年投產。
12月22日,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塞格德建設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 無論是與海外經銷商合作,還是自主建廠,比亞迪都將為當地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直接帶動當地汽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同時,根據國際能源署2024年上半年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中國、歐美在全球銷量中佔據主導地位,中國電動汽車銷量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 如果銷量只是冰冷的數字,那麼我們來看看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獲得的讚譽。
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發布的印章入選歐洲2024車型候選名單,比亞迪ATTO 3(元加)榮獲愛爾蘭年度最佳小型緊湊型SUV,其中比亞迪ATTO 3(元PLUS)憑藉輕盈流暢的駕駛體驗,在土耳其**試駕大會上受到各大公司的高度評價, 出色的車輛安全性和較長的電池壽命。
從比亞迪奧地利市場的正反兩方面事件中,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化加速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為全球人民提供更好出行體驗的必由之路。
從十幾年前看合資品牌的面孔,到現在全世界都要看自己品牌的面孔說話,我們中國人憋了很多年,今天我們能憑藉在新能源領域的突出成績站在世界之巔, 而我們只能感嘆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坐不住的歐洲汽車工業,或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