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20日電話題:動力電池新規難解“對藥”,行業門檻將提高。
作者是Anbound的研究員Chao 周。
自2024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電動汽車)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距離2024年正好10年。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服役也意味著潛在的大規模退役浪潮,而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在於動力電池的**、利用和處理。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一是繼續突出環境保護。 《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優先使用再生原材料,並公開動力電池使用再生原材料的比例。 這一規定無疑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環保建議,有利於動力電池本身的進一步環保,促進未來動力電池退役處理的環保。 其次,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更加細緻入微。 《徵求意見稿》繼承了2024年《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中生產者責任延伸原則,並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了首服務網點的層次和設立方式,並要求主動公開自身聯絡方式,加強動態管理,客觀上方便了首創企業與加工企業之間的溝通,有助於降低資訊成本。 第三,梯次利用細則更加細化。 《徵求意見稿》對梯次認證的技術流程、產品要求等關鍵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涵蓋了從產品測試到網路設定的各個環節,有助於避免廢舊電池非法“再迴圈”。 第三,對溯源要求更加細化。 《徵求意見稿》對車企、電池企業、電池租賃企業、一級利用企業等全產業鏈條做出了相應的明確溯源要求,有助於對廢舊電池資訊進行跟蹤和更新,使廢舊電池流通渠道更加規範有序。
草案的出台無疑有助於解決動力電池的問題,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首先,工信部至今已公布五批“白名單”企業,從業人員數量穩步增加,但面對迫在眉睫的“退休潮”,企業的處理能力仍存疑。 例如,2022 年實際處理的電池量遠低於目前的實際容量。 隨著更多電池的退役,處理能力的限制將阻礙廢舊電池的有效利用,也將迫使部分電池“流入黑市”。 其次,由於行業規模越來越可觀,單純的追求利潤的衝動會繼續驅使資質不全的“灰色工廠”甚至“黑色工廠”堅持經營。 由於自身的隱蔽性,“灰色工廠”和“黑色工廠”的持續運營,會持續干擾電池行業的秩序和穩定,造成相應的資源浪費甚至環境問題。 因此,就國家主管部門而言,有必要在堅持高標準、嚴格准入行業的前提下,繼續推動“白名單”企業有序擴容,穩定提公升現有“白名單”企業的處理能力和效率。 此外,《意見稿》出台後,最關鍵的環節是落實,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推動相關規定全面貫徹落實,同時加強對違法經營者的動態追蹤和打擊,確保整個行業規範有序執行。
客觀地說,《徵求意見稿》針對這幾年廢舊動力電池行業的亂象做出了有針對性的規定,可謂“開對了藥”。 因此,新規一旦實施,將產生以下影響。 首先,行業門檻大幅提高,行業運作更加規範。 無論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原則的進一步細化,還是溯源機制全鏈條的深化,實際上都提高了廢舊動力電池利用行業的准入門檻。 追溯機制的加強也意味著相關從業者很難單純按照“最高價格得到”的邏輯自由決定廢舊電池的去向。 其次,新規實施後,隨著流通渠道的加強和行業運作的規範化,我國廢舊電池利用行業的潛力可以進一步挖掘,廢舊電池的利用率也可以進一步提高。 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率。 (中信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選集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 所選內容所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代表中新經緯的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WVIEW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