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西北大學公益研究院.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慈善事業的發展呈現出一種新的業態,網路慈善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種新型的慈善模式,它以網際網絡為核心媒介,依託網際網絡技術和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開展慈善活動,包括線上募捐、捐贈變現和資訊反饋、網路慈善監管、慈善文化宣傳等。 網路公益事業因其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大、互動效率高等優勢而發展迅速。 本文從網路慈善事業的誕生與興起、發展困境、建議的對策三個方面闡述了網路慈善事業的發展邏輯。
1. 線上慈善事業的誕生和興起。
網路慈善事業是在中國慈善事業的歷史傳承和現代創新中孕育出來的。 慈善事業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在社會發展和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慈善事業按照時間的邏輯,經歷了傳統慈善、現代慈善和當代慈善的歷史性變遷。 傳統慈善事業在中國古代社會曾經盛行,其中政府慈善佔主導地位,重點是為獲救者提供物質援助,如施粥和衣服,以及臨時住所。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學問向東方的傳播,西方社會的慈善模式在中國社會傳播開來,西方的社會福利觀念影響了中國社會慈善從業者,從而為傳統慈善事業在物質、思想、社會等方面的現代轉變提供了條件。 推動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轉變。在現代慈善事業中,慈善援助的主體已經從**轉向公民社會,政府慈善的主導地位已經讓位於私人慈善。 同時,慈善不僅侷限於為獲救者提供物質支援,其概念內涵進一步拓寬,實踐內容也更加豐富,慈善教育機構和慈善教育活動應運而生。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慈善事業隨著中國人收入水平和文明素養的提高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慈善從業人員不斷增多,志願者群體迅速壯大,慈善的方式和型別不斷擴大,慈善募捐數量大幅增加,慈善受眾日益擴大,全社會慈善文化氛圍不斷提高。 幾千年來,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並沒有被動地適應社會,而是積極地受到中國人歷史主動性的引導,從而形成了慈善事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網路公益事業興起於世紀之交的中國網際網絡經濟浪潮中。 進入21世紀,中國網際網絡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慈善事業也搭上了網際網絡技術的順風車,網路慈善事業從小到大,從地方到全國,在中國慈善事業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網路慈善已經適應了人們在網際網絡上的日常生活,特別是數字技術和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網路慈善提供了新的機遇,使網路慈善在金融慈善、產業慈善、慈善等眾多慈善業態中脫穎而出。 我國網際網絡使用者數量大幅增加,移動網際網絡使用者的高滲透率為網路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網路慈善作為一種新型的慈善形式,徹底突破了地域限制,促進了慈善事業的傳播,喚起了人們的愛心,拯救了陌生人。 2024年,中國第乙個網際網絡企業協會——騰訊慈善會成立,這不僅為騰訊慈善開展網路募捐活動提供了載體,也為中國網路慈善事業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網路公益事業的發展。
2024年前後,網路公益進入快速發展期。 202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賦予了中國當代慈善事業以《基本法》的指導和規範,標誌著“依法行善、依法治行”新階段的開始。 在此期間,網路慈善事業也發展迅速。 在發展過程中,網路公益事業的規模逐漸擴大。 2024年後,大量社交眾籌平台上線,知名的有水滴籌碼、愛心籌碼等。 依託網際網絡優勢,網路公益事業逐步實現規模化發展。 民政部2024年11月發布的《關於開展慈善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倡議》的批復提到:目前,全國註冊認可的慈善組織數量超過1萬個,民政部公開遴選的30個網際網絡募捐資訊平台已啟動慈善專案超過15萬個, 帶動超過500億網民參與,慈善組織通過網際網絡募捐資訊平台募集的捐款年增長率超過20%,累計募集捐款金額超過260億元。可以看出,中國網路公益發展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同時,線上公益也拓寬了慈善領域,線上公益募捐專案涵蓋扶貧、教育、醫療、環保、救災等多個領域。
