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儲能企業頻頻披露海外大訂單簽約情況,規模從兆瓦級躍公升至千兆級,可為電網側、工商業側、戶用側等全場景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認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儲能需求旺盛,尤其是歐美市場,商業模式成熟,盈利能力可觀。
業內預計,到2024年,全球儲能市場裝機量將達到661個3 吉瓦時;2024年,儲能電池出貨量預計將達到2300GWh。 其中,中國、美國和歐洲將成為全球新型儲能裝機的主力軍。
在強勁的市場需求驅動下,今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儲能、海辰儲能、陽光電源、天合光能、億緯鋰能等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9月12日,瑞普蘭君簽約84GWh印尼電池採購專案協議;9月18日,南都動力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手頭訂單滿滿,其中大儲訂單約一半為海外訂單。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鄭華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我國儲能企業“走出去”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產業鏈強勢特徵,幾乎涵蓋了產業鏈上的所有產品和服務。 從區域來看,它由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主流市場主導在應用方面,不僅是傳統的戶用儲能,也開始加速向大規模電網側和電力側市場滲透在產品方面,它已經從單一的產品供應商轉變為多產品協作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對於企業而言,國內儲能市場以政策為主,儘管發展勢頭強勁,但行業整體仍處於商業化初期,存在營收增不增利潤的局面。 總之,儲能專案缺乏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在國外,歐美澳洲等國家和地區儲能政策和商業模式較為成熟,峰谷電價差較大,儲能專案經濟性也較為可觀。 一些國家也出台了儲能補貼計畫,如西班牙**,計畫提供16億歐元;英國通過引入容量市場和動態遏制等新的電力市場服務,在儲能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國內企業已經嘗到了“走出去”的甜頭。 陽光電源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儲能系統產品實現營收8523億元,同比增長25726%,其中海外業務佔比80%以上,儲能系統產品毛利率3066%,同比增長1229%。國軒高科通過加快實施“擴大儲能”和“國際化”戰略,與多家國際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大力開拓國外儲能市場。 上半年,國軒高科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6%74%,佔公司2024年上半年總收入的8%。94% 到現在的 2009%;儲能收入 4147億元,同比增長22433%。
資料顯示,今年1-6月,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儲能電池(不含基站和資料中心備用電池)產量超過75GWh,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出口佔比超過55%。 利潤較好的國際市場,成為儲能企業擴大營收、提公升品牌價值的必然選擇。
然而,與動力電池一樣,“走出去”的儲能企業也面臨著地緣政治、產業鏈配套能力、安全管理等風險和挑戰。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此前表示,要警惕海外專案建設中的客觀問題。 例如,當地備件加工和維護條件不足,能源和電力容量不足,消防準則存在差異。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在海外投資時,要注意不同國家的法規、文化和成本,這一點非常重要。 ”
今年8月,《歐盟電池及廢舊電池法規》正式生效,未來,容量超過2kWh的新型電動汽車電池、LMT電池和工業電池必須有碳足跡宣告和標籤,以及數字電池護照才能進入歐盟市場,並對電池重要原材料的比例做出相關要求。 這意味著歐盟提高了電池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檻。 此舉也將倒逼企業技術公升級,加快低碳轉型步伐。
不同國家儲能技術的發展路徑、方向和應用重點存在差異。 在鄭華看來,電力系統比動力電池更複雜,不同國家的電力系統需求,電力市場的執行規則和規定也大不相同。 儲能企業需要準確把握相關市場,需要專業人士和當地團隊的支援,這比動力電池業務更具挑戰性。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儲能企業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必須具備突出的產業、技術和產品優勢,只有不斷創新研發和技術進步,才能推動儲能業務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