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罕薩山民在200年前是乙個家庭,今天仍然是兄弟
18**-11**,英軍入侵巴基斯坦罕薩河谷,迫使邊境居民四面八方逃亡,薩夫達汗親王被迫率領數千名山民移民到中國新疆,這個持續了一千多年的國家,就這樣結束了。 ”
這件事被記錄在罕薩山谷巴爾蒂特堡的一塊石板上,講解員(也是警衛)薩拉奧(中國人)摟著我說:“兩百年前,我們是一家人,現在我們是兄弟。 然後他又解釋了事情的經過:乾隆皇帝統一新疆、統一中亞後,各國都向他進貢最少,但乾隆皇帝不僅拒絕了,反而賞賜了他十倍的絲綢、絲綢和**,於是他心甘情願地收下了這個國家,被封為“坎朱提”。
在清朝統一圖初,“坎朱提”僅指罕薩諸侯國,後來罕薩王為了表示對清朝的忠誠,將他哥哥的納加爾諸侯國交給了清朝。 這意味著,清朝統治下的罕薩河流域分為兩個州,位於阿塔巴德湖以西以南,距中壩崑崙高速公路30公里。
後來,英軍征服了印度,罕薩王死在了雪山之岸,他的兒子薩夫達帶著數千名村民逃到了清朝,再也沒有回來。
失去領袖的漢薩同盟人民被英國人剝削,他們不得不在晚上來到卡里馬巴德祈禱,祈禱他能回到自己的家鄉,為他“帶路”。 可惜的是,薩夫達親王進入新疆後不久,病逝於喀什噶爾,此時清朝內訌,沒有援軍,罕薩村民見他們復興無望,就躲在角落裡,直到巴基斯坦獲釋,才回到卡里馬巴德。
罕薩峽谷每年都會舉行“迎賓節”,象徵著“罕薩王朝”的到來,罕薩的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飽受蹂躪,在中巴之間建立了友好之路後,他們的生活好多了。 這就是為什麼罕薩高地人對中國人很友好,因為沒有這條路,他們仍然處於“無知”狀態。
從地理上看,罕薩河谷是一系列山谷,巴基斯坦獨立後,被吉爾吉特王國和巴爾蒂斯坦王國吞併,2024年這兩個地區組成了乙個新的自治區,漢薩同盟地區數倍擴張,形成了瓦罕走廊,即今阿富汗和中國新疆。
儘管貧窮,但罕薩河谷自2024年以來就聞名遐邇,當時英國偉大的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英佔期間訪問了罕薩河谷,並寫了一本名為《失落的地平線》的遊記,在歐美風靡一時,尤其是“香格里拉”,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探索。
父親去世後,希爾頓的女兒告訴她:“我父親覺得罕薩是乙個包容、多元的社會,因為長期的壓迫,這裡的人們變得更加團結,這個小村莊,居住著佛教、儒家、道教和伊斯蘭教,沒有酋長,沒有法律,每個人都遵循'你來你去'的道德準則。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有興趣進行調查,於是我與巴鐵努和道·布萊曼德取得了聯絡,並約好了在紅其拉布港見面。
布萊曼德之所以選擇女導遊,原因很簡單,他習過亞洲歷史,不僅熟悉兩國的軼事,還在廣州學習,在那裡他可以流利地用英語和中文交流。
新疆喀什噶爾塔吉克縣的坤傑拉甫港海拔4700多公尺,直到2024年才全面向其他國家公民開放。 布雷曼德說:“中巴友好公路”不僅是巴基斯坦的“命脈”,也是億萬人民的“生命線”,紅其拉甫港就像是“排頭兵”,再往前走5公里,就是N35國道,可以到達巴基斯坦。
我曾兩次在喀喇崑崙公路上開車,從N35到阿塔巴德湖,行駛了140多公里,但這是秋冬季節的第一次旅行,但即使溫度降至冰點以下,船隻也會飛過湖面,使其成為現在的熱門旅遊景點。
2024年,世界上最小的湖泊阿塔巴德湖發生泥石流,堵塞了罕薩河,使水位上公升了100多公尺,淹沒了18個村莊,疏散了6000多人。 經過中國和巴基斯坦地質學家的聯合調查,決定將被洪水淹沒的喀喇崑崙高速公路改造成地下橋,並於2024年投入運營。
在岔路口後,他們進入了罕薩區,穿過一座木橋,到達該地區最大的定居點卡里馬巴德。
卡里馬巴德坐落在罕薩河谷的中心地帶,擁有罕薩河沿岸的 12 個村莊和村莊,人口超過 27,000 人,主要是吉爾吉特人,他們與中國的維吾爾族有親戚關係。 根據巴基斯坦出版的民族誌,維吾爾族牧羊人在4000至2024年前遷徙到漢薩省,後來印度的西奈人遷徙到這裡,兩個民族雜交形成了今天的吉爾吉特人。 因此,伊斯蘭不吃豬肉和牲畜,不喝奶製品的習俗在罕薩山脈仍然保留著。
