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振興鄉村,實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 2024年,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實施鄉村振興帶頭人“頭雁”專案要求,貴州省確定780只“頭雁”赴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為期一年的體驗, 定製,通過公開選擇進行孵化培養。
1月5日至9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了16名“頭雁”導師團,分成3個小組,在我省9個市(州)開展回訪指導活動。 回訪期間,導師團解決了“頭雁”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同學們增進了認識,拓展了思路,拓展了自己的產業,提公升了同學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效激發了鄉村振興人才的活力,進一步提公升了“頭雁”學員的發展和孵化能力。
為更好地保證“頭雁”專案的栽培質量,提高栽培內容的針對性和栽培環節設定的有效性和實用性,1月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頭雁”專案導師團來到位於團澤鎮的遵義飛凡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基地, 遵義市匯川區開展2024年“頭雁”培育學員回訪。
回訪期間,合作社負責人張曉飛帶領導師團參觀了自己的基地,並向導師介紹了基地的現狀。 導師組詳細了解了合作社食用菌種植情況和食用菌水稻輪作機理,並與實習生張曉飛**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並深入現場查脈、送技術諮詢。
如果你學習農業,農村和土地是你夢想成真的地方。 2024年,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的張曉飛辭去了重慶的工作,回到了老家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
七年來,張曉飛利用食用菌栽培技術,在公尺涼村的肥沃土壤中種下了工業希望,羊肚菌、球根菇、木薯等受歡迎的食用菌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在栽培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種植和銷售食用菌,這讓我的栽培技能更上一層樓。 張曉飛說,調研歸來後,食用菌品種進行了精製、細分、優化,長勢較往年良好,產量有所提高。
據了解,張曉飛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4年首批學生,留學歸來後,憑藉先進的菌類種植技術,在會川區團澤鎮和平村、大坎村新建了2個食用菌種植基地,總面積50畝,將解決周邊30餘人的就業問題。
我將繼續發展壯大行業,充分發揮孵化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真正實現“頭雁”領航與“大雁陣”共同飛翔。 張曉斐說,把在新農大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出來,讓身邊的父輩和村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做鄉村產業振興的引領者,讓家鄉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裕、農村更美麗。
我們將以此次頭巖專案為契機,加大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組織引導“頭巖”充分發揮農與農聯結、振興農富農的作用,支援“頭巖”帶領周邊農民學習技術、打入市場, 從而引領鄉村振興的騰飛。 惠川區農業農村局農業股工作人員鄭嬌說。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張小飛也嘗試做乙個“新農戶”,積極探索對農民的短期幫扶,並計畫開通基地的抖音官方賬號,發展抖音共享農場業務。
使用者可以線上認購地塊或大棚,境內所有農產品均由基地工作人員種植,並通過直播或短拍等方式跟進澆水、施肥、收穫等,等農作物成熟後,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採摘,也可以在我們收穫後通過物流運送到使用者家中, 使農產品不僅得到使用者的放心,而且為我們基地農場的發展贏得了名聲。張曉斐表示,未來他還想利用山區的特色資源,建設家庭農場,為遊客提供“住、吃、體驗”的一站式服務。
貴州**天燕報記者 張云凱.
編輯:李佳琪。
二審樑勝。
三審趙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