網路公益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迅速,是因為其獨特的優勢。 首先,網路慈善具有高度的資訊透明度。 捐贈者只要登入相應的**和平台,就能看到捐贈者的資訊和籌款的目的,清楚知道自己捐贈的物品或資金的用途。 這與傳統的慈善募捐不同,捐贈者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具體、具體的慈善捐贈專案,還可以選擇特定的受贈人,打破了傳統慈善中存在的資訊不對稱。 與傳統慈善相比,網路慈善可以贏得公眾的青睞。 其次,線上公益渠道更加便捷。 網路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網際網絡的快速發展,實時互動、分享、開放都是網際網絡的特點。 公眾只需登入**,即可用滑鼠通過線上渠道完成求助或捐款行為,不再需要線下到專門組織,降低了時間成本。 同時,無需擔心線上平台上是否值得捐贈或捐贈多少,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慈善活動來表達自己的善意。 這也有利於促進全民慈善事業的發展。 最後,捐贈者和接受者在線上慈善事業中是平等的。 在傳統慈善中,捐贈者一般為**、企業或慈善家,受贈者一般為社會上相對弱勢群體,地位和角色相對固定。 與傳統慈善不同,在網路慈善中,每個人都有成為捐贈者和接受者的潛力,兩者更加平等。
當前,網路公益雖然發展迅速,但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例如,網路慈善事業的反常導致了公眾對慈善事業的信任危機。 由於網路慈善的門檻低、效率高,網路募捐的主體逐漸多元化,一些沒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機構和個人會從事欺詐性捐贈、欺詐、偽慈善等現象,使網路慈善成為一些人發家致富的捷徑,逐漸降低公眾對網路慈善的信任度。 網路公益事業監管不力、人才、技術支撐落後等問題,都是網路公益事業發展面臨的難點。
三、推動網路公益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慈善事業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既要積極參與第三次收入分配,又要積極融入社會治理。 網路慈善事業對新時代的慈善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只有解決網路慈善面臨的困境,才能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慈善事業的穩定而深遠的發展。
首先,完善網路慈善資訊公開制度,增強人們的慈善認同感。 網路慈善的公開透明是其主要公信力,通過建立和完善慈善資訊披露制度,打造透明的網路慈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公眾對網路慈善的信任。 網路慈善發起機構在平台內需要向社會公開的相關資訊及其披露方式,應當有明確規定,讓社會公眾了解公開募捐活動的目的、受援人的真實情況、募集資金的明確具體用途等。 網路慈善發起組織還應當制定向社會公開募捐資金使用明細方案、募捐獲得的具體資料以及開展相關活動的成本和支出的制度,同時對未按規定公開資訊的網路慈善組織制定相應的懲戒制度。 例如,將其列入違法行為清單,限制其在一定時期內開展慈善活動,並加大違法行為的強度。 此外,網路慈善組織應與**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以多元化、共治的方式提公升網路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二是建立健全慈善組織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外部監督,規範慈善組織行為。 在網路慈善組織內部管理方面:對獲准申請援助的團體,要有嚴格的資格審查制度,對其求助資訊的真實性和個人情況進行審查。 要定期對慈善組織內部工作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 同時,也要建立相應的內部監督體系,促進網路慈善的制度化、規範化管理。 在外部監管方面:通過建立外部監管評估機制,加強對網路慈善事業的監管,引導和規範其發展。 構建最優秀的組織、慈善組織和公眾融合的監管體系。 **各部門要加強對網路慈善平台的監管,對網路慈善進行資格審查,出台相關規定規範網路慈善活動,引導網路慈善事業向好方向發展。 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評估活動,對慈善組織網路公益行為進行評估,優勝劣汰,促進網路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慈善組織要進行相互監督,有違規行為的組織要主動向有關部門舉報。 公眾應積極參與慈善組織的監督,特別是網路慈善捐贈人可利用相關資訊平台對慈善專案進行監督,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功能,促進網路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最後,完善人才引進和人才激勵制度,增強慈善事業人才基礎。 人才和技術困境也是網路公益組織發展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網路公益組織缺乏具有專業公益理念和計算機專業背景的網路平台維護運營人才。 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應注重引進具有專業背景的員工和提高員工薪酬,以及對現有員工的培訓。 有效解決人才技術問題對慈善組織發展的負面影響,通過人才引領網路慈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網路公益事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公益事業向普及化、普及化方向發展,大大提高了公益活動的效率,促進了公益事業的專業化發展。 只有正視網路慈善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慈善組織的自我建設水平,推動線上慈善與科技的進一步融合,用好技術手段,才能釋放慈善事業更多的正能量,創造網路慈善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