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國內路跑賽事快速回暖,僅中國馬拉松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共舉辦了500多場路跑賽事,賽事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那麼,一場高質量的路跑賽事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圍繞相關問題,人民網研究院近日推出第二期“金台理論”系列訪談“中國馬拉松,為什麼是高質量的馬拉松”,主題為“弘揚體育文化精神,我們有信心”,邀請了2024年雪梨奧運會競走冠軍、中國田徑協會執行委員、高階教練王麗萍, 譚傑,中國體育報業集團新體育網資深記者、專職編委,青年漫畫家、“冰咖啡咒語”設計工作室冰咖啡(叢靜怡)創始人,中國田徑協會執行委員。北京中際體育管理董事長張思傑等專家及行業代表進行了討論。採訪主持人為中國馬拉松年度風雲人物、人民網監事會主席、研究院院長唐衛紅。
採訪現場(從左至右:唐衛紅、王麗萍、譚傑、冰咖啡、張思傑,照片:人民網余凱)。
獎牌各具特色,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
202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要普及全民健身文化。 將全民健身理念和知識納入義務教育教材。 打造一批科學健身傳播平台,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廣告的製作投放力度。 充分發揮體育明星的正能量,弘揚中華體育精神。 實施建立優質體育文化工程。 加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受訪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馬拉松獎牌和賽事的文創產品。 王麗萍介紹了家鄉丹東的鴨綠江國際馬拉松完賽獎牌,獎牌融合了鴨綠江斷橋、代表長久友誼的白鴿、象徵秋天丹東的銀杏樹等當地地標。 “乙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都濃縮在這枚獎牌中。 ”
2023丹東鴨綠江馬拉松獎牌(圖片由王麗萍提供)。
王麗萍還介紹了“美女18”山東乳山女子半程馬拉松的完賽大獎,“獨具特色的完賽項鍊成為了乳山女子馬拉松的標籤。 項鍊不僅吸引女性跑者加入,更融合了乳山獨特的母愛文化和城市形象。 ”
譚傑展示了他最喜歡的2024年佛羅倫斯馬拉松獎牌。 獎牌的陰影靈感來自達文西的著名素描《維特魯威人》,該素描代表了人體各個部位的結構比例,探索人體比例的和諧之美,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背景和獨特的佛羅倫斯都市特色。 譚傑認為,乙個城市的馬拉松獎牌設計和製作,應該有相對統一的風格和主題,才能體現出在地文化的延續性。 他還帶來了波士頓馬拉松獎牌和他設計的領跑者獎牌,並與這些獎牌分享了他的故事。
2024年佛羅倫斯馬拉松獎牌(照片由譚傑提供)。
作為品牌設計師、插畫家和漫畫家,我設計並製作了許多將跑步文化與城市文化相結合的文創產品。 例如,以故宮為主題的文流文化衫,以故宮為設計藍本,融入神武門、角樓等建築文化元素,以手繪的形式傳達北京特色風光和文化。 必應咖啡認為,路跑比賽不僅僅是運動本身,更承載和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將城市文化融入賽事中,可以提公升馬拉松的文化品質。
張思傑帶來了蘭州馬拉松、雄安馬拉松、衡水湖馬拉松、鄭州馬拉松等賽事的獎牌。 他介紹了基於中國文化發展和設計的鄭州馬拉松獎牌,獎牌正面中央是鄭馬的標誌“鐘”,背面是“百家姓”姓氏補丁。 每個成功完成馬拉松比賽的跑者都可以收到乙個帶有他或她姓氏的補丁,並將其貼在獎牌上,即他將擁有自己專屬且獨特的馬拉松完賽獎牌。 他認為,獎牌是賽事品牌的一部分,也是跑步文化的延續。
鄭州國際馬拉松獎牌(照片:人民網魏青成)。
賽事與城市基因相融合,馬拉松成為城市的精神名片
唐維紅帶來了三枚對她意義非凡的獎牌,2024年北京馬拉松的獎牌,這是她的第一枚全馬拉松獎牌2024年東京馬拉松獎牌,她的首枚世界大滿貫獎牌;她還以剛剛結束的紹興國際馬拉松賽為例,稱該賽事也被跑者稱為“文化馬”。 紹興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名人眾多,每場活動都會確定一位紹興文化名人為年度主題,今年的主題人物是陸游。 因此,今年的賽事獎牌將陸游最愛的梅花和陸游的兩首詩融為一體,展現陸游對家國的感情,非常有意義和獨特。 “馬拉松比賽不僅有獎牌,還有42枚獎牌全長195公里的航道,這些航母所能承載的文化元素值得進一步挖掘。 ”
2024年紹興馬拉松獎牌(圖片由唐衛紅提供)。
唐衛紅認為,“活動的組織策劃可以與城市更緊密地結合,凸顯差異化。 ”
以山東乳山女子半程馬拉松為例,王麗萍表示,作為馬拉松的組織者,也身為女性,她希望通過舉辦賽事,鼓勵和帶動更多女性參與跑步,幫助緩解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從而獲得正向的精神力量, 凸顯女性的獨特魅力和她們在運動中的自信和自強。由於乳山孕育的孕育文化資源豐富,活動與城市能夠將女性、孕育及相關文化緊密結合,因此本次活動最終落地了乳山市。
必應咖啡認為,城市馬拉松只有提煉和深度挖掘城市基因,充分體現文化精髓,彰顯賽事認可度,才應該被大家銘記。
張思傑表示,馬拉松作為國際語言,有利於提公升城市和國家形象,傳播城市特色文化和特色產業。 例如,今年,甘肅省蘭州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正式實施之際啟動了“黃河馬拉松系列賽”。 馬拉松作為強大的載體,可以幫助宣傳和推廣相關法律,呼籲公眾關注黃河保護。
加強人文關懷和活動創新,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多樣化需求
與國外馬拉松相比,目前國內的路跑賽事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嘉賓們在外方參展考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可以加強與國際社會的經驗交流,學習習組織比賽的先進理念。
