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元年,“穩經濟”、“堅定信心”、“促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本報即日起推出《年終報告》,盤點2024年經濟亮點,展望2024年資本市場新經濟前景和新機遇。
2024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艱難困苦: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巨集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逐步回到經濟正常化執行軌道上來,展現出較大韌性和潛力。
展望未來,仍需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公升,加強巨集觀調控,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提高社會預期,夯實經濟復甦基礎,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有效提公升和量量合理增長。
山河寬遠,風雨不改意志。 新時代,中國經濟將繼續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堅定前行。
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
臨近年底,溫州雙豐製冷裝置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方存正在盤點公司今年的銷售情況。 “我們的銷售額總體穩定,同比增長35%,二季度同比增長7%3%,第三季度同比增長5%。 他說。
從一條小線索中,人們可以看到即將發生的事情。 “穩”成為雙豐製冷的關鍵詞,也是今年中國經濟:一季度經濟反彈,取得良好開局第二季度整體恢復態勢延續;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公升......
縱觀今年中國經濟形勢,最大的特點就是“穩”,只有堅持穩中求進,才能實現穩定和長遠發展。 “中文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曉松說。
我不知道這有多難。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週期性、結構性矛盾疊加。
環顧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美歐緊縮效應持續顯現,保護主義公升溫,全球經濟復甦放緩,國際增長......緩慢
觀察國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部分企業舉步維艱,重點領域存在諸多風險隱患,房地產供需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債務驅動經濟增長效率降低......
面對困難挑戰,我們牢牢把握擴大內需的戰略基礎,一系列促進消費、穩投資的政策措施持續成效,促進內需潛力加快釋放,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113%,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有效對沖外需收縮壓力。 四季度,進出口總值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外貿和外商投資領域積極變化逐步增強,經濟增長作用再度增強。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奇佳表示,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全球增速回落。 在此背景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經濟發展韌性更加凸顯。
堅韌、柔軟、堅固。 疫情防控平穩過渡後,經濟復甦開啟了“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程序。 雖然偶爾有曲折甚至彎路,但前進的方向和上公升趨勢是明確的。 有波動,趨勢仍在改善,這就是中國經濟的“韌性”。
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前11個月,生產和需求主要指標穩步上公升,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經濟綜合司負責人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三分之一,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基於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2024年的GDP增長預測從5%上調至5.%。4%,同時上調了2024年的增長預測。
韌性來自**?
14億多人口的巨大市場規模和4億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消費市場,經濟結構加速轉型公升級,也不斷產生新需求,培育新市場堅持實施審慎經濟政策,加強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不搞“大灌”式強力刺激,注重創新調控方式和方法,政策空間充足,迴旋餘地大;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競爭環境更加公平、高效、有序,對國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原創性和科技攻關不斷加強,創新要素支撐更加堅實,......新的動能不斷得到培育和強化從市場規模到創新因素,從政策空間到發展環境,一系列因素共同增強了中國經濟韌性,增強了中國發展信心。
隨著一系列巨集觀調控和改革開放措施的大力實施,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更具活力。 重要的是,經濟將更具彈性和抵禦衝擊的能力。
基於近20家國內外機構的**資料,WIND統計資料發現,機構普遍認為,2024年中國經濟將保持5%左右的較快增速。
“迴圈”指標顯示活力
35.6億人!12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發布資料顯示,1-11月,全國鐵路共運送乘客35人次旅客6億人次,同比增長126%,單日客運量、售票量等客運指標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人流加速,客運需求旺盛,鐵路旅客數量持續增長。 中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表示,鐵路客流持續上公升,創歷史新高,彰顯了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消費增長潛力。
1200億件!12月4日18時26分,雲南昆明發往四川成都的快遞包裹成為2024年1200億件特快專遞。
“小地塊”對映“大經濟”。 快遞業與生產、消費相連,是經濟發展和消費活力的“晴雨表”。 快遞業務量是觀察中國經濟形勢的重要實物量指標之一,足以反映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以來,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件,直到這一紀錄突破1200億大關,凸顯了中國快遞市場的繁榮與活躍,發展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公升, 以及中國消費市場的不斷完善。
21.6萬億元!今年前11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1筆6萬億元,超過去年(21.)的水平。3萬億元)。
新信貸是經濟活力和儲蓄釋放的直接反映。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巨集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從趨勢來看,隨著金融板塊持續為實體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撐,經濟逐步復甦,微觀主體活動增加,金融融合需求增加,貨幣衍生能力增強。
從客流到物流再到資金流,一系列資料折射出2024年中國經濟活力的持續復甦。
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協調推進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增強經濟活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更高層次的供需動態平衡機制,加快形成消費引導供給、供求創造需求的良性迴圈。 *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偉說。
加強巨集觀政策逆週期、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與協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激發潛在消費,擴大盈利性投資,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不斷完善落實“兩個不動搖”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夯實基礎......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
從優化調控到推動創新,從擴大內需到改革開放,一系列部署都指向了2024年中國經濟活力的持續迸發。
創新發展 積蓄新動能
“流動的中國”是乙個充滿活力、創新的中國。
12月6日,具有完全自主智財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世界首座一流核電站的標誌性成果——山東榮成華能石道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範工程,順利完成168小時連續執行試驗,正式投入商業執行, 標誌著我國在核電技術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對提公升我國核電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研發投入總額超過3萬億元,達到307829億元,比上年增加28266億元,同比增長101%;研發投入的強度為254%,同比增長011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22)》,中國研發人員的全職當量已從2024年的324人增加到324人70,000 人年增加到 2022 年的 635 人年40,000人年,居世界第一。
根據世界智財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擁有全球百強科技集群中的24個,數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在中國,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蓬勃——前11個月,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5%,比總投資7快6個百分點;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比上月增長2%,增長4%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電動載人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同比增長41%7%,“新三”正在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高質量的新生產力。
什麼是“新質量生產力”?* 經濟工作會議上的一系列部署給出了生動的批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人工智慧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量子和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開闢新賽道......
新型質量生產力是與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生產力模式,能夠更好地反映中國未來發展的張力,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指明方向、提供著力點。 中科創興創始合夥人公尺磊說。
高質量新生產力的發展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辦公室主任盛朝勳表示,加快培育新型優質生產力,有利於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形成新產業、新動能。
預計明年的產業政策將是技術主導和前瞻性的。 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院長羅志恒表示,要穩存,即製造業關鍵產業鏈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導,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加大力度,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作用要進一步發揮;尋求變數,即未來國家、省、市三級的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可能會加快推進。
殘雪的樹枝上還掛著橘子,冰凍的雷聲即將發芽。 毫無疑問,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中國經濟將乘風破浪,沿著更高質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續、更安全的發展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