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5月初的城南庄會議上,在商定粟裕的三個縱隊暫時在江北打一場大仗後,5月21日給陳、蘇、劉、鄧的電報明確了“殲滅第五軍是夏季作戰的中心目標”和“粟裕全權指揮”。
第1、第3、第4、第6、第8、第11縱隊,並命令徐、譚配合金浦線作戰“,”劉、鄧負責牽制第十八軍,使他們無法前來援助東方”。 電報還特別指出:“*不要參與這次行動”。
耐人尋味的是,**的電報為什麼特意指示“**不要參與這次行動”?
本來,第乙個大戰略是準備派蘇羽率領三個縱隊先渡河,然後第二批進入組建東南野戰軍。 在同意了蘇羽的戰略建議後,原來的大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隨後進行了人員調整,以適應新的特派團變化。 基於此,在城南庄會議結束時,他在與蘇羽交談時,明確指示:“*同志不會回華野,你以後要對華野負責。
雖然蘇羽一再要求**回華野,但**還是堅定地說:“*已經決定了,**同志和***同志將在中原軍區和中原局工作。 最後,當粟裕提出“保留華野司令、政委的職位”時,他雖然同意了,但還是說“那邊的工作非常需要他,現在必須去”。
通過***和蘇羽的對話可以看出,不管他是否依附於華葉的職位,他都決定將他調到中原局工作。 那麼,既然如此,從此不參加蘇羽組織指揮的戰鬥,自然就是話題的意義。
劉、鄧千里躍入大別山後,我南線的戰略重心也轉移到了中原。 隨著劉鄧、陳蘇和陳謝軍隊的戰略進攻,我軍數十萬集結在中原。 這是乙個需要協調一攬子工作的問題,例如地方工作、財政和經濟工作以及前期支援工作。
早在2024年2月,劉、鄧就向華業建議,由他主持中原的財政事務,首先是野戰軍的三部分。 據《**傳記》記載:在城南庄會議之前,“劉、鄧來了個相應的大動作:發電,請調**到中原工作。 劉、鄧說:中原的管轄範圍非常大,領導力量極其薄弱。
我們很難界定,**派**到中原局工作,是按照劉、鄧的要求決定派的,還是***本身已經考慮過派**到中原局。 但至少在這個問題上,**與劉和鄧的想法不謀而合。
5月30日,**、***率領4700名幹部離開濮陽,赴中原履行職責。 從此,**離開了一直戰鬥的華野。
蘇羽在《戰爭回憶錄》中提到,在採納了他的戰略建議後,他說:“*同志和**同志採納了第一兵團推遲向南進軍長江,集中兵力打中原大戰的建議,**同志即將暫時離開華野。 ”
的確,他雖然同意了蘇羽的戰略建議,但也給了他乙個相當高的滅敵目標。 這個目標是“在4個月或8個月之內,該兵團會同其他3個縱隊完成渡河準備任務,目標是殲滅殲南北地區第五軍56至12個正規旅和其他部隊”。
當時國民黨的乙個旅相當於整編前的乙個師,大約8000人,第112旅大約10萬人,相當於當時蘇羽指揮的部隊總數。 由此可見,交給蘇羽的戰鬥任務有多重。
為了給蘇羽創造更好的指揮環境,決定不參加蘇羽指揮的作戰,讓蘇羽完全放下計畫和指揮。 就像東北的**一樣,黨政軍權將移交給**。 在用人方面,往往有慷慨和非凡的方式。 更何況,古今都是如此,誰建立“軍令”,誰就要對這個計畫負責。 這一次,**被關掉了,給蘇羽施加了壓力,激發了蘇羽的激情和鬥志,同樣如此。
主要參考文獻:《*傳記》《*編年史》《蘇羽傳》《蘇羽戰爭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