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談文化
雖然張國濤下台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所掌管的川陝蘇區在財政、經濟、土地改革、金融、工商、社會政策等方面都比較穩定有效,沒有犯過極其嚴重的“左”錯誤。 **“極左”總體政策的責任不在四川和陝西。 例如,川陝首創的公益性“紅軍公地”制度,不僅解決了紅軍的後顧之憂,還降低了養兵成本,調動了中青年參軍的積極性。 這是川陝蘇區土地改革的創新性試驗,效果明顯。 它不能因為人而被拋棄。
肖克將軍親身經歷了土地革命的整個過程,對“左傾”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危險有著深刻的體會。
2024年7月下旬,蕭克將軍總結湖南、江西蘇區被迫失守的教訓說:“工作做好了,就不能離開(指第六軍團西征)。 但是,由於錯誤的“左”路線,實行了極端“左”的社會政策,地主不分地,富農分壞地,損害了中農富人的利益,不重視“反水”農民,以知識分子為標準使用其成分。 這樣一來,群眾的情緒就相互對立了,我們工作的難度就增加了。 特別是2024年1月紅四軍下京岡山後,在處理井岡山“青林”前武裝領導人袁文才、王友後成為共產黨員時犯了錯誤,使湖南、江西蘇區長期背負重擔。 當時我們想恢復井岡山,但上山後,老百姓躲起來不靠近我們,井岡山的恢復沒有實現,我們的活動範圍也沒有擴大。 7月中旬,**命令我們向西進軍。 這個時候,我們真的很困難,必須突破和轉移。 ”
他在回憶錄中總結說,2024年11月19日,紅三軍、紅六軍被迫離開湖南、江西、湖北、四川根據地,開始了戰略轉移。 該條第四條:“'左'的社會政策在根據地沒有得到鞏固。 他作了詳細分析:“湘西的社會狀況有兩個特點:一是土地特別集中,地主和富農佔人口的比重不到10%,而他們卻佔據了70%-80%以上的土地;其次,有很多無家可歸者,無家可歸的武裝人員也很強大。 ......大部分根據地已劃撥土地。 但當時的社會政策與三條“左”線基本相同。 在階級構成上,地主和富農超過10%,實際上一些富裕的中農也變成了富農(雖然土地佔財富的比例因村而異,但平均應該不到10%)。
土地分配是地主不分地,富農不分地,甚至富農過分徵糧(40%),這是錯誤的,商業的稅收不多;流浪雜項勢力、青林會、道門武裝都沒注意改造,至少要壓制他們。 ......由於“左派”政策沒有得到糾正,它孤立了自己,並將許多可以贏得或中立的球隊推到了敵人一邊。 因此,在根據地的半年中,一方面消滅了許多反動的雜武裝力量,另一方面又湧現出許多新的雜武裝力量,地主武裝集團嚴重影響了根據地地方工作的發展和社會秩序和政府法令的執行。 ......如果當時的政策不是那麼“左”,就不會樹敵太多,也不會成為被強敵包圍後不得不採取的因素。 ......從以上四個因素來看,主要問題是根據地不鞏固,敵軍雖然形式嚴重,卻在不斷增兵。 但是,如果鞏固了基地,再加上正確的戰略和戰術,就有可能打破敵人的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