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1.用一句中國諺語來形容今天的中美關係,就是“病如山,病如線”。 我們必須客觀地承認,中美關係恢復正常需要時間和耐心,但我們也要摒棄看到某一領域出現問題就對大局失去信心的習慣性思維,從更全面、立體、巨集觀的角度來看待中美關係。 2.中國國力的崛起對美國產生了壓迫感和威脅感,這是美國對華競爭態度的主要原因。 但是,這種競爭在客觀上由來已久,如何處理關係,既能使中美雙方各走各的路,又能相互促進,這是乙個不斷協調和平衡的過程,尤其需要雙方樹立良好的心態,學會在有限的空間內共存。 3.任何涉及晶元領域的敏感話題,都會在中美之間引起很大的波瀾,而美國制裁的失敗,必將在美國國會引起更大的壓力反應,促使他們選擇最強硬的政策來堅守陣地。 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中國實現新一輪科技創新,打破壟斷。 4.孔子學院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風向標。 無論是通過商業合作還是社會交往,這種交流都不應侷限於單一的組織,還有很多新的可能性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中美之間肯定可以找到一些新的橋梁。 本文約4941字,閱讀時間為5分鐘。
中美關係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重要話題。 儘管中美近期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接觸,但兩國關係依然緊張,“對華強硬”甚至成為美國高層的主流態度。 但在政治舞台之外,美國人民對中國有什麼樣的態度,是否與美國的態度一致?美國社會如何看待華為晶元的技術突破?本期,我們邀請了國際問題專家賈敏讓我們深入了解中美衝突背景下美國人民的真實聲音。
主持人:美國歷屆領導人對中國保持強硬態度,大力鼓吹和宣傳“中國威脅論”。這與美國的態度一致嗎?
賈敏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美關係當前面臨諸多現實困難。 但是,在我訪美期間,美國人民對中國訪客的態度實際上是比較好的。
在大流行期間,我們可能已經看到有關美國反亞裔社會抬頭的報道,但這並不是美國社會的全貌。 在我看來,誠然,中美之間在中美戰爭、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觀因素下存在認知差距,但中美關係正在逐步恢復。 兩國高層領導人在互相推動,我們公民社會也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最好能通過合適的平台表達我們真實友好的聲音。 雙方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坐下好好談話,共同想方設法使中美交往的趨勢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主持人:從政治家的角度來看,美國人民對中國的態度是什麼?
賈敏美國民眾非常關心與生活和經濟收入直接相關的中國話題。 在考察訪問過程中,我發現美國民眾的看法其實是相當全面的,他們能夠體會到中美關係是“合作雙方都受益,打仗導致兩次失敗”,並不是很多刻板印象說他們不關心政治、不關心中國的發展、不關心中美關係。 但他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他們熟悉的領域。所以我認為,還是要走到人民中間去,在多場景的交流中尋找機會讓更多的人增進彼此的了解,如果與美國人民深入交流,收穫會非常大。
主持人:從綜合角度看,中美關係目前處於“熱”或“冷”狀態?
賈敏用一句中國諺語來形容今天的中美關係,就是“病如山,病如線”。 我們會發現,儘管中美兩國幾乎等時到了解決爭端的時機,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局勢複雜化,這兩件大事對中美關係產生了全面影響,為中美關係掀起了波濤駭浪。
我們現在正處於恢復階段,我們必須客觀地承認這一點中美關係恢復正常需要時間,需要兩國高層和非政府組織的耐心、技巧和正確態度。 畢竟,在過去的幾年裡,太多的溝通機制被封鎖和暫停了。 我們不能把中美關係侷限在具體領域,說中美關係在某一領域多交流就好了,是片面的同時,也要摒棄看到某一領域出現問題就對大局失去信心的習慣性思維,從更全面、立體、巨集觀的角度看待中美關係。
主持人:在美國社會,親華人士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和兩國未來發展?
賈敏美國專業人士對中美關係的態度非常客觀。 他們承認中美關係確實不是很好,但他們的聲音比較溫和和積極,表達也比較冷酷客觀,尤其是疫情過後,大家確實有重新互動的願望,所以他們也會更加珍惜這段時間的中國訪問學者。
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並不友好,更多是出於競爭心態。 我不認為現在美國有徹頭徹尾的“反華”人士,他們更擔心自己的發展,而中國是影響的重要因素。 中國這幾年積累的國力對美國形成了壓迫感和威脅感,這種競爭客觀存在的時間由來已久,中美雙方如何看待它,取決於各自的心態和態度。
在這樣的競爭形勢下,美方需要客觀認識當前形勢,中方不應囂張跋扈。 如何駕馭好中美關係,讓中美雙方走自己的路,在相互促進的同時相互促進,是乙個不斷協調和平衡的過程,尤其需要中美兩國樹立良好的心態,學會在有限的空間內共存。 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增加談判的機會,避免給“友好中國”或“反華”貼上標籤。 但是,要微妙地區分美國人對中國的不同態度,既要冷靜又要有耐心,就要反對美國在華問題上出現的機會主義者,他們要抓住一切機會放大負面效應來打壓中國。
主持人:美方政商界對當前中美關係有何建設性建議和解決方案?
賈敏中美企業家更願意在商業利益最大化,不希望中美關係惡化,正在努力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 在經濟和貿易問題上,要考慮實際的成本計量和分析,多做實際的判斷,避免做一些形上學和概念上的價值判斷。 投射到中美關係上,要多說有利的話,少說沒有根據和證據的虛幻話,為中美經貿關係的恢復和緩和提供新的空間。
主持人:在美國社會,企業家的遊說和談判有多重要?
