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
1)問答法,以其雄辯而聞名。
2)知識就是美德。
3)助產士(助產士)。
4)蘇格拉底式的諷刺,定義,助產。
柏拉圖的共和國
1)提出培養“哲學家王”的教育。
2)內在**(個人身心發展的觸發因素)。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
1)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2)首次提出“教育順應自然”,倡導兒童和諧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坤提良,《雄辯原理》。
1)“古羅馬教育學碩士”。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誇美紐斯
1)教學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
2)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義影響。
3)2024年的《偉大的教育學》標誌著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開始,也是現代第一部教育學著作。
4)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5)使教育適應自然原則。
6)討論班級教學制度。
7)教學原則:直觀、系統、有節制、鞏固、自覺。
8)高度評價教師職業,強調教師的作用。
9)百科全書式的課程教育者。
Rousseau, 法國, Emile
1)性善良理論。
2)教育的任務是“回歸自然”,倡導自然主義教育。
3)教育目標:培養反對公民和公民的自然人。
4)教育宗旨:個人主義,培養忠誠的愛國者。
5)學生觀點:以兒童為中心的理論。
班杜拉
1)自我效能感。
2)德育模式:提出社會模仿模式。
3)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認知理論之父。
4)觀察學習(注意力、記憶力、行為再現、動機)。
5)自律學習(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強化)。
6)強調榜樣(道德教育)。
7)加固(直接加固、替代加固、自加固)。
裴斯泰洛齊
1)“林哈德和格洛德”。
2)前者明確提出教育的心理化。
3)元素教育理論。
4)個人主義。
5)正規教育理論。
洛克
1)“教育講座”。
2)“Tabula rasa”人與人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為教育。“教育的無所不能。
3)紳士教育理論。
4)正規教育理論。
赫爾布特
1)現代教育學之父。
2)科學教育學的創始人。
3)2024年《普通教育學》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現代第一部教學法著作。
4)教育理論體系:倫理學和心理學。
5)教育目的:道德和品格完美。
6)教育教學原則。
7)教學過程的4個階段:理解、聯想、系統、方法它標誌著班級教學系統的基本刻板印象。
他的學生席勒提出了乙個五階段理論:準備、提示、聯絡、總結和應用。
8)實質性教學法。
9)社會導向理論。
10)傳統的三個中心:教師、書籍和教室。
杜威
1)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現代教育學。
2)教育是生命,即成長,是經驗,是不斷的轉化。
學校就是社會。
3)教育的目的:教育沒有目的論,內在目的論,教育適應生活。
4)教育過程:倡導邊做邊學。
5)課程觀:活動課程(設計教學法)。
6)新增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體驗中心。
7)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
8)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理論。
皮亞傑(1896-1980)。
1)瑞士兒童心理學家,創立了日內瓦學派,建構主義,創立了事件認識論。代表作有《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事件認識論導論》、《生物學與認知》等。 主要理論(教育心理學)。
2)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階段:知覺運動階段(0-2)、術前階段(2-7)、具體操作階段(7-12)和正式操作階段(12-15)。
3)發生的認識論理論:圖式、同化、適應和平衡。(認知性質:適應)。
4)道德發展,其他紀律道德——自律道德。
布魯納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
1) 教育過程
2)當代結構主義和認知教育思想流派的代表。
3)倡導發現教學法。
4)認知理論:認知結構主義的發現理論。
5)注重對學科基本結構的把握,重視倡導發現式教學法。
6)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理論。
奧蘇伯
1)有意義地接受學習理論。
2)提前組織者。
3)學習分類: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機器學習與意義學習。
4)有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內化(優越、低劣、並列)。
5)學習動機分類:認知內驅、自我提公升內驅、輔助內驅。
6)認知結構轉移理論。
7)同化理論。
沃森:教育無所不能,環境決定論。 (外在理論)。
瓦根辛:創造模範教學法。
保羅。 朗格蘭2024年出版《終身教育導論》,是終身教育理論的代表作。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百言之言》和《全心全意為孩子奉獻》闡述了和諧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斯賓塞他率先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的課程,即實體教育理論,反對古典語言文學教育,倡導科學教育。
凱洛夫:《教育學》,2024年,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克魯普斯卡婭:《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教育學著作。
馬卡連科:《論共產主義教育》、《教育詩集》。
加里寧:在《共產主義教育論》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Mayman Rai:作為實驗主義教育學的代表,實驗教育學誕生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德國。
比娜:法國,實驗主義教育學的代表。
大廳:實驗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一兩個的遺傳勝過一頓飯的教育”。
桑代克:相同的元素說。 (遷移)。
試圖犯錯說;學習法則:準備法則、實踐法則、效果法則。 遷移理論:共要素理論。
烏辛斯基:他被譽為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 “人是教育的物件”的教學觀點: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巴格利:元素主義的代表,學科課程中心的理論,以及教育目的的社會取向。
泰勒:美國教育家和課程理論家。 “課程評價之父”,客觀評價模式。
斯克里文:提出了一種無目標評價模型。
斯塔菲爾比姆:提出CIPP評估模型。
斯泰克:提出CSE評估模型。
博位元:2024年,美國學者出版了《課程》一書,標誌著課程作為專業研究領域的誕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關於課程理論的專著。 提出了用於課程研究的“活動分析法”。
古德萊德課程定義:理想課程、正規課程、理解課程、操作課程和體驗式課程。
加涅:資訊處理理論。
學習的層次分類:(教育心理學):訊號學習 b 刺激反應學習 c 連鎖學習 d 言語聯絡學習 e 判別學習 f 概念學習 g 原則規則學習 h 解決問題。
學習成果分類:語言資訊、智慧技能、認知策略、運動技能、態度。
贊科夫教學與發展理論、教學與發展、與教師對話、教學理論與生活
巴班斯基:教學過程優化理論。
斯金納:程式設計教學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強化、懲罰、滅絕);掌握學習。
布拉梅爾德:以社會為中心的課程理論。
康德:最早在大學講授教育學的學者之一,也是特普拉的第一位教育學教授。
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非教學法。
伯克赫斯特:道爾頓系統。
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
利托爾諾:法國社會學家和英國教育家Percy Neng:生物起源理論。
孟璐:美國心理學家,心理起源理論。
沃勒:最早提出“學校文化”概念的美國學者。
格塞爾:美國心理學家,《雙樓梯攀登實驗》、《成熟力量或“內在力量》**。 其他代表內**:孟子、弗洛伊德、美國生物社會學家威爾遜“基因複製”、優生學創始人“高爾頓”。
5) 柯埃爾伯格:道德認識發展理論、道德困境故事、兒童道德分工:三個層次和六個階段(9歲以下的習慣水平)、(習慣水平10-20)、(後習慣水平20-);
維果茨基:腳手架教學(四個環節)在近期發展領域的內部化。
綻放:教學水平分類:(認知、情感、運動技能)、掌握學習。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巴甫洛夫(**生理學家,心理學家)經典條件角色(狗唾液分泌反應實驗)。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動作理論(小鼠迷宮盒實驗)。
科勒:格式塔頓悟理論(黑猩猩香蕉實驗)。
馬斯洛:(美國心理學家)需要等級理論。
阿特金森:成就動機理論。
維納:(美國心理學家)成功或失敗歸因理論。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
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倒U型曲線)。
賈德:遷移理論,經驗分類理論。
艾賓浩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動機理論(也稱為壓抑理論)。
厄里斯:理性情緒**。
列文教師領導風格的分類。
羅森塔爾皮格馬利翁效應。
福勒,布朗:教師成長的三個階段。
波斯納:教師成長公式。
開始計畫我的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