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畝三分地”,守護烟花“夜橋”。
11月14日,天橋派出所民警在萬盛劇場外與群眾溝通。
11月17日上午,天空晴朗微風習習,初冬的陽光照耀著大地,讓人感到十分溫暖。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天橋派出所天橋社群民警劉曉璐32歲,在參觀萬盛劇院南牆時,向坐輪椅曬太陽的老人打招呼。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南邊一公里處的鹹農潭,劉小路的同事、來自仙農壇社群的49歲警察馬毅正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前進行安全檢查,為即將到來的週末訪問做準備。
老北京城牆,從空中看像乙個大大的“凸”字,上半部分代表高聳的皇權,下半部分聚集了眾生,第一農業祭壇位於“凸”字左下角,一手連線皇權,一手觸碰民生。 人們常說的“一畝三分地”,也起源於第一農業祭壇。
600多年的風霜雨雪,給鹹農潭帶來了滄桑。 如今,這座古老的皇家祭壇寺供皇帝祭祀農神、進行親農儀式,雖然已不再是當年的規模,但依然屹立在城市的南隅,見證了周邊天橋演藝文化的再繁榮,也見證了北京公安民警的巧思。
第乙個農業祭壇重生了。
2024年,明成祖朱棣仿南京城,在北京南部正陽門西南側修建山河壇。 與其對稱布局相呼應的是天地神殿,後來被稱為“天壇”。 156年後,明萬曆四年,山川壇改名為“仙農壇”,沿用至今。
在明清時期,它一直是皇帝祭祀農神、進行犁地儀式的地方。 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健看來,仙農祭壇作為中國古代現存最大的祭祀農神的皇家場所,彰顯了中國自古以來對農耕文化的尊重,見證了明清兩代祭祀農神的禮儀傳統。
在清末和**的動亂中,仙農壇周圍的祭壇牆全部被拆除,附近修建了市場、道路、民居,祭壇區的一部分成為城南公園,東南方向變成了仙農壇體育場。
2024年,從延安走出來的華北育才小學入駐鹹農壇,成為今天的北京育才學校。 2024年,北京古建築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依託仙農潭古建築,展示仙農壇的歷史和古建築風采。
鹹農潭的保護和修復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公安機關做出了突出貢獻。 薛健說,“不管是日常安全檢查,還是大型活動安保,只要有警察在場,我們就有把握。 ”
他說的派出所,就是西城分局的天橋派出所。 天橋派出所自2024年成立以來,一直守衛著仙農壇及其附近的居民區、演藝區和大大小小的巷子,守護著轄區內5萬多人。
11月16日,天橋派出所民警在仙農壇青城巡警,與保安人員進行溝通。
現年66歲的王金霞在鹹農壇社群生活了45年。 在她的記憶裡,昔日的社群裡人山人海,就連曾經為皇帝齋戒、慶祝農事磐粑而建的青城宮,也變成了“居住區”的一部分,擠滿了50多戶人家。 “很長一段時間,即使有人吵架打架,扔鍋菜,或者忘記帶鑰匙,只要有需要,警察就會立即趕到。 “近年來,青城宮的空置工程順利完工,社群煥然一新。
2024年起,社群民警馬接過守衛仙農潭及周邊社群的接力棒。 仙農潭的安全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記者跟著馬一進入仙農壇最大的單體建築——太遂宮巡視。 遊客們被譽為難得一見的國寶鎮堂的寶藏——隱藏著6層宮殿,在龍府寺上繪有1400多顆星星的天宮沉箱所吸引,馬的眼角從未離開過。
檢查各種安全設施是否工作正常,電線是否外露,是否會有火花。 馬毅帶領博物館安保人員巡視展廳,仔細檢查安全隱患。 古建築為木結構,冬季乾燥,消防安全是馬視察的重點。
太穗宮外,青翠的古樹映照著宮殿的紅牆黑瓦;雕花籬笆和玉石觀景台下,在明清皇帝親自耕種的“一畝三點地”中,青綠的冬麥為初冬增添了一抹色彩。 不遠處,青城宮的修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你開啟朱門時,你已經可以瞥見昔日皇家建築的威嚴。
跨越春秋兩季,歷經風雨,古老的祖農祭壇煥發了活力。
藝術立交橋。 立交橋的橋是一座真正的橋。 那是一座石拱橋,只有皇帝去仙儂壇在天壇犁拜天,所以被稱為“天橋”。
當初建立時,皇權已不在,“天子橋”逐漸消失,但保留了“天橋”這個地名,成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搖籃和象徵,老百姓娛樂場所的代名詞
酒旗在天橋城奏響,多少遊客不記得家了。 從清朝末年開始半個世紀以來,有多達五六百位有特技的民間藝人曾在這裡“地上”表演過,早年有相聲“窮不怕”、“大金牙”等天橋“八怪”,後來又有相聲大師劉寶瑞, 侯寶林......
