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只有地藏王的魂獸,聽不進下界的搗亂?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小說之一,描繪了乙個龐大而奇異的神魔世界。 四師徒當然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物,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去西方學經。
從經文中學習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惡魔和怪物幾乎無處不在,惹事生非。 有些惡魔有歷史,一直是眾神的坐騎或寵物。 譬如,四大菩薩中有三位來自家山上鬧事,卻沒有到地藏王的山上來鬧事。
佛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你身邊可能有很多虔誠的佛教徒。 然而,佛教不是起源於中國的宗教,而是從古印度傳入的。 古印度的佛教思想與古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共同之處。
就這樣,它生根發芽,發展到今天,形成了我們自己的佛教思想體系。 在中國佛教中,有四位菩薩,每人負責四座名山。 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有忠實的信徒。
第乙個是文殊菩薩,其道場位於五台山上。 他是智慧的象徵,是萬物菩薩的領袖,手持智慧之劍,他的坐騎是一頭威嚴的藍面獅子。
有一群人特別相信文殊菩薩,那就是小學生,他們最關心考試,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希望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考生和考生的父母經常去文殊師利祈禱,祈求文殊師利加持他們在考試中取得更高的分數。
第二個是伏仙菩薩,其道場位於峨眉山上。 他是美德的象徵,他的山是一頭長著黃色獠牙的老象。 積德行善,不僅能幫助他人,還能改善自己的精神狀態,讓自己感到舒適和滿足。 但是,做好事一時容易,做好一輩子就難。
只有真正內化行善的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而福元菩薩是引導人行善的人,他把行善看作是永不疲倦、永不孜孜不倦的功課。 三是普陀山上觀音菩薩,是金毛獵犬的故鄉,象徵著慈悲。
他的目標是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快樂,如果他看到世界上所有的眾生都在痛苦中,他就不會快樂,所以他引導我們愛人世,愛人。 第四位是地藏菩薩,他的道場在九華山。 他是慾望的象徵,他的巔峰是丁亭山。
我所說的慾望的力量,是指業力,它可以由一廂情願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主要是良好的願望)創造。 俗話說:"只要你記得,回聲就會來"。許願的力量是真實的,它的能量大於業力。 他在地獄裡受苦,所以他勸人不要作惡,以免掉進苦難的海浬。
四大菩薩的象徵和職責,體現了人們對理想人格和精神世界的嚮往。 心中有智慧,心中有悲,善行在手,生死有好緣。 從這個意義上說,信奉佛教會激勵人們行善。
四位菩薩的神通無窮無盡,他們的戰馬不容小覷。 但是這些馬是怎麼變成惡魔的呢?在**《西遊記》中,青面獅子文殊菩薩曾兩次降臨人間。
剛到無極國時,他以為無極國的王是金體羅漢,於是派文殊菩薩前去調查。 國王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以為他是來打仗的小和尚,於是把他關在籠子裡淹死在河裡三天三夜,藍臉獅子下山為文殊菩薩報仇。
第二次,不僅是青臉獅,撫仙的馬和金翅鷹也聚集在獅駱駝嶺,組成了獅駱駝嶺三妖。 他們讓四師徒吃苦,就連孫悟空也差點被三妖搶走寶物。
後來,如來率領文殊菩薩、伏仙和一群羅漢來到獅駱駝嶺,制服了三妖。 文殊菩薩和伏仙的山民是下界的叛逆者,自稱是兄弟,觀音也有同樣的經歷。 金毛獵犬是下界的妖魔,自稱賽泰穗,以王居山,狂妄至極。
他聽說朱子國的姑娘很漂亮,就一言不發地搶走了她,打算把她帶走。 好在紫陽真人路過後,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一件寶衣送給了少女,賽太穗摸了摸,大喜過望,救了他一命。 畢竟金毛獵犬是菩薩山,玷汙凡人是很愚蠢的。
那麼,商王為什麼不來王國搗亂呢?首先,他的背景與其他三位菩薩不同。 文殊菩薩、伏仙、觀音菩薩是玉虛十二金仙的**,文殊菩薩、伏仙也是釋迦牟尼的追隨者。 地藏王更特別,因為在釋迦牟尼成涅槃之前,彌勒佛還沒有出現,所以他被賦予了化解眾生的使命。
尤其是地獄中的罪惡眾生,這也是地藏菩薩王的願望,地獄若不空,就不是佛。 獅子山的神通也與另外三位菩薩的存在相對立,他們為了化化眾生,在九層地獄中呆了多年,不得不忍受地獄的痛苦,可以說是四大菩薩中最苦的。
後來,孫悟空在冥界大作,隨意更改生死書。 這裡是地王的地盤,孫悟空顯然不服氣。 就算從他有限的法力來看,石娘更是如此,恐怕他根本沒有下混沌世界的能力。
雖然地藏菩薩王身處九層地獄,乙個讓人不寒而慄的險惡之地。 但轉為地獄眾生,佛陀,是他堅定而偉大的願望。 雖然他和狄婷不得不面對不斷吞噬甘露的報應,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功德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