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發展網-農村科技記者 蔡戈、李鵬,特約記者 鄧長勤、盧力.
這種玉公尺糯公尺、甜甜、嫩滑多汁,咬一口感覺就像一陣果肉。 9月27日,在南川區舉行的金峰山糯玉公尺品牌推介會上,三泉鎮豐峰村大種植戶杜興忠帶來的糯玉公尺亮相活動品鑑區,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杜興忠,今年51歲,是南川區三泉鎮豐玉村人,多年來在外商打拼,2024年回到家鄉創業,依託風力村得天獨厚的高山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開拓創新, 並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現代化養豬場,養殖生態豬600餘頭利用農家肥生產有機肥種植糯玉公尺、大豆、西瓜、北碚南瓜等,開發優質糧食、蔬菜1000餘畝,形成“種養結合、資源迴圈利用、生態發展”的高效農業發展模式,年產值400多萬元,成為當地知名的“富家龍頭”。
杜興忠正在檢查玉公尺粒。
出於對家鄉的關心,他回到家鄉建立了生態養豬場
過去,由於地勢偏僻,交通不便,村里的產業發展滯後,村民只能維持生計,大部分人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 2024年,高中考不及格的杜興忠前途未卜時,一位在新疆種植啤酒花的親戚因人手不足,請杜興忠幫忙管理啤酒花。 在新疆都興中,他幫助親戚管理了一段時間的啤酒花,後來又幫助其他人管理甘藍(甜菜)。 有了種植經驗後,2024年,杜興忠在自家地租了80畝甘蘿蔔,由於市場波動,第二年虧損不多。 這時,他得知朋友在廈門做服裝印花生意賺錢,於是決定去廈門和朋友一起學習習服裝印花工藝。 從自學習服裝印花技術,到當老闆開服裝印花加工廠,他花了6年時間。 “開廠前三年沒賺到錢,直到2024年才開始賺錢,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年利潤達到300萬到500萬元。 杜興忠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打拼了多年,賺了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想念家鄉,他意識到家鄉就是他的歸屬,近年來,村里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於是他萌生了回老家創業,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的想法。
2024年6月,經過慎重考慮,杜興忠毅然回到了家鄉三泉鎮豐峰村。 杜興忠決定開一家養殖廠,從事生態養豬,讓消費者吃到純正、健康、美味的生態豬肉。
交錯如山,開廠做生意與養生態豬完全不相容。 為了學習習豬生態養殖管理技術,杜興忠參加了南川區農委組織的新型實用生豬養殖技術等高素質養殖戶培訓,並利用網路和書籍上的相關資訊學習習養殖理論,並走訪周邊養殖場學習寶貴經驗。
杜興忠向南川區農委工作人員介紹玉公尺的生長情況。
隨後,杜興忠以120元**轉讓了村里300畝廢棄土地,打算建設標準化養豬場。 從諮詢、選址、布局、建立隔離帶、清潔道路和排汙渠道建設到裝置改進、管理制度建立等,杜興忠前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2024年9月,豬場才順利建成並註冊為南川區高途農場, 重慶。
記者在現場看到,養豬場共5層,占地面積400平方公尺,屬於新型建築式養殖場,四周田間綠意盎然。杜興忠不僅為豬舍建造了18個房間,還安裝了除臭、通風和降溫系統。 “生態養豬與傳統養殖模式有很大不同,養豬場是按照集約化、現代化的要求建造的,採用最新的'全進全出'、混合飼料自動輸送等飼餵技術。 杜興忠介紹道。 在養殖過程中,杜興忠孜孜不倦,自己的飼養員、自己的技師、自己的推銷員,農場在杜興忠的精心管理下,日復一日走上了正確的軌道,屠宰的生態豬平均重量在200公斤左右,由於肉質好,屠宰價格高達14-20元公斤, 這比普通生豬養殖的效率要高很多,利潤也相當可觀。目前,杜興養豬場擁有1000頭豬,每年銷售2000頭2500頭成品豬。
玉公尺生長在分散而有序的未利用土地上。
種植與養殖相結合,使農業生產在迴圈中增加價值
養豬場產生的糞便由養豬場一側的沼氣池發酵後倒入周邊田地,既解決了養殖糞汙排放問題,又減少了玉公尺等農作物的化肥用量。 頭腦靈活的杜興忠認為,利用養豬業生產的有機肥發展種植業,一定是個好辦法。 2024年初,杜興忠承包了風水村1200畝廢棄土地,註冊成立了重慶亞鑫生態農業*** 在南川區農委農業技術專家的推薦下,引進了適應豐峰村地理氣候環境的“京科28”糯玉公尺品種, 當年種植的800畝糯玉公尺收穫,畝產可達40萬500公斤,糯玉公尺甜度高,糯質足夠,嫩多汁,口感好,深受消費者歡迎,每公斤批發價高達4元。
為了豐富種植品類,杜興忠嘗試種植了200畝西瓜,西瓜收穫後,又種了一口北碚南瓜的茬口,實現一地多收,讓過去只生產玉公尺、洋薊、紅根的風吹村有了新的產業。
由於種植基地採用豬糞分解後的有機肥,作物生長健壯,產量高,品質優良,種植毛利達40多萬元。 杜興忠高興地介紹道。
在看到種植養殖週期模式帶來的好處後,杜興忠對農業更有信心了。 他知道,只有不斷學習習,才能更好地培育綠色種植和迴圈農業。 2024年,在南川區農委推薦下,參加了“繁榮領軍”優質農戶培訓班,培訓中學習了大豆玉公尺條復種技術。 該技術在保證玉公尺產量不降低的同時,可以增加大豆收入,實現一畝地賺夠“兩錢”,同時每畝還可以享受**專案補貼150元。 得知這個訊息後,杜興忠如寶般,當即決定採用豆玉復種模式,為增收鋪平道路。
玉公尺種植基地的一角。
在南川區農委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基地採用2行玉公尺間種2 4行大豆,畝創收由1100餘元提高到2400餘元。 杜興忠對新種植模式的好處感到欣喜若狂。
如今,作為鳳峰村有名的“致富領軍人物”,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是杜興忠最大的願望。 為此,他聘請周邊村民10餘人常年到養殖場、種植基地工作,人均收入8.01萬元/天,農場繁忙時僱傭8.01萬人,年人工支出高達100萬元,有效解決了周邊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下一步,我計畫進一步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拓寬銷售渠道,利用網路平台銷售糯玉公尺、西瓜、生態豬肉,打通農產品從田間到百姓餐桌的渠道,讓我們的南川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杜興忠對未來充滿信心。
農場科學與技術(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