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2》12月29日電(記者 周 袁)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於12月28日駛向西風帶。 在船尾甲板上,乙個黑色的橢圓形儀器被扔進海浬,資料通過連線到它的銅線不斷傳回。
這是一種一次性溫鹽水深測量儀,主要測量海水的溫度、鹽度等資料。 探險隊隊員彭騰騰說。
為什麼要測量海水溫度和鹽度?考察隊成員、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史久欣認為,必須從海水做起。 海洋中的海水流動形成了一條巨大的傳送帶,使熱量和物質在世界海洋中迴圈,成為調節全球氣候系統的關鍵環節。
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就像人體溫度和體重一樣,是物理海洋最基本的資料,直接反映海洋環境的變化,影響海水的流動。 石久欣說。
2024年11月25日,“雪龍2號”(前)和“天回”號飛船一起穿越西風帶(無人機**) 新華社(陳東斌攝)。
在災難科幻片《後天》中,正是因為異常的海溫和鹽度,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突然減弱,海洋環流傳送帶停止,來自赤道熱帶的暖流供應中斷,導致北半球氣溫驟降。
極地海洋的溫度和鹽度尤其令人擔憂。
在全球海洋環流中,最顯著和最重要的海洋下沉運動發生在極地海洋,極地海洋成為海洋傳送帶的驅動力。 石久新進一步解釋,以南極海岸為例,下沉的高密度海水形成南極底水,沿海洋盆地向北擴散,進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石久新說,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決定了海水的密度,影響著海水的下沉過程。 如果極地海洋的下沉過程減慢或停止,將對氣候產生災難性影響。
海水溫度和鹽度的調查是乙個長期和持續的過程。
水文環境調查從緯度間隔為0的西風帶開始在 25 度時,一次性溫鹽深度計就位,預計將放入 70 度。 在彭看來,只有積累多年的連續資料,才有可能從這些資料中解決相應的科學問題。
南大洋航行期間開展的水文環境調查可以為進一步研究南極鋒面、南極環極洋流等相關研究積累基礎資料。 彭騰騰說。
據悉,本次南極考察將依託“雪龍”“雪龍2號”和科考站開展一系列綜合調查和監測,深入研究南極洲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