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隨著英國在南亞殖民統治的結束,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瓜分,分別組成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但此時還有乙個尚未決定的王侯國,那就是克什公尺爾。
臨走前,英國人決定由諸侯國決定加入哪個國家或獨立,但克什公尺爾諸侯是印度教徒,大部分人是穆斯林,在加入印巴之間搖擺不定,如果獨立,印巴肯定不會同意,很快, 克什公尺爾爆發內亂,巴基斯坦和印度為克什公尺爾開戰。
一開始,巴基斯坦佔了上風,但很快,印度就憑藉其坦克優勢退回並占領了克什公尺爾的大部分地區,第一次印巴戰爭,從2024年10月持續到2024年1月,雙方終於打了一場拉鋸戰,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停火,印度占領了克什公尺爾60%的領土, 包括最肥沃的克什公尺爾谷地,而巴基斯坦佔據了剩餘的40%。
在地圖上,克什公尺爾位於印度次大陸西北部,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處,面積為17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貴州省的面積,克什公尺爾90%以上是連綿的山地,海拔高,森林廣闊,旅遊資源豐富,曾被稱為“南亞的瑞士”。
從戰略地位上看,如果印度擁有整個克什公尺爾,就相當於有一根觸角伸向中亞,向西北滲透中亞,東攻騷擾中國,南對巴基斯坦。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克什公尺爾從地圖上看起來像頭上的一頂帽子,或者更具體地說,克什公尺爾是巴基斯坦的頭。
在地形上,克什公尺爾居高臨下,比下面的巴基斯坦有很強的俯衝優勢,如果對方有克什公尺爾,巴基斯坦的國防安全真的很危險。
除克什公尺爾外,巴基斯坦整體的地形可分為三個部分,西部為山地丘陵地區,中部為印度河平原,東部為塔爾沙漠地區,巴基斯坦最適合居住的地區是中部印度河平原地區,這裡聚集了全國90%以上的人口。
印度河平原的形成完全依賴於印度河,沒有印度河就沒有這個大平原,就沒有巴基斯坦的繁榮富貴,尤其是位於五江之鄉的旁遮普省,總人口1.1億,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省份, 也是最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區,GDP佔全國的60%以上,生產生活完全依賴印度河,但印度河的主流和支流大多流經或發源於克什公尺爾。
幹流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源頭是中國的石泉河,流經克什公尺爾,進入巴基斯坦,最後流入阿拉伯海,六大支流,即發源於阿富汗的喀布林河和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傑赫勒姆河、吉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和薩特萊傑河, 除喀布林河外,其餘河流幾乎都與克什公尺爾有關。
印巴分割克什公尺爾後,從地圖上看,印度河及其幹流的六個源頭中有四個流經印控克什公尺爾,兩個流經印度,也就是說,印度河幾乎所有的源頭都由印度控制。
一旦印度切斷印度河水源,巴基斯坦將無水可用,遭受毀滅性打擊,整個國家將陷入蕭條。
2024年,在世界銀行的斡旋下,兩國簽訂了《印度河水條約》,其中規定包括幹流在內的西三河由巴基斯坦使用,東三河由印度使用,其中西三河水量最大, 約佔總水量的80%,東三江約佔水量的20%。
條約簽署後,印度修建了大量渡槽,將東三江的水引入本國領土,流入巴基斯坦的下游河流幾乎乾涸。
為了灌溉東部地區,巴基斯坦從西三江引水,建設了西水東輸工程,修建了大量的灌溉網路,將水調到原東三江的灌區,使東部工農業能夠保證供水。
然而,隨著印巴人口的增加、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水電短缺,印度開始積極在印度河上游修建水庫和水電站,巴基斯坦再次感到威脅。
例如,印度在薩特萊傑河上游修建了巴克拉大壩,高225公尺,形成了全長170公里的戈文德湖,水庫容量為93億立方公尺,是三峽容量的四分之一。
潘多大壩建在比亞斯河上游,形成了乙個蓄水量約87億立方公尺的人工湖。
蘭吉特·薩加爾大壩建在拉維河上,高160公尺,蓄水量約32億立方公尺。 這三個水庫的建成提高了印度的水利用率,增加了灌溉面積,增加了發電量。
近年來,印度也開始考慮在流經印控克什公尺爾的西三江上修建水電站,例如,印度在吉納布河上修建了三座水電站,在傑赫勒姆河支流尼勒姆河上修建了吉山甘加大壩,在印度河幹流列城附近修建了幾座小型水電站。
這些水電站的建設,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顯然存在著被卡在水源頭的風險,被巴基斯坦強勢**,其實在印巴衝突的當下,巴基斯坦的下游水源總是莫名其妙地減少,但因為條約的限制,印度並沒有做太多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因為印度控制著印度河水系的上游,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不時就會被捏住,巴基斯坦顯然在整個印巴衝突中處於劣勢,再加上巴基斯坦國力薄弱,沒有大國的幫助和斡旋, 巴基斯坦真的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