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眾的想法相反,大多數外表強硬的人外表堅強,而外表溫柔的人內心穩定。 這在“邊界感”中尤為明顯。 人越溫柔,界限感越強。
溫柔≠軟弱。 溫柔,發自內心的自信。
所謂自信,就是內在的安全感和內在的心理力量。 內心越自信,人就越放鬆。 當乙個人非常確定“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時,他不需要露出牙齒和爪子,主動攻擊,而是會變得溫柔和冷靜。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這樣的人有著恰到好處的分寸感,既不需要壓抑自己,也不需要過度防備,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他可以留出足夠的空間,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自由收斂。
我們都想親近“溫柔有力”的人,這樣的人真的很有魅力。
01 界限的本質是清晰的自我。
很多人都在談論“邊界”這個詞,有些人對邊界特別敏感,表現出強烈的防禦性和攻擊性心態。
我曾經遇到過乙個人,在擁擠的火車上,他反應非常響亮,大聲說話,因為他周圍人的衣服角落不小心掃過了他的衣服角落。 這種“大驚小怪”的本質是當他們覺得自己的邊界被入侵時的防禦反應。 換句話說,他通過攻擊他人來保護自己。 但因為這種方法過於激進,很容易導致衝突,給他的人際關係帶來問題。 生活中的“別人不喜歡的東西”,大多都是這樣的。
青春期的孩子,以及一些叛逆的**,也是對自己的“界限”特別敏感的人。 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關門”的習,而“門”的象徵意義是自我的心理邊界。 關上門意味著他們警告他們“未經許可不得進入”。
也有成年人接受不了絲毫的否定、批評甚至建議,他們的口頭禪是“這是你的事,你為什麼要關心我?”。
這種型別的人對自我的界限特別敏感,但往往反應過度,無法溫柔和堅定。 這種反應的背後,是一些心理創傷。 他們對“管”反應激烈,因為“管”意味著強行將“你的”意志輸入“我”。 當他們覺得自己被“管控”時,其實會體驗到被強行控制的無力感,而過往創傷在這一刻的再啟用,讓他們表現出憤怒的反應。
與這樣的人不同,溫柔的人同樣保護著自我的界限,但以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方式。
這是因為乙個人內在力量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越來越清晰的過程,他們會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 當自我得到發展時,乙個人的精神核心就會變得穩定。
02 邊界不僅向內,而且向外。
“邊界”一詞的傳播與家庭教育心理學的普及息息相關,很多人通過親子關係的文章知道了這個詞。 溫柔堅定的父母可以與孩子保持清晰的心理界限,他們有能力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而不會過多越界,他們很少干涉孩子,但很容易有自主性地撫養孩子。
而那些“做功課”的家庭,本質上是與孩子共生的家庭關係,他們之間的心理界限模糊甚至根本不存在。 父母和孩子不是兩個獨立的人,而是乙個人。 因此,孩子的作業不僅是孩子自己的事,更是擾亂父母情緒的口頭禪。
當父母的情緒不斷受到干擾時,他們需要做一些事情來讓自己不那麼焦慮,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催促孩子改變,這樣孩子一旦改變,父母就會重新獲得平靜。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憂慮和太嚴重,兩者都是一種心理缺陷》,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而我在後台看到的資料,**和收藏數量有上千個。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多的共鳴,正是因為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
前幾天在物業群裡,有一位房東@他樓上的鄰居,建議他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要注意音量和時間,因為他經常在半夜12點被樓上拍桌子的憤怒罵聲吵醒, 這位鄰居很生氣,他生氣地說:“我在家輔導自己的孩子,你有什麼事?如果你睡不好,你可以搬家,如果房子不隔音,就去找開發商!”
這位家長強調“在自己的家裡,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在強調這是自己邊界之內的事情,所以他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覺得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了。 但他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不是也會打擾別人,是不是也是侵犯別人的界限?你自己對孩子的控制是否也是對孩子邊界的侵犯?
