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知乎的一位醫生爆料,說南方某知名公立大學引進海歸的待遇從30萬降到了6萬多,他實際拿到的時候。
按照前輩們的經驗,前幾年都說給30萬,其實還不夠,而是8萬多,沒想到今年又降了下來。
對此,有網友扮演了“主播梗”——
* 少,拿到的時候總是這些,先找好自己的理由,你努力嗎,你努力嗎,你努力為老闆申請專案嗎?”
來源:知乎使用者“mecarlos”。
話又說回來,如果高校和下屬單位的收入差距太大,如果不是單位不合規,那麼人才在入公司之前又怎麼能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收入呢?
以下是想在高校工作的碩士、博士人才名單常見的大學工作及其普遍適用的薪資結構
注:各大學有自己獨特的薪酬體系,這裡不予收錄收入範圍因地區而異,具體金額在此不討論。 )
(一)行政管理崗位
薪資構成:崗位薪資+績效+假期津貼+監考費+年底13薪等。 】
注意:與其他崗位相比,行政崗位的收入變化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有高校在採訪中表示,該崗位實行“十三薪制”,最後乙個月支付兩個月的工資,不一定相同,有可能是乙個月是稅前收入,乙個月是稅後差額;
此外,行政崗位非常以部門為導向,有些部門甚至無法保證年終業績。
(2)輔導員崗位
薪資構成:底薪+學生人數*固定金額+公積金+餐補+其他補貼+課費+班主任津貼+監考費+年終績效等。 】
注意:在輔導員的薪酬結構中,很多高校不按月支付工資
部分高校還將發放“骨幹輔導員”津貼;
高職院校還將發放產學研收入(此類橫向技術服務可納入輔導員年度考核)。
(三)教學科研崗位(或專任教師崗位)。
薪資構成:月薪(崗位工資+基本績效)+公積金+年終+課費+科研獎+福利費+專案收入+閱卷費+加班費“硬費”+校內外監考費+講課費等。 】
注意:高校專任教師賺錢的渠道很多,大大小小的品類確實很多。
關於兼職收入,官方的態度是——
2024年,《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和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到,高校教師可以在履行本職職責、不影響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從事與本學科密切相關的兼職工作,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全職工作賺取穩定的收入,兼職工作賺取各種收入,這就是全職大學教學崗位的地位。 (4)實驗技術崗位
薪資構成:底薪+課費+安家費等。 】
注意:這是要說的實驗技術崗位的招聘要求低於教師,崗位的“封頂”待遇也低於教師。 而且有一條法律要遵循——
人事部、教育部在《關於高校設立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中規定,“高等學校其他專業技術崗位最高階別原則上低於教師。 ”
因此,與教師職稱發展崗位相比,實驗技術崗位的薪資構成要簡單得多。
(5)博士後職位
薪酬構成:單位工資+課題組補助+省市級人才補助+各級人才收入**專案收入+各類人才計畫收入等。 】
注意:總體來看,博士後研究員的待遇是該崗位中最高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補貼占多數。
通常:教師和博士後的收入通常“與他們想象的相去甚遠”。
專任教師這是因為安家補貼和購房補貼最高,同時個人所得稅也多了,手裡的錢少了其他人則無法兌現承諾,以至於他們只是“削減”了收入。
關於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問題,可以參考《150萬安家費抵扣50萬元,我的首付沒了》一文。 ”。
國家有國家法律,學校有校規,有時候老師們發現收入比他們想象的要少很多,但其實不是大學吝嗇,也不是不合規,他們其實太“懂”規矩了,老師們也沒有那麼“懂”(笑)。
至於博士後研究員發布後,影響它的因素有很多。
來源:知乎使用者“王彪”。
有的單位招聘博士後時,待遇欄上寫著“工資和生活津貼”,年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補貼。
一位醫生說:“建議去一些容易上市的研究專案,投資回報率高有些專案很難產生效果,如果工資低,沒有人會願意來。 ”
其實,高校並不知道招來的醫生能不能拿到全部的錢,但為了吸引人才,他們會先把所有的“餡餅”都給你抽。
當人才進來時,他發現自己得不到,學校可能認為博士的能力......另外,獎金和補貼不像學校的月薪那樣每個月都是固定的,必須滿足條件才能通過流程申請,所以經常有醫生進站實際收到的金額與該單位在徵聘時聲稱的金額大相徑庭2024年11月26日,在第七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
中國有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做研究,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建議增加10萬元,使其月收入達到1萬元,這樣才能將博士生培養成頂尖人才,同時才能正常支付。 ”211所大學的校長都這麼說了,高校的整體收入可見一斑。
圖表編譯還是圖表賺錢?很多時候,你只能在大學裡選擇乙個,其中一些甚至沒有相同的。
總有人停留在街頭師傅不多的時代記憶中,主動給自己加了厚厚的濾鏡。
不是沒有這樣的“好時光”,也不是說現在沒有這樣的“人生贏家”,而是這些記憶是時間不同的,這樣的情況以前可能很常見,但現在根本不是了。
新教師和老教師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年齡差距,更是時代的機遇。
歸根結底,一所大學是乙個可容納10000名學生和眾多教師的龐大單位,它既不是象牙塔,也不是所謂的“深淵谷”。
有些高校在面試時可能說不了很清楚,人才必須提前問清楚。
尤其在收入和待遇方面,剛畢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沒有經歷過社會上的職場,往往不明白這些問題背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雇主的“小九十九”。
只有深入理解,提高辨別能力,才能盡量遠離誤會,否則抱有很大期望的結果可能會大失所望。
*: 大學人才網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