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俄歐能源合作蓬勃發展,不間斷。 然而,眾所周知,美國已經設法破壞了這種合作,並理所當然地成為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大多數專家一度相信,無論發生什麼,歐洲都不會自願中斷對俄羅斯礦產資源的進口。 然而,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確實採取了這樣的舉動,給俄羅斯礦產資源部門造成了巨大損失。
歐洲對俄羅斯礦產資源的依賴是由於歐洲本身缺乏這些資源。 而俄羅斯恰好是距離歐洲最近的礦產資源國,可以提供優質適中的礦產資源。
特別是在天然氣方面,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依賴已經有一百年了。 儘管歐洲試圖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每次都失敗了。 歐洲附近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生產商的替代品,也沒有比俄羅斯更便宜的天然氣。 每個歐洲國家的天然氣需求量都是巨大的,即使有一美元的差異,最終的差異也將是數十億美元。
此外,歐洲國家正在逐步轉向清潔能源,但核能和風能等專案尚未成熟。
因此,歐洲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天然氣來應對能源轉型。
完全中斷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是不切實際的。 特別是在冬季,歐洲國家面臨嚴寒,取暖需要大量的天然氣。 因此,在冬季,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顯著增長。
最近,歐洲國家終於受不了了。 連續兩年,他們因無法獲得大量俄羅斯天然氣而感到非常困擾。 他們不僅面臨天然氣短缺的問題,而且還不得不忍受比以前更高的天然氣進口。 因此,在經歷了兩年的“麻煩”之後,歐洲國家決定開放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
作為核心國家,法國不僅是老牌發達國家,也是五常之一。
法國公開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並不關心這樣的禁令。 另一方面,德國秘密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並公開發表反俄言論。 法國已經完全停止了假裝。 法國的做法鼓勵許多歐洲國家公開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這讓美國非常憤怒。
但是,美國不能為此責怪歐洲國家。 美國成為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已經兩年了,**至少是俄羅斯的四倍。 歐洲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對美國的這種剝削感到不滿。 他們的“背叛”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