隨著新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當地政府大力謀劃推進天橋演藝區建設,天橋藝術文化逐漸綻放出新的光彩。 如今,以芭蕾舞表演聞名的北京天橋演藝中心、廣受歡迎的德雲社、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萬盛劇場......這些知名影院密集分布在北緯路兩旁,往往很難找到。
天橋派出所距離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只有300多公尺,或許是受周圍氣氛的影響。 資深民警石泰峰告訴記者:“我們有專業的小號手、電結他手、薩克斯手等,還有精通美聲唱法的歌手。 ”
11月15日,天橋派出所民警對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進行安檢。
石川大學,福昌街的一名社群警察,主修英語,平時喜歡看**劇。 如今,他是北京天橋演藝中心、天橋劇院一帶的“電影警察”。 雖然他最愛的《巴黎聖母院》《歌劇魅影》等話劇在北京天橋演藝中心輪番上演,但他一次也沒看過——每當有爆劇的時候,就是派出所警察最忙的時候。
11月17日晚,北京天橋演藝中心、天橋劇院、德雲會所三家劇場同時開幕。 一到晚上,北威路熱鬧非凡,前來觀看演出的人絡繹不絕。 每個劇院門口,警燈閃爍,民警無時無刻不在忙碌著:疏通客流、解答公眾諮詢、維護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
幾個劇院同時演出,肯定有四五千人。 天橋劇院保安部經理劉斌感慨地說,“多虧了派出所的民警,劇院周圍的治安才能一直保持得這麼好。 ”
一直忙到凌晨,石川和同事們又累又開心,“演出市場火爆,說明天橋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
11月17日,天橋派出所社群民警走訪轄區群眾。
烟花新立交橋。
出了天橋派出所,沿著福昌街向北走,靠近正陽門,還有大片小巷。 大大小小的巷子一曲一彎,在最窄的地方,兩個人要側身通過。
52歲的警察劉鳳鳴十幾歲時,從大興隨家人到天橋附近賣菜。 在他的記憶裡,當時天橋邊有鐵棚,賣衣服、蔬菜、賣零食,沿街的喊叫聲非常熱鬧。 2024年從警校畢業後,劉鳳鳴來到天橋派出所,走進巷子當了一名“片警”,年近30年。
一到派出所,師傅就給劉鳳鳴下了一項“硬任務”——騎著自行車在巷子裡走3個月。 3個月後,胡同在哪,誰的門牌號是多少,誰家裡有多少人,還有公安隱患,劉鳳鳴摸門清晰。
熟悉人、地、情是社群警察的基本技能。 現任天橋派出所副所長范志偉是劉鳳鳴的徒弟之一,他也像師傅一樣,用腳丈量著巷子裡的每乙個角落。
范志偉清楚地記得,過去胡同區人流量大,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每天晚上11點組織民警在胡同區巡邏,不僅要打擊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還要豎起耳朵聽胡同裡賭博的聲音。 ”
夜巡的措施一直保留到現在,胡同地區仍是巡警的重中之重。 每天晚上,天橋派出所的夜間巡邏隊穿梭在大街小巷。 “有天橋派出所,我們都可以安然入睡!“天橋街道工委書記董偉說。
11月15日,一名獲救的老人前往天橋派出所向警方表示感謝。
謝謝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11月15日下午,88歲的孟先空帶著一面錦旗專程來到了天橋派出所。 原來,4天前的深夜,孟先空在回家的路上摔倒了,夜巡警石川和張涵予扶著老人回家。 “晚上溫度很低,要不是你送我回家,我早就凍僵了。 孟先空拉著民警的手,感激的說道。
近年來,隨著中軸線保護工作的推進,天橋片區迎來了新的發展。 天橋片區依託老城胡同完好的肌理和中軸路沿線的歷史風貌,對片區特色街區、小巷、庭院進行改造公升級。
立交橋警察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要保護好天橋地區的文化古蹟,傳承傳統文化,維護演藝區秩序,才能切實保障中南軸線的安全穩定。 “天橋派出所所長何毅說。
傍晚6點,天橋市民廣場四邊鐘的鐘聲響起,北京天橋演藝中心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中南軸線夜橋”的景象是多麼繁榮。
弘揚重農傳統,確保糧食安全。
對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健。
經過半年多的修繕,今年7月,位於仙農壇的北京古建築博物館重新向公眾開放,重要的古代祭祀農場——仙農壇祭壇重新向國內外遊客開放。
仙農壇的特色在於**?仙農壇的歷史內涵對今天有什麼意義?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健。
記者:在北京中軸線沿線的眾多文物古蹟中,仙農壇有什麼特別之處?
