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年輕人都在聽同一套長輩的催促話,催婚、催婚生子,催一胎促二胎。
飯桌上,一群親戚喝得通紅。 爸爸媽媽說:“你只要生孩子就行了,我們生完孩子再帶給你。 大姨插話道:“今天親戚都來了,你們倆就說說,爸媽什麼時候抱抱孫子?旁邊的阿姨也握著你的手:“你還是要早點生,不然老了病了,就沒人照顧你了。 這對年輕夫婦只能尷尬地笑了笑。
最終,頂不住壓力的兩個人開始準備懷孕。
孩子出生了,父母很開心,但產後生活卻一團糟,兩人日夜圍著孩子轉,難得一見的安靜夜晚,他們坐在沙發上,目光相遇卻相對無語。
所以總有人說,生孩子是婚姻的開始,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是婚姻的紐帶
但不是愛的紐帶
一定有一句長輩耐人尋味的名言,沒有孩子的婚姻是不穩定的,就像沒有物質的愛情一樣,是一盤鬆散的沙子。
這只是對了一半。
有孩子的婚姻確實更穩定——我的父母沒有騙我們。
有學者分析了多項大規模人口調查資料,發現在我國,不同生育狀況群體的離婚風險差異顯著,未生育女性的婚姻破裂率一直遠高於生育女性。 例如,在70後中,20年內生育過的女性離婚率低於5對於無子女女性,這一比例接近1:3[1]。
這是因為很多人覺得不能為了孩子而離婚。 根據2024年中國家庭小組調查,超過80%的人口認為離婚總是對孩子有害[1]。
然而,孩子是婚姻的紐帶,而不是愛情的紐帶。 為了孩子而結婚,很可能只是名存實亡。 婚姻穩定並不意味著婚姻幸福。
有孩子的婚姻可能更加不幸福。
有學者梳理了以往的大量研究發現,約一半的夫妻在生育後關係發生了負面變化,且婚姻質量比非生育夫妻下降得更劇烈、更突然,這種對婚姻關係的影響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下去[2]。
另一項本地研究指出,隨著無子女到第一、二孩的子女數量增加,婚姻衝突對夫妻婚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逐漸增加[3]。 這一結果的含義是,沒有孩子的夫婦可能能夠調和不會對婚姻關係產生太大影響的小衝突;面對有孩子的夫妻,衝突可能會變成夫妻戰爭,這會對關係滿意度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都說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為什麼兩個人從不無話可說,從見對方從不厭倦,從親近到離我遠,只要乙個孩子的距離?
生孩子的第乙個問題:如何帶孩子
一項研究追蹤了176對夫婦在結婚第一年和第三年婚姻質量的變化,發現在此期間有孩子的夫婦之間的衝突和分歧有所增加,而在無子女的夫婦中沒有觀察到相同型別的增加[4]。
新父母不僅要習照顧新生兒,還需要處理有問題的人際關係,而且當他們的個人時間和精力非常擁擠時,他們往往無法應對孩子不斷的哭泣。
在這項研究中,學者們將婚姻中處理衝突的方式總結為三種型別:建設性、破壞性和迴避型。 建設性的方法包括冷靜地討論情況、傾聽對方的觀點、試圖讓對方發笑和妥協等,而破壞性的方法包括辱罵、翻舊賬、爭論理性、大喊大叫等[4]。
研究結果表明,生完孩子後,夫妻之間發生衝突的頻率增加,同時,處理衝突的建設性方法較少,破壞性較強[4]。
而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新父母之間的衝突,都指向了家庭的分工。
學者們發現,女性對家庭分工的期望往往得不到滿足,這會對夫妻的婚姻滿意度產生負面影響[5][6]。
“喪偶育兒”一詞從2024年開始出現在網際網絡上,至今仍是生育人群尤其是新媽媽關注和討論的話題,在某社交軟體上的瀏覽量超過4900萬[7]。
什麼是喪偶育兒?
