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頻頻對中國進行挑釁,其中蘭茨貝吉斯外長是激進分子。 2024年11月立陶宛**宣布允許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後,兩國關係逐漸退化到代辦級別。 蘭茨貝吉斯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激烈言論,如呼籲歐盟對中國實施制裁,敦促歐盟“遠離中國”,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避免台海局勢影響立陶宛。 但是,歐盟沒有對立陶宛的提議採取行動。 立陶宛**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歐盟會議上提到中國,以此來尋求關注和存在。
近日,蘭茨貝吉斯在外交會議上再次提到中國,聲稱立陶宛不再受到中國經濟壓力的影響,暗示中國對立陶宛的封鎖措施已經放鬆,並表示立陶宛在海外市場找到了更好的機會,以彌補在中國市場的損失。 同時,他再次強調,立陶宛不會改變其在台灣問題上的任何立場,認為目前的做法是“適當的”。 立陶宛頻頻挑釁中國,以此為“榮譽”,以博取西方國家的青睞,獲得更多討價還價的籌碼。
然而,在這種對中國的挑釁中,立陶宛無疑是在作秀,而不是實際行動。 中方已明確警告,如果立陶宛堅持乙個中國政策,將廢除所謂的“代表處”,甚至表示可以給立陶宛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 但立陶宛至今仍堅持原有立場,這與立陶宛所說的“無意中損害中國利益”完全不符。 此外,立陶宛** 瑙塞達在致辭中還提到,挪威花了大約八年時間恢復與中國的建設性關係,而立陶宛對華出口受到很大影響,遠未恢復到過去的水平。 瑙塞達希望立陶宛能夠面對這一事實。
對於立陶宛對中國的持續挑釁,有評論員指出,立陶宛高喊“我們不傷害”並沒有實質性地損害中國的利益,這種行為只會讓其他國家對抗中國的意願更加落空。 相反,中國對立陶宛的態度清楚地表明,它不在乎立陶宛是否受到影響,立陶宛一再跳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利益,但結果恰恰是它想要的。
總之,立陶宛對中國的頻繁挑釁是一種表演,他們用它來博取西方國家的青睞和更多的討價還價籌碼。 但是,立陶宛的行動絕不能損害中國的利益,中國對立陶宛的態度表明,它不在乎立陶宛是否會受到影響。 立陶宛不應無視中方的警告,而應向中方表達誠意和友誼,以獲得合作和兩國關係持久發展的切實機遇。
近年來,立陶宛不斷挑釁中國,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頻頻發表不當言論,挑釁中國。 然而,這種行為不僅沒有損害中國的利益,反而暴露了立陶宛的自欺欺人及其對外表現的本質。 立陶宛**應該認識到,穩定的雙邊關係的真正發展需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挑釁和誤導手段的基礎上。 同時,中國對立陶宛的態度也表明,中國不會因為立陶宛的挑釁而動搖立場。 在國際事務中,真正的友好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的,立陶宛有必要反省和改革自己,以更加成熟的態度對待對華關係,共同促進兩國的合作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