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的往事 餘順民用苦樂參半的話入伍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1-19

苦樂參半的詞語入伍

作者 Yu Shunmin

這裡所有的故事都是我大學畢業時與戰友們的經歷的真實記錄。 它們彼此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但這些故事都是對那段時間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愛滿陽方嘴

羊房口,從太原到大同的鐵路線上的乙個小車站。 它第一次與我的生活聯絡在一起是在我二十四歲的時候,當時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了乙份工作。

通知顯示,報告單位為軍隊,即科委第25基地。 當時,基地在陽房口有招待所,接待進出基地的幹兵和家屬。

當我到達招待所時,我看到的第乙個人是北京理工大學的陳尚昆。 他也被分配到了基地,很多來自多個學校的學生陸續來了。

愛人第一次探親,從煙台轉乘軍車經藍村、濟南、太原、陽房口到團城子,然後返回各單位。 我和妻子在招待所的相遇仍然令人難忘。

招待所的房間只是乙個簡單的塑料板房。 陽房口當之無愧地被稱為“陽風口”,當晚北風呼嘯,把板房的門吹得嘎嘎作響。 導演鄭重地告訴我,“不要睡在一起。 我知道就是這樣的房間,如果我回到我的家人身邊,我該怎麼辦?

2. 接受再教育

當時有一句口號:“知識分子要接受工人、農民和士兵的再教育。雖然我們當了兵,但還不是真正的“兵”,還是要“再教育”。 而且我們去不了基地的警衛連(勞動強度太小),就去了附屬於建築的126工兵團。

我去了乙個營,我駐紮的村子叫“大聚會”,人都搬走了。 同行的有程林涵、孫先橋、石立考、王雲農、石興福、石玉宗、李振義等,北京廣播學校的洪成明、李紀增,于佳琪......習一所大學還有誰?我一時想不起來了!

當時,每當《人民**》、《解放軍報》、《紅旗》雜誌刊登最高指示時,營內四個連隊爭先恐後地敲鑼打鼓,燃放鞭炮。

鞭炮實際上是TNT炸藥管,呈圓柱形。 它厚約三厘公尺,長約十五厘公尺。 炸藥顏色呈淡黃色,即使被火燒融化,也不會**,只有在電擊時才會**。 據稱,這種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

每管炸藥都塞滿了雷管,在空曠的地方或乾井中引爆,**出奇的響亮!這是營造慶祝氣氛的好方法!

我們的任務是挖一條隧道,一天八小時,上班路上穿棉衣,工作時穿一件貼身的小外套,下班時小外套被汗水浸透,砰的一聲就能擰乾水!

那俞佳琪站在架子上玩風鑽,木板一斷,他就從架子上摔了下來,幸好只劃傷了一點面板,沒有多大的傷。

隧道側壁坍塌,一大堆石塊坍塌成乙個長約三公尺的斜坡!一塊大約半公尺見方的石頭滾到我的腳後跟上,我剛剛從斜坡上安然無恙地離開了斜坡。 事後看來,我不禁感到非常害怕!

在團裡工作了八個月後,基地把我們全部調回基地的臨時單位——磚瓦廠,擔任“軍代”(磚瓦廠的教官陳光亮給我們起了個借來的名字),任務是帶領農民工。

我們調崗後不久,團裡就發生了多起致命事故。 不到乙個星期,我所在的小隊中的戰士潘火球的一條大腿被齊根砸掉了!又過了幾個月,一塊桌面大小的石頭掉了下來,幾名推渣車的士兵死了。

四五個人!五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讓我很難過!

3、機房大樓臨時居住

當時,基地營房的建設還沒有跟上,我們都分散在通訊樓和其他機房裡生活。 每個房間都擠滿了近十個人和幾十多人,他們暫時沒有接受具體的業務,經常玩遊戲打發時間。

最常玩的撲克遊戲叫做“鑼豬”,他的戰友鄭茂金和姚一雪對此都很精通。 該遊戲與橋牌有些相似,在紙牌理論方面非常辯證。 例如,如果心是消極的,但如果它們都是封閉的,它們就會變得積極。 “豬(黑桃A)”是負分,但如果與所有紅心匹配,它就會變成正分。 這些規定與占卜詞“無極泰來”的意思相當吻合。

我們也經常玩“成語紙牌”遊戲,我們來回交談。 大家都是大學生以上,自然是開心的。 我的戰友王雲農、盧興德稱讚我熟悉成語,問我能達到什麼水平我回答說,如果你問我二十個成語,我不會超過三個!他們根據《成語詞典》問我問題,我都能正確回答,他們經常表揚我!

四、探親住羊圈

營房如此狹小,家人探親自然更加困難,只好暫時留在村民廢棄的羊圈裡。 妻子探親時,與戰友閻厚德夫婦住在乙個房間,俗稱“對面房間”。 直到戰友張繼賢的家人回到家,我們才搬到了他們住的另一間山洞(也是羊圈)。 我把麵條袋掛在牆上,老鼠可以爬進袋子裡吃麵條,不知道是怎麼起來的

在電影《創業》中,說石油工人是“先生產後生活”,這是真的!我們的基地也是典型的“生產前生活”!

5.自建溜冰場

戰友袁平冬天在軍營前的小廣場上平了一塊田地。 乙個淺水池由周圍的土丘形成,並倒入清水中。 一塊冰在一夜之間結冰,形成了他們的冰場!他們都有自己的溜冰刀片,可見他們擅長冰上工作!

12號考場的袁平、彭興彪和周、彭(忘了名字)都是常滑的常客,其中上衣屬於袁平的別緻!

有時他們也會打冰球,周平用竹掃帚當冰球球桿棒,玩得很開心!

回憶這些往事的故事,讓我開心又開心,還得有半天空閒時間!

寫於2024年11.26)

關於作者:於順民,男,l944年9月出生。 62歲就讀於山東大學數學系,畢業於**Wu。 曾獲科技成果三等獎,並被聘為高階工程師。 歷任技術員、專業組長、室長、培訓部主任等職務。 2024年調到地方單位擔任董事等職務,2024年退休。 她喜歡閱讀和寫作,偶爾會發表自己的作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