人口約700人的阿爾蒂村村長告訴我們:如果看印第安人的等級制度,錫瓦人是“布卡羅”的第四類,因為他們生產大量的山羊和牲畜,所以他們比“賤民”高,但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是印第安人, 但作為漢薩人或維吾爾人的後裔,甚至他們的習和習習俗都是維吾爾人。
例如,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又稱“阿坎德節”),他們也要穿上乾淨的衣服,參加儀式,**ram,打掃墓地,向祖先致敬。
在遊客眼中,卡里馬巴德並沒有太多的歷史痕跡,“罕薩王國”現在只是一些邊防哨所和皇家堡壘,但《失落的地平線》中以“香格里拉”和“世界屋脊”為特色的建築卻受到眾多遊客的追捧。
兩人繼續前往山上的博物館,那裡到處都是石基座和木屋,四周是雪山,給人一種隱居的感覺。 在半山腰時,布雷曼德向我推薦了清代流傳下來的著名的“酸湯蕎麥麵”。
傳說200多年前,一位清朝僧人路過這裡,見這裡的食物清淡無味,便教山民採摘草藥,然後將蕎麥磨成粉,揉成條狀,用酸菜煮熟,入口酸酸滔滔, 容易填飽肚子,因此被山民昵稱為“清代和尚面”。
罕薩人非常和藹可親,“布萊曼德一邊往山上走一邊說,”你可以稱她為女人的善良,但我從我進出罕薩數百次的經驗告訴你,罕薩人的生活並不輕鬆,但他們知道如何辨別是非, 並且知道如何感恩。 ”
布萊曼德以為是無意之言,但過了十多分鐘,他已經被中國人感動了,當她經過一間小屋時,她向我做了乙個邀請的手勢,示意我不要離開,然後端著一盤水果進屋,說:“這是罕薩果,沒有農藥, 沒有蟲子,可以直接吃。
老太太的祖先是從中國移民到山谷的維吾爾牧羊人,按照祖先的指示,每一代後代都必須保持維吾爾姓氏(註冊為巴基斯坦阿拉伯名字),祖母的維吾爾姓氏阿依古麗·沙尚(Ayigul Shashang)與同為維吾爾族血統的丈夫結婚72年。
夫妻倆曾經住在峽谷旁邊,但由於洪水,他們搬到了山上,不再吃草,而是種水果。 喀喇崑崙高速公路建成前,年收入在10萬盧布左右,而現在,他們依靠中國買家,**到每斤40多盧布,一年就能賺到70萬,雖然只有2.8萬元,但考慮到蔬菜水果的**,他們兩人的日常開支綽綽有餘。
就在我問她怎麼了的時候,她拉著我跑到300多公尺外的菜地裡,向老牛招了招手,“挑釁地”說:“你想來一次嗎?“還好,我被爺爺拉著,沒有讓我難堪。
在布萊曼德的幫助下,我對這裡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由於罕薩河谷海拔高、氣溫低,每年能種的糧食只有玉公尺、土豆、紅薯和一些耐寒蔬菜,然後道路拓寬了,果樹的產量也提高了, 我沒有種杏子,而是換了一種方式選擇了高山黑枸杞,得知明年會有相當多的採摘量後,我答應奶奶,到時候一定會回來給我留20斤。
在她的帶領下,我們去了另乙個果園,那裡的杏子在秋天和冬天會自己落下,村里的長輩們組織起來幫忙摘桃子。 在這個村子裡,採摘了3萬多斤杏子,去核後,用流水浸泡三個小時,然後攤開曬乾三天,再大火蒸30分鐘,最後曬三天。 與傳統的燻硫和醃製相比,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的風味,因此大部分產品都是從日本進口的。
告別祖父母回到鎮上,布萊曼問道:“你認為他們的友好和友好是由於他們的孤立嗎?我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也許孤立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內心不夠純潔,否則不會長久。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所看到的一切都證明了這一點,而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面前無動於衷,幾十年不許挖礦,唯一原因就是“純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