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管網“一區一價”價格改革終於塵埃落定。
國家近日發布《關於批准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首次在某次區域批准了國家管網集團運營的省際天然氣管道運輸。
據悉,核電價格是天然氣管網執行機制改革以來的首次定價,也是省際天然氣管道運輸首次按“一區一價”審批。 《通知》明確了西北、東北、中部、東部和西南四價區的省際天然氣管道運價,並要求國家管網集團根據各價位區的運價和天然氣進出口之間的運輸距離,計算確定具體的管道運輸。 並向公眾披露。
定價可以說既有國家管網集團“標桿”的“標桿”,又有定價和地方定價的“邊界”,有利於管網的互聯互通,增加了市場的選擇。 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玉松說。
運費更加“精簡”。
為什麼要實行“一區一價”?
天然氣市場發展初期,大部分地區由單一氣源或單一實體供應,天然氣管道運輸實行“一線一價”,每條天然氣管道由主管部門審批。
2024年,實施的《天然氣管道運輸管理辦法(試行)》將管道運輸費的定價物件由單一管道向運營企業轉變,將原有的“一線一價”改為“一企一費率”。 由於天然氣管道具有天然壟斷性,經營主體較少,網路化程度低,管道之間缺乏競爭。 事實上,“一企一費率”與“一線一價”並存,省際天然氣管道運價多達20個。
隨著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和油氣體制改革的深入,目前的管道定價模式已不再適合發展需要。 “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嬌峰說。
通知指出,同一地區不同管道的運輸方式不同,增加了管道運輸管理的難度,不利於天然氣市場的公平競爭,不僅導致管道運輸計算不便,也增加了工廠使用者核算的難度。
審批後,國家管網集團運營的省際天然氣管道運價從20條大幅降低至4條,構建了相對統一的運費結構,打破了管網運營運價過高的劃分,有利於管網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 打破以往定價模式,加快形成“一國網”,促進天然氣資源自由流動和市場競爭,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定價後,區域一致,這意味著新的省際管道無需重新審批初試運營,有利於建設公平、開放、競爭的天然氣市場,兼顧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可負擔能力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 鄧玉松說。
運費各不相同。
目前,目前不同地區主要管道水平差異較大。 例如,在同一主要消費區域,不同管道1000公里的運費差可以達到01—0.2元立方公尺,不利於理順天然氣的形成機理,也不利於促進管網互聯互通。運價的計算涉及成本監督和審查,長輸管道納入國家管網集團集中管理和運營後,就有了統一定價的依據。
通知稱,根據國家管網集團運營的省際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督審查,西北價格區運價為01262元1000立方公尺每公里(含9%增值稅,下同),東北價區運價為01828元1000立方公尺每公里,中東部價位區運價為02783元1000立方公尺/公里,西南價區運價為03411元,每公里1000立方公尺。
北京燃氣研究院副院長白軍指出,受管網折舊期延長、當期成本降低等因素影響,這些運價水平與以往分企、管線運價進行綜合對比。
西南地區管道建設較晚,成本較高,管道運輸量相對較小。 此次調整後,中緬管道國內段運價也較之前大幅下降。 白軍說。
在管道運價核定方面,核定的成本、監管收入、允許收入、核定的管道運價,既能保證管道經營者有合理的收入,方便其他資金參與管道建設,又能保證終端管道運輸費率公平合理。 郭教峰表示,“運價高低與管道天然氣閘站有關。 西北地區大使用者較多,西南地區小使用者較多,這也意味著中間環節較多,因此較高。 ”
制度和規則仍有待完善。
整體來看,四價區的劃分使貨運結構更加簡潔,簡化了市場定價,有利於提公升使用者使用天然氣管道的積極性。 鄧玉松表示,“定價政策中跨區域型別的減少,使氣源成本更加透明,有利於氣源單位參與市場競爭,有利於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促進氣源單位多元化經營。 ”
對於使用者來說,更多的選擇意味著容量分配規則在未來將非常重要。 郭嬌峰說,“比如,如果同一價位區域的兩地之間有管道1和管道2,管道2之間的距離比管道1更遠,如果使用者選擇使用管道2,則需要支付更高的管道運輸費。 因此,在下一步中,容量分配的規則對於市場參與的各方都非常重要。 ”
受訪者均表示,運價統一後,運輸距離將直接影響天然氣的輸送**,因此也有必要公開和披露管道等輸配設施資訊,有利於託運人自主選擇氣源和管道運輸路線。 同時,通過專業調控平台和管理產能交易平台的一體化運作,優化管道容量配置,實現管道容量最大化,降低管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形成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