在今年發表的一項關於幼兒園親子教育課程發展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幼兒園選取了40名幼兒進行對話調查,試圖從孩子的話語中了解父親的形象,當被問到爸爸喜歡在家做什麼時,答案是荒謬的,排名前三的答案是玩手機, 睡覺、吸菸、飲酒和吃零食[8]。
半夜,那邊的孩子都在哭,這裡的老公打呼嚕如雷,這恐怕是很多新生家庭的常態。
在全國和全世界,婦女對家庭照料負有主要責任。 根據2024年全國時間使用調查公報,女性平均每天花費3小時48分鐘從事家務、陪伴和照顧孩子和成年家庭、購買商品等無償工作,其中女性平均每天做家務和陪伴照顧孩子的時間接近3小時, 這幾乎是男性的三倍[9]。
更具體地說,25-34歲的男性居民與孩子相處的平均時間為29分鐘,而女性為1小時55分鐘。 在本次會議中,男性的參與率為女性的1 2 [9]。
除產假外,以北京為例,女員工最多有158天的產假,而男性陪產假只有15天,而且沒有爺爺奶奶或保姆的幫助,孩子在六個月大之前就幾乎被母親全職帶走了[10]。
從伴侶過渡到父母後,家庭的分工往往變得更加傳統,母親的頭上似乎有一種天然的母性光芒,對孩子的需求更加敏感,也更懂得如何照顧孩子[6]。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育兒能力量表(Parenting Competency Scale, PSOC)可用於評估育兒效果和育兒滿意度,已被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廣泛使用[11]。
廣州市使用育兒能力量表對180對新父母進行橫斷面研究,結果顯示,新父母的育兒能力處於中等水平,相對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1]。
另一項研究納入了上海一家婦幼保健院的277名新生兒父母,得出了類似的資料[12]。
這意味著,育兒不僅是母親的專長,也是父親的掌握。
明明是兩個手腳大人生了孩子,如果大部分的育兒責任還是無緣無故的落在一方身上,她的心怎麼會平衡,怎麼可能沒有怨言呢?在這種情況下,矛盾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
讓你的愛漸行漸遠
隨著性別意識和育兒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父親開始積極參與育兒活動[13],2024年,有代表提出增加育兒男性陪產假[14]。
然而,這些遠遠不足以彌合生育成本方面的性別差距。
分娩不只是生孩子帶孩子,這6個字就這麼簡單,有太多隱藏的痛點沒有說出來,而其他人,甚至是陪伴整個孕產過程的丈夫,有時都不知道,感受不到。
以母乳餵養這個最常見的育兒場景為例,我們認為母乳餵養是媽媽們隨身攜帶的技能,但實際上,母乳餵養需要習,女性在母乳餵養的早期階段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 當母乳不足時,需要以多種方式追逐乳汁,母乳過多或餵養不及時會引起腫脹甚至乳腺炎;缺乏餵養經驗會導致皸裂,需要嚴格禁忌,以確保母乳的營養安全[15]。
一項跨區域研究顯示,超過30%的母親在母乳餵養期間出現破裂[16]。 另一項調查納入了670例中國母乳餵養母親,發現42例女性在分娩後6個月內至少發生過一次乳腺炎,累計發病率超過10%[17]。
同時,分娩的身體創傷也可能讓你很難像以前那樣親近。
研究人員發現,與產前相比,女性產後6個月的、性喚起和***水平下降,性疼痛更強這些資料直到出生後1年才恢復到產前水平[18]。
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對衡陽市405名育齡婦女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其中超過65名因分娩而出現一種或多種盆底功能障礙的症狀,其中壓力性尿失禁(又稱漏尿)檢出率最高,佔總樣本的35%,其次是尿頻[19]。
研究還發現,女性在懷孕期間和分娩後身體的變化,如體重增加和妊娠紋,可能導致自尊水平降低[20]。
由於這些原因,育兒後夫婦的性滿意度也趨於下降[21]。
這種轉變不僅是生理上的,新媽媽的心理也可能正在經歷巨大的轉變。
在一項焦點小組訪談研究中,母親認為他們的孩子滿足了她們對親密關係的需求[22]。
在另一項訪談研究中,一位母親還提到:“我的每一點精力,我的感受,我的愛,都集中在他(嬰兒)身上。 我覺得我不再有空間容納任何人或任何事情[23]。 ”
新父母需要做好準備,因為孩子不僅是時間掠奪者,也是情感黑洞。 有了孩子後,夫妻倆要把大量的時間、注意力和情感投入到孩子身上,而當他們投身於“父母”的角色時,原本放在伴侶身上的注意力和情感,很大一部分都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這很可能會讓伴侶感到被冷落[23]。
一些社會學家將家庭概念化為乙個小系統,認為向系統中增加新成員意味著對系統進行徹底重組[2]。 新生兒的到來,無疑給原本的二口之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可能有一天,這兩個人會突然醒來,生活在同乙個屋簷下,但他們感到越來越疏遠,甚至失去了溝通的慾望。
當瑣碎的談話佔據交往的日常生活時,曾經雷鳴般熾熱的愛情逐漸消磨新鮮感,稜角隨著日益臃腫的身體變得平滑,甚至連溫暖都可能失去,平靜如一潭死水,有的只是兩個一起撫養孩子的室友。
昨天的你們可能還是吵架的職場夥伴,你們是深夜談情懷的靈魂伴侶,有了孩子後,你們就不再談工作了,因為很可能一方被迫入不敷出,另一方被迫成為無人接娃的全職家庭主婦, 除了孩子之外,很少有對話。
這不是兒童版的《愛的花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