薛健:仙農壇是明清時期皇室祭祀仙農神、舉行皇帝親身耕作儀式的地方,也是明清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的祭祀農場。 仙農壇是明清時期國家祭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自稱燕黃氏後裔,仙農祭壇上祭祀的農神是燕帝。 皇帝祭祀農神,代表著對中華民族先祖的承認,從而印證了皇權的合法性,同時也成為自上而下尊重農業、重視農業的典範。
從中國古代的民族禮儀體系來看,周禮儀規定天子要親自耕種南郊,種植糧食供祭祀使用,歷代都採用這一制度。 鹹農壇始終保留著皇帝親自耕種的“一畝三分地”,這是中華文明延續的體現。
此外,仙農祭壇不僅是中軸線完整性真實性的體現,也是仙農神崇拜的重要見證。 如果這種載體不再存在,文化的連續性也會受到影響。
記者:恢復青城宮原貌有什麼歷史意義?
薛劍:仙農祠主要包括太穉宮、沈廚、沈蒼、古甫宮、青城宮5組建築和觀犁臺、仙農壇、天神壇、帝夷壇4座祭壇,青城宮是古建築群中最重要、最高的建築群。 皇帝完成親祭、親犁等祭祀活動後,必須到青城宮慶祝儀式完成,整個祭祀活動就完成了。 青城宮的修復確保了整個文化遺產的完整性。 目前,青城宮的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中,已經可以看到帝王府的巨集偉壯觀,等開放條件成熟時,將適當地對外開放。 屆時,您將能夠看到乙個更完整的仙農祭壇。
記者:公安機關在保護古代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薛健:鹹農壇文物的保護離不開公安機關的支援。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天橋派出所專門安排警力支援我司文物保護和參觀令維護工作,開展日常安全巡查,確保相關文化活動順利進行。 傳統文化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都需要一起守望。
記者:弘揚仙農壇的歷史文化價值,在今天有什麼意義?
薛健: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時刻握在手裡,我們的飯碗要以中國糧食為主。 仙農壇在見證中國古代禮儀體系的同時,也體現了自古以來尊重農業、重視農業的意識。
我國是農作物種植和栽培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可以說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底色。 中國也是乙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重要基礎。 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重視農業,確保糧食安全,這是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根本辦法。
記者注:天橋的“第九怪獸”
北京天橋是乙個神奇的地方。
自古以來,既有明清歷代的祖先祭祀農神、舉行崇犁儀式,象徵著莊嚴的祭祀文化,也有民間藝人唱歌、玩雜技、相聲的表演勝地,孕育了市民喜愛的民俗文化。
同時,在北京中南軸線文化規劃建設推進的背景下,傳統文化與當代創新文化的藝術生態巷子開始顯現,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劇院、德雲社為代表的天橋演藝區正在吸引更多觀眾。 優雅與粗俗共生的天橋,不斷散發著新的“魔力”。
始建於2024年,負責守護天橋地區的安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天橋派出所,在這種“神奇”的滋養下,也變得有些神奇。
鹹農壇和北京古建築博物館的防護工作多年來一直安全無事故,打擊違法犯罪的業務工作量和綜合業績連續多年位居分局前列,讓各劇場負責人、觀眾和胡同居民有了紮實的......
這是一項偉大的工作,是不是很神奇?不計算在內。
如果給大家介紹一下:天橋派出所有一位老警察,他寫詩、寫詞、書法都很好,寫了很多警營歌;其中一名副導演是具有專業背景的小號手,技術嫻熟;中國**學院美聲唱專業畢業的女警察,歌聲清澈明亮;一名男警官精通薩克斯管演奏,在國內器樂比賽中屢獲殊榮一位年輕的警察從小學開始就習快板和相聲,他經常在業餘時間創作相聲,宣傳反詐騙,深入人心......乙個派出所,竟然聚集了這麼多文藝骨幹,是不是很神奇?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竟然要組建一支名為“富昌街48號”的樂隊,以群眾樂見的形式,傳播警營的正能量。
人們不禁感嘆,不但工作辛苦,熱愛生活,天橋警察真是“文武兼備”。
早年有天橋“八怪”聞名,如今才華橫溢的天橋警察堪稱“九怪”。
總策劃:孫福輝。
製片人:邵青英、江錫輝、蘇創耕、陳雪峰、孫軍、劉學剛。
執行策劃:張耀宇、王立雪。
榮**報道組記者:文:張耀玉、王立雪、呂品章,攝影:陳祿坤、辛**、王習、彭華梅**、王依依、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