這是叛逆的人和溫柔的人,他們似乎能夠保護自己的界限,但有很大的區別。
乙個溫柔堅定的人知道自己是乙個獨立的個體,同時又能以獨立的個體來尊重他人。 所以他們的邊界感是一致的,不僅在內在保護自己,而且在外在尊重他人。 而叛逆的人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他們為自己的界限而戰,甚至到了必須比較的程度,但他們往往無視別人的界限。
因此,那些經常說“別擔心你的,別管我”的人,大多經常干涉別人,對別人說不負責任的話。
第四,指手畫腳的人。
03 真正的溫柔帶來力量。
如果乙個人不先滿足自己,他就不能把多餘的東西給別人。 人的本質是鞭策自己和他人,能善待自己的人,才能善待他人。
所以當我們看到乙個很溫柔的人時,一定是因為他首先愛自己。 或者可以說,他是乙個有能力愛自己的人。 乙個缺乏愛感的人,是無法呈現出輕鬆溫柔的狀態的。
自愛意味著善待自己。 什麼是善良?就是尊重、理解、接納、支援。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休止的搶奪和自我滿足並不是真正的自善。 就像乙個人想好好治胃一樣,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一天吃喝兩次,而是有規律、定量,品種豐富,搭配合理。 這樣一來,ta的肚子就可以健康舒適了。
此外,單純的好脾氣和好說話並不意味著溫柔,而是可能是膽怯的、奉承的、迎合的、自我壓抑的。 有討人喜歡的人,看起來溫柔溫柔,但實際上內耗嚴重,很累。 這種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上的“老好人”,不懂得如何真正地愛自己,因為害怕人際衝突,在人際關係中需要欣賞和肯定,往往為了取悅別人而犧牲自己的界限。 所以,這種人的溫柔只是一種表象,甚至是一種幻覺,而不是真正的溫柔。
真正的溫柔一定是強大的溫柔。 “你的善良必須帶來一點優勢”,同樣,你的溫柔也必須帶來一些力量。 這種沉重的力量來自於他對自己深深的愛。
04 心情穩定時,外表溫柔。
歸根結底,我們都想活得溫柔而有界限,但如果我們一時半會兒做不到呢?最簡單的方法是,我們可以先接近這樣的人。
孟沐三千說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心理學的各種研究都證實,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所以如果你想成為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應該先接近這樣的人,對標、模仿、感受。 如果你接觸過這樣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注意力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們大多專注於情緒的處理,而他們的注意力則集中在自我實現的目標上。
乙個溫柔而強大的人,因為自我的界限清晰,所以不壓抑自我,很少產生情緒內耗,同時,他們能尊重他人的界限,所以人際衝突較少,這些都使他們始終處於穩定的心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資源,因為他們有穩定的情緒,所以可以更注重“解決問題,實現目標”,這樣的生活顯然更有效率,更容易成為自己。
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有過幾次啟蒙的時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之一來自“內在力量”的定義。 所謂內在力量,就是乙個人排除外界干擾,不斷實現目標的能力。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情緒,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是最大的分心。
我們以為自己每天都被各種瑣碎的事情糾纏不清,但實際上,我們在情感上卻被各種外界的干擾所困擾。 例如,間歇性的自滿,不斷的混雜和等待死亡,在背後,是高低的負面情緒。 我們的情緒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打擾,有快樂,有自己的悲傷,有起有落,有高有低。
雞湯勸人:“成熟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但其實情緒是戒不掉的,孤立、壓抑或迴避,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深入內心,不斷探索,提高認知,增強能力,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乙個溫柔堅定的人,其實就是對自己界限清晰、目標明確、對人有基本信任、對自己虔誠決心的人。
當心臟穩定時,外表是溫柔的。
-end-
唐糖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全網15w粉絲心理博主。
發表《做乙個情緒穩定的父母:你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認知思維|方**|行動主義者。
主題:個人成長 |在家上學|性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