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法的興衰 東周政權之謎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1-28

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時間最長的王朝,歷時800多年。 是什麼原因能夠持續這麼久?總的來說,周王朝之所以能夠持續這麼久,部分原因是它所處的歷史階段所賦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周制度的建立對其延續起到了重要作用。 嚴格來說,從武王入侵到平王東遷的西周時期只有200多年,但這段時間已經相當長了。 至於東周,雖然在歷史上還被稱為周王朝,但實際上只是名存實亡,有點類似於漢朝仙帝統治時期,當時還算是東漢,但其實是三國時代。 中國考古學領域知名學者蘇炳琦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史上的兩個關鍵問題是:一是中國早期社會的形成過程;二是中國如何從乙個宗族社會逐漸發展成為乙個國家。 他基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豐富的考古成果,提出中國經歷了從宗族社會到古代國家,再到方國,最後到帝國的過程。

據他的研究,大約在2024年前,中國古代文明從“星空”狀態,即古王國時期進入了中原文明階段。 這個時間節點與史料記載的夏朝初期是一致的。 經過商朝數百年,周成為方國的鼎盛時期,一些學者稱之為“王國”。 商代時期,政治地理包括旺吉、司徒、思治三級。 《淮南子泰族修煉》說:“左邊是東海之地,右邊是流沙,前面是交趾,後面是僻靜的都城。 這表明其勢力範圍大致覆蓋了東邊的海邊,西邊的甘肅,南邊的武陵,北邊的燕山。 這或許是商文化的勢力範圍,其實際控制可能更小。 據史料記載,夏國的疆域較小,而殷商雖然擴張,但規模仍然不大,這說明當時的古國還處於發展壯大的階段。 然而,到了周時期,領土面積迅速擴大。

西周初期,周的疆域東至山東半島,南至漢江上游,東南至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西南至巴蜀地區,西至甘肅渭河上游, 西北部為汾河流域的霍山地區,北部為遼寧的卡左、朝陽地區。西周成康時期是西周最強大的時期,疆域廣闊,東至遼東半島,西至陝南,南至長江,遠遠超過夏商時期。 李玲教授指出,西周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實現“大統一”的王朝。 國力和軍力的增強,是建立在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的。 在殷商時期,青銅雖然被用作工具,但更多地被用作“禮器”。 在西周,青銅被廣泛用於農具。 有人說,重要的不是人們生產什麼,而是他們使用什麼工具來生產。 洲原地處偏僻,但這裡土地肥沃,地處東西交通要道上,便於冶金、農業技術交流。

在商朝的形勢圖譜上,沒有這些條件,是不可能與長期生活在中原的商朝抗衡的,更是想贏。 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西周王室在擊敗商朝之前,一定仔細研究過自己最強大的對手,總結了商朝的缺點,完善了自己的政治制度。 這從《商書》的《詔書》和《誓言》中可以看出。 商朝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堅決貫徹“父死子繼位”的父權制。 商家遷都頻繁,主要是因為王室內部的權力鬥爭,而這些內亂的根源是“兄弟對兄弟”。 所以,西周建國之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確自己的父權制度,其核心是男性繼承和父子繼承。 王國偉在《陰周制度論》中指出:“如果國家不按血統或貴族制度繼承君主的地位,就會引起天下紛爭。 他認為君主的統治必須按照血統或貴族制度進行。 西周實行次封建制度。

西周在父權制的基礎上,採取了三大策略:一是“封建親屬”,即將同姓和通婚親屬的子女分開,讓他們管理藩屬國。 建國後不久,就劃分了55個姓姬的國家和16個有外國親屬的國家。 二是“興衰成滅”,即傳承終結國家,培養優秀人才。 據說,西周封印的諸侯中,有黃帝後裔、唐堯後裔、餘順後裔、夏羽後裔、承堂後裔。 通過這種安撫方式,西周政權成功地避免了老少皆宜的叛亂。 其次,西周實行“柔元嫩仁”的外交政策,即懷柔遠族和友好鄰,這一政策一直延續到漢唐時期。 這一系列措施,確保了西周政權數百年的穩定。 一般認為,西周王朝的開端是周武王在第四年(西元前2024年)戰敗。周平王元年(西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標誌著西周王朝的結束和東周王朝的開始周王59年(西元前256年),秦昭祥王遷往九定,被視為東周政權的終結。

東周雖然比西周長,但政治成就很少,國政沒有出望吉,周王除了給諸侯們官銜外,還需要遷就權貴諸侯的意願,也就是不斷進貢。 春秋時期的五大霸主和戰國時期的七大英雄還沒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所以他們把周天子當成象徵,走自己的路。 因此,西周和東周結合八百年的原因似乎牽強附會。 西周王朝的強勢持續了兩百多年。 為什麼?因為西周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 西周王朝實力的證據在西周的文獻中是罕見的,正是因為周王朝如此強大,以至於所有的政府法令、檔案和文化經典都存放在宮中,甚至包括學說和民間思想流派。 隨後,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不僅周朝內發展,外圍遊牧民也壯大,實力增強,頻頻攻擊和騷擾西周王朝,甚至導致狗戎突破周都城,平王不得不遷都。

對內,生產力的發展使財富集中在諸侯手中,土地開發增加,諸侯不再遵守“天下為民”的原則。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實權,諸侯們開始爭奪霸權,這導致了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混亂。 正是在這種混亂中,中國向帝國舞台的飛躍誕生了。 歸根結底,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必然帶來上層建築的變化。 因此,我們不應該相信“三朝”的誇大其詞,尤其是漢代開始在儒家思想中流傳的西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