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記者周陳和澤報道。
2024年10月29日凌晨,王磊在與妻兒短暫告別後,踏上了前往菏澤市東明縣馬頭鎮姚村的路。 “我有點忐忑,但我也充滿了期待。 作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山東院)山東公司第一書記,從此,他肩負起鄉村振興的重任,開始了兩年的鄉村生活。
瑤村的第一印象。
東明縣馬頭鎮瑤村,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是東明縣的“南大門”,擁有5個自然村,1015戶,3735人,黨員112人兩個村委會團隊共有12名成員,平均年齡56歲耕地1萬多畝,是典型的“大而不強”的傳統農業村落。 在報到之前,雖然他已經做了充分的了解,但當他來到瑤村,看到眼前的一幕時,他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泥濘的土路、貧困的小學和鄉村集體......無法維持生計。就像一根針扎在心臟裡,我該怎麼辦?
想想看,這都是個問題;幹,有答案。 匯報結束後,他一頭紮進,放下架子,走訪了數百名村民,聯絡了瑤村77名大學生,請教了首批幾批優秀第一書記,迅速制定了“做強隊伍、讓百姓致富、讓生活更美好、讓教育生動活潑”的兩年發展目標。
抓黨建,帶隊,把隊伍做強。
政治素質高、能力強、作風強的兩屆村委會領導班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 然而,第一次召開兩村委座談會,王磊就倒了一盆冷水,會議定在晚上八點半,八點半到,討論0發展思路,5花錢思路,對工作毫無頭緒。
為了開闊全村“兩委”的視野,他多次組織大家到先進村學習習。 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規劃村里的發展思路,圍繞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開展大討論,進一步統一思路,凝聚共識。 通過對習的學習整頓,“兩委”的心情有所降低,想做事的精神更加蓬勃,瑣碎瑣事減少了,辦實事的能力得到了加強,團隊的氛圍得到了徹底的更新,凝聚力、戰鬥力增強了, 號召力明顯增強,吸引了一批有理想、有責任心、有能力的年輕人向黨組織靠攏,培養了7名黨的積極分子和10名後備幹部,為兩個村委會注入了新鮮血液,積累了後備力量。
引進專案,培育產業,富民。
沒有工業,群眾就沒有增收的辦法,鄉村振興也談不上。 為了提公升姚村自身的“造血”能力,他帶領兩村委會和黨員群眾團隊,調動一切資源,用盡一切方法,結合堯村自身特點,引進了一批能帶來長遠效益的產業專案。
在派出單位的幫助下,對接了國家電力投資公司、中國電信永付、藍海超市等平台,推出了十幾款本土產品。 最受歡迎的是東明西瓜、吉安雞蛋、綠豆粉皮、富硒麵條等,截至目前,銷售額130萬元,利潤20多萬元。 將正泰光伏星光發電專案引入瑤村,投資500萬元新建屋頂和庭院光伏,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為老百姓創收9萬元。
同時為瑤村引進智慧牛專案,三年五期統籌規劃5000頭,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116畝,該專案由浪潮集團、省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援,採用“自育+替代+銷售”的新型畜牧業模式, 村集體年度股息利潤的7%。為了成功落地專案,可以說付出了不少努力。 為了土地指標,我多次陪同派出單位領導到自然資源部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村里兩委一起“5+2”、“白+黑”在工地上吃飯住,機器停了人不停,不小心摔倒在養牛場,雙膝流血化膿,一天也不休息,在大家齊心協力下, 七個牛棚提前完工。現在,看著整齊的牛棚和300多頭小牛,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不管你以前吃了多少苦和疲憊,都是值得的。 其中,成年牛72頭已屠宰上市,76頭小牛由村集體和黨員幹部飼養,這也為下一批人養牛奠定了基礎。
為使智慧牛專案長期健康生存,還與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菏澤郵政儲蓄銀行、菏澤電信簽署合作協議,深度賦能科育、金融信貸等,提公升產業附加值,深度賦能耀村產業專案。 通過產業專案,也吸引了兩位名牌大學生回鄉創業,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保障智慧養牛專案的高效運轉。
三次受邀參加山東廣播電視台“第一書記朋友圈”欄目,介紹引進產業專案的成功經驗。 2024年9月9萬元經費,將育種技術與科研課程、紅教育相結合,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為東明縣馬頭鎮11所中小學的孩子們提供實訓課、科研課、教育課上門。 2024年9月籌措10萬元“為困難者養牛”,由村委會舉辦,投入“智慧養牛基地”。 長期呵護和照顧村里的“老少”。
兩個專案連續兩年入圍山東省鄉村振興協會優秀培育專案,是菏澤市首個“連續多年入圍”,並向派遣單位授予“愛心企業”榮譽稱號。
優化環境,搭建平台,讓生活更美好。
老百姓的“口袋”鼓鼓的,生活也應該“美好”。 自擔任首任書記以來,他先後籌措修路、建橋、挖井、挖溝、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村落,修繕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姚村村歷史館,優化無線網路訊號,整治架空線....... 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圖景正在慢慢展開。 派出單位還積極向省鄉村振興協會捐款,進一步改善瑤村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賦能鄉村振興,充分彰顯央企擔當。
還創新建設了東明縣首個數字村平台,將村里的監控裝置匯集到黨群服務中心,並在坑塘周圍設定電子圍欄,讓孩子靠近危險區域時自動趕走,有效防止孩子溺水此外,平台還具有智慧黨建永久留存、村民自治等功能,真正實現了瑤村一屏“看”、瑤村“管理”一屏。
姚村變了!生活環境變得美好,鄰里關係變得和諧,人們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講知識,引資源,讓教育生動活潑。
王磊出身於徐州鄉村教育,他知道農村孩子讀書不容易,也知道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多方多次向鄉村小學捐贈習、生活、體育器材。 而思考如何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公升軟實力是硬道理。
2024年1月,我們聯絡耀村大學生,對孩子進行“一對多”線上輔導,教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經驗。 6月,聯絡濟南歷下實驗小學等三所重點學校與村小學結對,效果顯著。 2024年疫情過後,擴大幫扶範圍,惠及馬頭鎮10所小學、1所中學,創新開展新課程標準雲討論,為幼兒園與小學對接、小學與初中對接等專題進行錄製**。 通過不懈努力,馬頭鎮整體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傾注心肺善待孩子們,作為回報:孩子們見到他主動行禮,大喊:“王叔叔好”。 他花在村里孩子身上的時間比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時間還多,每當想到這一點,他就為自己的孩子感到寬慰和羞愧。
路漫漫其修遠兮,隊伍來了;如果你不放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在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派出單位、村委會的支援下,堅持黨建指導,努力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 王磊總是笑著說:“我從來沒把自己當成臨時崗位的第一書記,而是把自己當成乙個鞠躬打鐵的老家土生土長的瑤村人。如果你問我擔任第一書記700多天的感受,我的回答是:初心如磐石,我努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