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已經落下帷幕。 今年是新冠疫情防控三年過渡期後經濟復甦的一年,困難重重,挑戰重重,出台了很多針對性政策,效果逐漸顯現。
* 經濟工作會議對於為明年經濟發展定下基調非常重要。 您如何看待今年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重要訊號? 明年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又如何呢? 《新聞1 1》連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主席朱敏關注:2024年中國經濟如何定下基調?
面對明年的經濟形勢,您如何看待這次會議的實際意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一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就是對這一年進行總結,為未來定下基調。 說到總結這一年,現在來看,我覺得經濟已經基本穩定了,我們的經濟增長已經能夠達到5以上,消費也增長了6以上,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增長了6%,所以要穩定下來並不容易。在此基礎上,我們展望未來,有兩個維度很重要。 國際形勢依然嚴峻。 因為世界正處於經濟下行的週期中,又處於金融寬鬆到緊縮的週期中,兩者加起來,所以還是很緊張的。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3至3 1左右,明年將降至2 7至2 8左右,並有可能繼續下滑,利率水平仍將相對較高。 因此,中國的外需、資本流動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國際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經濟整體也存在兩個維度,乙個維度是整體經濟增長處於下行區間,這是因為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我們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包括老齡化,所以經濟增長速度自然在下降,潛在增長水平也在下降。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增長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調整,正從以房地產投資和出口為主導的傳統增長模式轉向以消費、先進製造、碳中和為主導的新增長模式。 在這個過程中,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重新審視2024年將如何發展,如何在今年企穩的前景下定下基調,顯得尤為重要。
會議為明年九大任務定下基調,科技創新為什麼要在首條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在九大任務中,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的結合,以前沒有提過。 中國製造業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的3:3,是美、日、德、韓的加起來,這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保持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和產能效率,以及技術發展尤為重要。 特別是在地緣政治不穩定和“脫鉤”的當前形勢下,我們通過保持製造業的實力,讓世界離我們更近。 因此,第乙個將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聯絡起來,這一點尤為重要,這是乙個特別大的訊號。 因為中國的製造企業包括上千家大中型企業,這告訴大家,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有的政策都必須向這個方向靠攏,而製造業未來的方向是科技、綠色、數位化。 這將推動中國製造業向前邁進一大步,我認為九大中的第一大尤為重要。
您如何看待“在穩定中求進步、以進促穩定、先立後破”中的“以進步促穩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提出“以進促穩定”,其實要求我們以更加積極進取的姿態,從前進的方向推進經濟發展。 因為在過去的40年裡,基本上是增長驅動結構的變化; 但今天,我們想通過結構性改革來促進經濟增長,所以整個經濟的勢頭正在發生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以進取的姿態和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定位,推動結構改革和經濟增長,實現穩定。 因此,“以進取促穩”是**經濟工作會議特別積極的基調,也是在鼓勵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我們的個人採取積極行動,在2024年通過積極進取,在動態中取得平衡與穩定。
您如何看待“穩中求進、進促穩、先立後破”中的“先建後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先建立後打破”也尤為重要,因為在結構轉型過程中,舊的動能正在消失,新的動能在上公升。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去除舊的動能,建立新的動能,或者在新的動能提高後逐漸消化新的動能。 所以從現在開始,特別清楚的是,新的動能應該先上公升,然後逐漸消化舊的動能。 新方面很多,我們前進的時候,一定要把防風險放在首位,先建立新的動能,然後逐步消化舊的動能。
如何理解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強,貨幣政策要精準有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財政政策更加積極,這與許多研究和觀察是一致的,我認為這一點尤為重要。 由於我們還有財政空間,特別是在逆週期調整中,財政政策必須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在財政更加活躍的同時,也要注意幾個方面: 要多支援新動能,如科技創新、新製造、碳中和轉型等。 由於人口老齡化,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社會支出,如醫療、保險、教育等,以及老年人服務。 因此,當財政力量得到加強時,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而是我們需要支援科技前沿的新興產業,以及對社會的支援,我認為這是財政加強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貨幣政策特別謹慎,講的是“精準”,其實精準是指結構性貨幣政策,即在貨幣政策中加大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發展前景的支援力度,我認為這也很重要。 我們的結構性貨幣政策目前已佔7萬億元左右,已佔央行資產負債表的15%左右,但仍有空間。 因此,在巨集觀政策協調中,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結合,將更多資金用於創新、未來發展和中小企業,顯得尤為突出。
如何理解會議強調“增強巨集觀經濟政策導向的一致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這是乙個特別現實的問題,當中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再邁向高收入國家時,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例如,要在保持增長的同時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大社會安全網建設力度,提高人力資本,增加就業,減少收入不平等,讓每個人都能分享增長,在當今的地緣政治形勢下,要面對安全問題。 這些不同的目標很重要,也是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歷史上觀察到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從簡單的經濟增長來看待綜合經濟政策的協調,還要把經濟增長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但同時政策也要兼顧幾個方面。 因此,在2024年及未來幾年,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實際上是一項特別重要的任務。
您如何看待會議強調落實若干民營經濟具體措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中國民營經濟的生命力非常強,從今年的資料來看,確實不容易。 比如最直接的數字,我們看一下民營經濟在第乙個月的佔比,他們今年的出口增長了6個,而第一年的整體增長幾乎是很小的,所以民營經濟的出口能力很強,所以民營經濟佔整個出口的比重從50上公升到53 1, 所以中國民營經濟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援,讓民營經濟發揮更大的作用。 民營經濟是GDP和就業的主要貢獻者,現在我們看到,民營經濟也貢獻了70%左右的創新,在中國邁向創新經濟的過程中,民營經濟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我們希望在2024年,民營經濟政策能夠落地,民營經濟的強大競爭力能夠逐步發揮出來,以積極進取的方式支撐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
您如何看待會議對就業優先事項的強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主席朱敏:就業是乙個非常根本的重要性,因為就業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乙個非常核心的部分,我認為這是新增勞動力的生產。 二是中國人口達到頂峰後,我們的人口將不再增長。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素質就變得很重要,而利用現有人才並充分就業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尤為重要的基石。 在就業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巨大的結構性變化,尤其是科技的發展。 因此,在整個大變革中,特別強調把就業放在第一位,一是中國經濟的需要,二是要對下一代和下一代的年輕人特別負責,讓他們有乙個好的起點,大學畢業後找到乙份好工作, 並逐步為社會和經濟做出貢獻,這一點尤為重要。因此,2024年將是就業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