賈敏從長遠來看,科技公司在中美關係中的作用非常微妙,既可以推動,也可以阻礙。 禁令不是法案,未來還會有調整的空間,所以我們對商務部的禁令不要太悲觀,但還是保持穩定的態度,等待後期禁令的實施程序,這是乙個相對開放的答案。
主持人:在本輪美國晶元禁令公升級之前,華為推出了搭載全新5G晶元的Mate60手機,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突破美國晶元限制的熱潮
賈敏事實上,此事並未在美國民眾中引起任何漣漪,但美國制裁的失敗必將在美國國會引起更大的壓力反應,促使他們選擇最強硬的政策來堅守陣地。 華為的技術超越確實給美國反華人士的心中傳遞了某種恐懼,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新禁令的出現與雷蒙多訪華、華為新產品的發布有著一定的關聯。
美國國會的態度不會有根本改變,美國也不會因為中國的科技突破而妥協。 我認為晶元問題是中美兩國在技術領域競爭中的乙個死結,任何涉及晶元領域的敏感話題都會在中美之間引起很大的波瀾,中國的任何讓步都會引起美國的回應, 所以可能唯一最好的辦法就是中國實現新一輪的科技創新,打破壟斷。
主持人:美國眾議院議員對中國持什麼態度?這種態度是否符合他們在擔任議員期間的政治身份?
賈敏我們知道,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在外交方面,權力基本上都在行政領域。 但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立法機構對行政部門越來越不信任,美國國會現在越來越滲透到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
美國國會議員每兩年選舉一次,由於任期較短,每個國會議員職業生涯的最大目標就是贏得連任。 在他兩年的任期內,絕大多數國會議員不會輕易改變他們在競選期間堅持的問題,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他們的政治野心。
從務實和功利的角度來看,如果涉及中國的問題增加了他們的政治履歷,那麼中美關係將是乙個主要焦點。 對於這些政客來說,反華是投機取巧,但不是長久之計,絕大多數人實際上並沒有把中美問題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這意味著這些政客對中國問題的態度並非一成不變。
主持人:美國是否與美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密切聯絡?
賈敏無論是對美國政客還是**來說,反華“其實是一門生意,背後是利益的衡量”。 如果生意是有利可圖的,那麼他就會去做。
如果很多網友長期關注美國,就會發現,**報道和**行為之間其實存在共鳴,這或許反映了其背後美國民眾的社會問題和話題建構。 因此,仍然需要關注**的話題趨勢和焦點話題,這可以捕捉到美國近期的措施**。
然而,近年來,國際新聞的報道質量下降了很多,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中美之間出現了很多物理隔閡,所以美國的很多報道都是基於二手和第三手資訊,其權威性和真實性值得懷疑。
主持人:在美方強烈的反華態度下,孔子學院的逐步關閉是否為美國人民開啟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視窗?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社會所謂的“文化寬容”實際上是有選擇性的?
賈敏我不認為談論美國孔子學院目前的困境是乙個完整的故事。
美國孔子學院的興起是乙個線性過程,尤其是在本世紀初,中美兩國之間對實現世界治理有著強烈的願望。 在這種巨集大敘事下,美國社會各界掀起了學習和習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孔子學院的成立也是為了響應這一熱潮,以國家支援的方式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
然而,2024年之後,孔子學院遭遇多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孔子學院的“妖魔化”,將孔子學院打扮成“中國官方機構”,再加上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北美孔子學院基本呈衰落趨勢。
孔子學院的興衰反映了中美關係的根源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不健康心態。
儘管孔子學院目前可能處於低潮,但其在過去十幾年中對中國與世界交往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它也反映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趨勢。 對於孔子學院現在所處的困境來說,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但在戰術層面上,我們需要適時調整。 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將中國高校的組織發展模式本土化,適應當地的社會發展土壤。
孔子學院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風向標。 在新問題上,中美兩國能否找到一些解決矛盾的新橋梁?無論是通過商業合作還是社會交流,這種交流點都不應侷限於單一的組織,還有很多新的可能性可以進一步探索。
主持人:我們對中美關係有什麼期待?美國社會能否接受他們無法改變中國崛起的客觀事實和中國和平友好的外交態度?
賈敏我認為,無論美方採取何種態度,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美國可能會提供第三方視角來看待中國的發展,我們只需要“改變我們所擁有的,並鼓勵我們沒有的”。
中國的崛起,讓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引起世界的目光。 中國的發展量產生了非常大的溢位效應,因此中國自身發展是否健康正確,將間接影響中國的對外關係。 但我們不需要刻意調整中國的世界觀,做好自己的事情可能是推動中外關係的最大積極因素。
主持人:從網民自身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做些什麼來為中美關係的未來提供民間基礎?
賈敏我認為我們需要回到我們的工作崗位上,盡自己的乙份力量來促進經濟發展,給自己積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衡量世界,最終這就是旅行,而旅行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如果你有條件和資源去看世界,那麼你所理解的就完全不同了。 因此我對中國最大的希望是提振經濟,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看世界,通過交流形成新的共識和新的文化。
在這個層面上,美國還需要為美國人創造看世界的機會,通過促進人文交流,讓美國人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只有雙方加強交流,才能消除誤解,促進文化交流和寬容。 只有活躍人文交流,才能給人民帶來最實際的體驗。
至於未來,我的建議是“但要做好事,不要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