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點外賣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只要不想出門吃飯,手指一觸即發,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下單。
與以往的用餐方式相比,點外賣更省時省力。
而且無需長途跋涉到餐廳,下單時即可等待美味佳餚送到門口,大大滿足了懶惰的願望。
但是,如果認為只有現代人才能首先享受到這種人性化的服務,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在中國古代,這項服務由來已久,就連今天的外賣服務也只是老祖宗的剩飯剩菜。
那麼在古代,古人是如何點外賣的呢?
很多人認為古代通訊不便,交通不如現代順暢,點外賣絕對是天方夜譚。
但事實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了類似點外賣的服務。
在古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老百姓口袋裡有多餘的錢,“外賣”也出現了。
而到了宋代,點外賣甚至成為一種潮流,從天子到老百姓,人人都喜歡“點外賣”。
據古籍記載,在古代,最喜歡點外賣的人就是那些大家族。
在古代,大戶人家非常富有,他們根本不用為溫飽發愁。
享受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吃喝。
大多數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廚房,但即使是最熟練的廚師也會點外賣。
因為主人可能吃了很久,味道根本不固定。
到這個時候,外面的食物會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當然,那時候既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通訊自然沒有我們現在這麼發達。
那麼,古代想點外賣的人是怎麼下單的呢?
當時,在酒店下訂單有兩種方式,要麼親自到店,要麼通過信使或其他方式。
這兩個選項對他們來說都是最方便的選擇,而且它們並不比今天的移動訂購複雜多少。
外面的食物雖然不能天天吃,但也可以作為生活的調味品。
正因為如此,如果今天家裡的飯菜不吃,懶得自己出去吃飯,就會派人去買吃的,或者乾脆讓掌櫃帶些吃的喝到家裡。
這種方法也被認為是最早的“點外賣”形式,所以看起來這種方法和今天的點外賣真的沒有太大區別。
俗話說,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
具有敏銳商業嗅覺的餐廳老闆嗅到了裡面的商機,在提供堂食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送餐服務。
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還可以為酒店帶來大量的額外收入。
當顧客點外賣時,先派人到餐廳點餐,然後把食物打包帶回家吃。
對於雙方來說,餐廳賺錢,顧客得到便利。
這種方法省時省力,可謂是一石二鳥,這也是古代出現外賣這樣服務的原因。
要說古人點外賣的熱情不亞於現代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點外賣的方法外,他們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起了作用。
目的是解放你的雙腿,讓點外賣更方便。
據古籍記載,當時有一家名為“公尺店”的商店,為顧客提供熱騰騰的飯菜。
顧客可以選擇在商店用餐,也可以將其送到指定的地方,例如他們的家或私立學校。
當然,這種服務在當時並不叫送餐,一般被古人稱為“送餐”或“走餐”。
古人除了設立專門的外賣店外,對包裝食品的食品盒也非常重視。
為了確保食物安全、完整地送到顧客手中,送餐人通常使用竹筐或木箱包裝食物,以確保其溫度和完整性。
他們扛著擔子或肩扛杆走在街上,一路護送食物到主人家完成任務,他們是中華大地上第一批外賣兄弟。
雖然這聽起來很簡單,但並不常見。
在古代,人工成本非常高,點乙份外賣要花很多錢。
送餐服務的普及程度受限於地區和送餐受送者的富裕程度,因此普通人自然很難享受到這項服務。
不僅如此,在古代社會,很多人認為在家吃飯是正常合理的。
因為外出吃飯或點外賣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
所以如果普通人反正想吃外賣,手裡沒有那麼多錢,其實還有一種比較便宜的方式,那就是自己去店裡“下單”。
店家一般不會拒絕這種方式,畢竟只是傳訊息而已,一點也不麻煩。
飯菜準備好後,您還可以選擇是自己取回還是送餐。
這和現在的自取或外賣取是不是很像?
由此可見,古人的想法和我們一樣,都能想出非常方便的方法。
其實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外賣小哥來說,只要說明送餐的時間和地點,飯菜一定會送到你手中。
這個職業跨越古今,至今仍然存在,這個群體甚至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在大街小巷裡,我們經常能看到穿著黃色或藍色衣服的外賣員,護送我們的肚子。
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交通、通訊、包裝等技術的進步,點餐服務越來越普及和多樣化,送餐服務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外賣盒一步步改進,點餐方式一步步改進,配送方式一步步改進,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看似現代的點外賣行為,甚至都是古人遺留下來的。
如今,點外賣的選擇越來越多,點外賣不再是一種奢侈浪費的行為,而是一種非常方便的選擇。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天天點外賣,有時間就要好好做飯,這樣會更健康,價效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