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杰,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45年前的2024年元旦,中美兩國領導人以非凡的勇氣和政治智慧,正式開啟了中美交往的大門。 45年來,中美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
乙個多月前,中美兩國元首在三藩市會晤時,中方***強調,“中美兩國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 這不僅是對中美關係性質的界定,也是對中美關係歷史的總結。 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大國競爭解決不了中美和世界面臨的問題,國際秩序的穩定需要中美雙方攜手合作,世界的進步是建立在中美成功融合的機遇之上的。 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戰爭,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從巴厘島到三藩市,中美兩國元首兩次會晤,為中美關係定下了方向。 主席強調,中美兩國有兩種選擇:一是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安全與繁榮二是抱著零和思維,挑起陣營對抗,讓世界走向動盪和**。 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需要做出選擇。 正如***主席所說,“未來45年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我們需要深入思考,也需要兩國領導人作出政治抉擇,展現歷史責任。 ”
中國願意與美國做夥伴和朋友。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兩國有責任、有能力帶領世界走上和平與發展的軌道。 中美首腦會晤和達成的重大戰略共識,為中美關係止跌反彈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既是從中美關係歷史中汲取的寶貴經驗教訓,也是歷史上大國衝突帶來的啟示,應成為中美兩國共同努力的方向。 近年來,中美關係遭遇建交以來的一系列挑戰,跌入低谷,根本原因是美國對中國存在嚴重誤解,認為中國是“唯一有能力、有意挑戰美國”的國家。 在恐懼的螺旋式上公升下,美國對華政策不斷變形,嚴重誇大了中美之間的競爭,不斷衝擊著中美合作。
從歷史看,合作共贏是中美關係的核心邏輯,並已深深植根於中美關係史上。 二戰期間,“飛虎隊”譜寫了中美合作抗法西斯的壯麗篇章;上世紀70年代,老一輩外交官隔太平洋握手,開啟了中美關係的新篇章如今,中美兩國元首兩次歷史性會晤,再次為中美關係指明了方向。
就世界秩序的空間而言,太平洋的廣闊程度足以容納中美兩國的發展和繁榮。 中美兩國的利益是相互交織的,兩國的發展也是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美國市場為中國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中國工業化的不斷推進也支撐了美國的發展。
中美兩國是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的支柱,各自的成功是穩定國際秩序的源泉。 中美兩國的成功首先體現在對彼此發展的信心和對彼此期望的感知上。 兩次會晤期間,雙方進行了“戰略再保險”,美方重申“四不一無意”,中方也表示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計畫。 從巴厘島到三藩市,中美兩國逐步恢復各領域溝通機制,為穩定預期、管控風險創造條件。
中國歷史悠久,而美國是乙個“古老”的現代共和國。 中美兩國各有各的傳統和戰略,互相改變是不現實的,更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改造對方。 中美兩國的成功和發展都得益於開放的體系。 在開放的國際體系中,中美之間的合作將有助於共同開闢國際秩序的“新前沿”,創造全球化的新文明。 這既是中美兩國的歷史使命,也是兩國的重大選擇。
編輯:江新宇、高培寧、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