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演繹龍年央視春晚的logo“龘”,意味如此豐富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28

兔年即將結束,龍年也即將到來。 2024年龍年春節聯歡晚會正在預演中。

*廣電“2024年春晚”至“龍行,國興”。以主題為主題,並發布了本次春晚的主標誌——“龘”字標誌

這個“龘”字標誌,讓古老的九折篆書法藝術躍入21世紀新時代中國人的眼中。

九折篆形成於北宋,主要用於公篆的篆刻。 在宋仁宗時代,他還創造性地將其應用在硬幣的正面。 宋同寶,九疊印帝,因其獨特的金錢和文字,流傳下來的很少,如今已成為古代藏錢圈追捧的一件大寶。

國博物院的九疊印帝宋同寶。

九疊封印的纏繞和盤繞,以及龍的纏繞和盤旋,非常相似。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最早創造九重篆書的古人,是受到天龍的啟發。

所以,要展現“行龍”的壯麗場面,一定是九疊印章!

中國探月工程、中國行星探測工程會徽設計師顧永江設計了2024年龍年春節聯歡會徽。 這無疑是現代科技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

作為2024年中央電視台龍年春晚的漢字標識,意思非常豐富,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解讀

龍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圖騰,燕、黃的後代因此被稱為“龍的後裔”。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龍是不可預測、穩健、精力充沛象徵。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用青梅料酒談英雄”時,描繪了龍。

龍可大可小,它們可以公升起,也可以躲藏。 大的有雲霧,小的有隱隱;冉冉公升起在宇宙之間翱翔,隱秘潛伏在波濤之中。 方深在這春,龍到時變,猶太人有渡海的野心。 龍是東西,可以與世界的英雄相媲美。

龍是《易經》中的主要形象,是“天字第一卦”——“乾卦”,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是“經典群之首”。

在《錢》卦中,龍出現了五次:

正月初九:不要使用隱藏的龍。

九十二:見田野中的龍,見主。

九十三:紳士整天工作,他不應該受到責備。

九十四:或者跳進深淵,不怪。

九十五:飛龍在天上,見到大人就好了。

尚久:康龍有遺憾。

儒家聖人孔子將《千卦》解釋為:“.天行健,乙個追求自我提公升的紳士。 由此可見,龍在《易經》中是朝氣蓬勃、自強不息的象徵。

前三條龍的話很吉祥,但第四條龍的話卻是“康龍有遺憾”,這大概就是“龘”字由三條“龍”而不是四條“龍”組成的深層原因吧。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三”也是乙個神秘而奇妙的數字,給出了”。永遠“. 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一條龍是孤立的,兩條龍互相爭鬥,龍沒有領袖只有三條龍聚集在一起,象徵著無盡的生命。不得不佩服古人創造“龘”字時智慧的精妙與深邃!

三龍的形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在藝術作品中。

2024年,河北省坪山縣三集鄉戰國中山縣第一公墓出土一塊三龍環形玉墜

此款戰國三龍環形玉佩,中心為戒指,戒指上刻有繩索圖案,戒指輪廓上刻有三條姿勢相同、距離相等的龍。 三龍回頭一看,弓身張開嘴巴,龍身飾有雕鱗羽毛紋、雲紋,龍尾為扭絲紋。

這枚戰國三龍戒指玉佩,構思巧妙,裝飾布局對稱卻不死板,三條玉龍風采生動、動感十足,雕刻精美,符合戰國王王的等級,應是中山王的隨身物品。

戰國時期中山王的三龍環形玉佩。

如果你從時間的維度進行大膽的聯想,進入21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三年的龍2024年為耿臣龍年,2024年為仁臣龍年,2024年為嘉辰龍年。

在中國的舊黃曆中,龍年每12年迴圈一次,被稱為“第一紀元”。 對應當代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奇妙地發現:

從2024年到2024年,在這個“時代”,中國可謂是“不用藏龍”。從2024年到2024年的“百年”,中國可謂“見龍在外”,日公升天;以此類推,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至2024年的“乙個時代”中,中華民族必將“天上揚龍”,實現偉大復興。

縱觀2024年龍年春晚由三條龍組成的“龘”字標誌,如果右下角的小龍象徵著“不要用藏龍”,左下角的小龍象徵著“在田野裡看龍”,那麼正上方的大龍則象徵著“天上的飛龍”。 所以,這個“龘”字標誌,上部符合天上,下部符合百姓的意願,十分吉祥,前途光明明媚。

飛龍在天,中華復興,未來可期!