張思傑表示,國內一些活動的主辦方和相關部門對活動有很大的支援,但過於關注活動的結果、安全等,對活動的品牌建設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重視不夠。 王麗萍還認為,我國一些馬拉松賽事在人性化服務方面略有欠缺,過於注重跑者,缺乏對城市周邊居民的考慮,有些賽事組織得不到妥善,給周邊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困擾。
與會嘉賓建議,城市馬拉松需要改變一些固有的觀念和觀念,加強賽事的創新探索,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譚傑舉例說,幾乎所有比賽都是早上7點30分開始的,他指出,現在城市比賽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上千場比賽。 他建議,活動組織者和城市管理者應該對活動組織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多的健康考慮。 如果秋冬季節天氣較冷,馬拉松可以推遲到溫暖的中午,而夏季馬拉松可以設定在涼爽的早晨甚至傍晚。 此外,他還建議,中小城市應考慮在週六舉辦馬拉松比賽,吸引參賽者留在當地,讓他們在賽後更平靜地欣賞美景和美味佳餚,這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王麗萍說,“很多活動通常都是在週六一大早舉行,有的參與者可能需要在周五提前準備,包括請假或踏上行程,有的可能會因為不方便而放棄。 那麼考慮到這些參賽者請假或出差不便,可以把比賽時間改到週六下午嗎?她認為,考慮到多方利益,公眾會感受到主辦方的良苦用心,活動將有更廣闊的市場。
張思傑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加強指導,鼓勵一些賽道不足的縣市舉辦全程馬拉松,嘗試舉辦半程馬拉松、10公里、5公里等短距離賽事。 他認為,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可以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馬拉松賽事,甚至形成世界領先的賽事標準。
與會嘉賓建議,要加大力度吸引更多人參與,提高市場化水平。
推廣體育運動,讓馬拉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與會嘉賓認為,馬拉松的價值不僅限於身體素質,更代表著一種運動時尚和生活方式,具有更加多元的文化內涵。 “馬拉松不僅承載著成績,更承載著全民健身的文化,熱愛運動。 ”
王麗萍強調了體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 她表示,體育的本質不僅限於身體素質,還能幫助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讓他們擁有堅韌的性格、積極向上的心態、抵禦挫折的堅強韌性,讓孩子受益終生。 “作為家長,我希望體育能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到那時全民健身能夠上公升到乙個新的高度,我的國家也能從體育強國邁向體育強國。 ”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體育賽事之一,古希臘奧運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糧食豐收,剩餘的糧食可以用來釀造葡萄酒和舉行慶祝活動。 這意味著生活水平提高了,體育運動誕生了。 他說,我們應該強調體育的本質,即體育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娛樂活動和作為一種社會活動的性質。 體育運動中對抗、勝負、榮譽與恥辱等特徵的魅力超越了體育運動的健康功能,體育鍛煉不應該僅僅為了“獲得健康”而進行。
張思傑也說,“我同意這句話——'讓馬拉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運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讓人體產生多巴胺,可以讓每個人在壓力大的生活中實現真正的緩解,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此外,對於路跑比賽過程中的一些不文明現象,嘉賓們建議,要大力宣傳賽事規則,鼓勵大家文明參與。 “馬拉松是整個城市文明的載體,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建設的動力和跳棋。 如果做得好,該活動將對整個城市的社會文明建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唐衛紅表示,馬拉松雖然起源於西方,但其精神內涵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 馬拉松所倡導的鍥而不捨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行健,自強不息的君子”理念不謀而合大禹治水、肅武牧羊等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也在馬拉松比賽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現和傳承。 這些都為我國馬拉松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我們相信,馬拉松比賽將更好地詮釋體育精神,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
她還介紹了近日在日本神奈川縣南蘆苒市舉辦的“2023美麗鄉村——中日青少年歡樂跑”活動,該活動由中國駐東京旅遊局和東京中國文化中心主辦,日本人民網協辦,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日中友好協會支援。 來自暨南大學日本學部、東京大學、東洋大學等學校的100多名中日青少年在這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廟裡攜手奔跑。 同日還舉行了中日青年交流會,大家欣賞了中國書法和茶道表演,增進了中日青年之間的互動。 唐衛紅認為,馬拉松等路跑賽事是加強文明文化交流互鑒的良好載體和橋梁。
她表示,人民網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合作,以馬拉松、體育為紐帶,為中外交流合作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