如果從空間維度進行大膽的聯想由三條龍組成的“龘”字標誌,可以解釋為象徵著海峽兩岸的三個地方——大陸、港澳、台灣:正上方的大龍象徵著廣闊的大陸領土,下方的兩條小龍分別象徵著香港、澳門和台灣上面的大龍和下面的兩條小龍之間的分界線,是不是更像是“淺淺的海峽”?上北南下,奇妙的是,這個“龘”字標誌圖案與大中華地區的版圖不謀而合。

迎龍年,兩岸三地共慶!

飛龍在天上,中華煥發青春,怎麼能離開港澳台?“欣欣故鄉”自然包括港澳台的繁榮、繁榮和強大。

我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那一天,將是台灣這個寶島回歸祖國懷抱的時刻

當然,央視2024年春晚的主打標誌和主題詞也並非完美無缺。 尤其是主題標題“龍行,國興”。,如果將詞序略微調整為“龍興旺,家國興旺”。更完美!這樣,“龍行”到“家國”,“魯鹿”到“欣欣”,戰鬥工整,而且更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和諧。

類似的東西“龍興旺,家國興旺”。句型其實在《詩經》中很常見,如“砍柴、鳥鳴”、“用力行走,震中”“江寒飄,武功澎湃”、“南山兇,風吹”、“聽我的輕蔑”。

可是,央視春晚的導演能聽見我的這個小建議嗎?你能聽嗎?也許最終會是“聽我的蔑視”!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俗語的詮釋和歷史的深層內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羅永珍。其中乙個分支是諺語,它易於理解,簡潔明瞭,但包含深刻的真理。每年過年,耳熟能詳的一句諺語就是 正月不理髮,農曆月不動 這句諺語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包含一些歷史意義。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人們與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迎新喜樂的時刻。春節作為乙個古老的...

    祭祀掃掃墩宅三禁的傳統文化,解讀帶來厄運的禁忌

    清明節期間,藍天白雲下,人們踏上了回鄉祭祖的旅程。掃完墳墓,拜拜後,回家的路上有三個禁忌,如果犯了,可能會招來不祥之兆。讓我們深入這個神秘的世界,揭開這三個禁忌背後的深層含義。身著便衣,祭祀的莊嚴與懷舊。每逢清明節,人們都會掃墓,悼念已故親人。在這一天,便衣成為代表尊重和紀念的著裝要求,而鮮豔的顏色...

    傳統文化煥發活力,探索門神文化,是春節必備神器

    新年過後,迎來春節的節奏,蠟月來臨。二。十。三 二十四 年貨的購買幾乎是一樣的。春節期間,除了張貼春聯外,門神的選拔和貼上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門隍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祈福吉祥 辟邪避災的寓意。你了解武門 文門 通子門神的不同含義和傳承嗎?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神秘而神奇的門...

    走出戲曲文化的舒適區,傳統文化相關話題,你一定要明白!

    第七屆戲曲文化周於月日至月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行,來自個省份的近家優秀劇團和院校聯合呈現了多場演出 多場講座 導覽對話 近場互動活動。圖片來自網路,被入侵並刪除 在北京園博園舉辦的第七屆戲曲文化周展示了一些新理念 新形式 新表現形式,為戲曲與年輕觀眾搭建了良好的溝通橋梁。從 歌劇 到 歌劇 共同推動戲曲...

    貫穿傳統文化的“青銅雕刻藝術”

    青銅雕塑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乎跨越了我國整個文明史,形成了獨特而多彩的青銅文化。青銅文化自誕生以來,就與中華文化同步發展,同時相互滲透 互動 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青銅雕塑文化與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息息相關。從歷代出土的青銅雕塑文物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是採用古人精湛的青銅雕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