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金華撰寫。
歷史就是這樣被翻過來的
龍年出自“龍”。
諸城也被稱為“龍城”。 這個名字來源於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就是在這裡出土的,而恐龍化石被發現的年份恰逢歷史上的“龍年”。
2024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石油局綜合研究隊山東調查隊在竹來盆地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
發現恐龍化石的地點今天被稱為“龍骨溪”。 據2024年版《諸城縣志》記載,五十年代初,這裡的人們在砍柴時經常撿龍骨止血,不小心割傷了手,但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塊恐龍化石。 龍骨流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龍骨經常在這裡被發現。
龍骨溪,位於諸城市西南部,溝渠北脊約25裡處,胡安河東岸,是一條多年雨水形成的天然溝壑,深10多公尺,寬約60公尺,長約800公尺。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就在這裡出土。
鴨嘴龍因其扁平寬闊的喙而得名,類似於鴨嘴。 鴨嘴龍一般有兩種型別:平頭龍和冠龍。 諸城出土的鴨嘴龍屬於平頭龍類。 它的體格以高大的體型為特徵。 這裡出土的四隻鴨嘴龍的骨架,都有6公尺多高。 鴨嘴龍化石現陳列於諸城恐龍博物館,高91 公尺,長 16它高6公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骨架。 據諸城檔案館記載,這頭鴨嘴龍的安裝始於2024年12月,當時有10名專業隊員,歷時5個多月,於2024年5月14日成功安裝。 該恐龍由椎骨、背椎、髖尾骨等250多塊骨化石組成,是世界上同屬同種最大的恐龍化石。 於是,負責貨架毛髮和安裝的國內恐龍專家趙錫進教授,將這塊恐龍化石命名為“巨型諸城龍”。
乙個小小的縣級市,恐龍化石資源量大,種類繁多,種類齊全,實在是少之又少。 2024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六次人大和全國政協八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展恐龍化石,建設文化名城”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市委、市決策層順應民意,“在龍骨溪中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前瞻性決定被莊嚴寫入黨代會報告和《工作報告》。
2024年,科爾建地質公園開發建設專案被確定為省重點旅遊專案、濰坊市十大重點旅遊專案之一。
龍骨溪,化石的寶庫!
恐龍“震驚了全世界。 撩開沉重的歷史塵埃,讓我們追溯和回顧諸城歷史上發生的兩次重大恐龍化石發掘,緬懷這些重要的歷史片段
諸城的恐龍化石自2024年起就已經存在,但真正的大規模發掘發生在2024年至2024年之間。 國家古生物學家在諸城發掘出土化石30餘噸,其中鴨嘴龍個體5只,霸王龍牙齒2顆,其中一具高8公尺、長15公尺的恐龍骨架,現陳列於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山東省博物館。 當時,這兩具骷髏被稱為“巨蟒龍”。
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在諸城,這一訊息傳得四面八方,吸引了世界和國家各大領導人的目光聚焦在“龍城”上。
2024年,《人民**》電台和2024年香港《大公報》全文都有報道。 國內外專家地質學家,特別是來自歐亞美10多個國家的學者、記者,以及部分來華留學生,前來參觀考察“龍骨流”。 2024年秋天,日本記者調查團也專程採訪新聞,在日本《長崎新聞》上作了專題報道。 特別是馬蒂爾、彼得等國際古生物學家來諸城考察。 “巨蟒龍”的成功安裝和巨大影響力,給“龍骨流”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諸城檔案中發現的最早的恐龍化石,被記載在縣文化局檔案中。 在《常駐82全宗》第六卷中,有乙份國家文物局向北京自然博物館約定在諸城縣進行發掘的檔案。 批准日期為2024年12月15日。 當時,諸城縣與北京自然博物館達成協議,從2024年開始,連續三年在諸城酷狗大隊龍骨溪一帶發掘恐龍化石。
從檔案來看,雖然這個協議沒有實現,但龍骨流已經出土了“巨龍”,而且肯定蘊含著更多的秘密。 於是一些專家學者大膽**,或許這裡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恐龍墓地之一,是化石的寶庫!
開發龍骨溪流,挖掘地下恐龍化石“,這個聲音20年沒有中斷過!
讓我們回到2024年。 同年,諸城縣委、縣**順勢而為,成立諸城縣恐龍化石發掘指揮部,並責成文化局分別於2024年10月、2024年1月兩次向濰坊市文化局、省文物局報送《關於酷狗恐龍化石發掘情況的報告》, 2024年,他們以文化局的名義填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申請書》,並按程式報送文化部、國家文物局。
為了慎重起見,使龍骨溪流得到保護開發,防止恐龍化石破壞這一核心區,縣恐龍化石發掘指揮部按照市委、市委的指示精神,積極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絡。 工程預計在四年內(1988-2024年)分四個階段完成,勘探性發掘工作將於2024年9月展開2024年正式發掘、收集和初步研究2024年恢復研究;2024年,安裝和展示完成。 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野外挖掘,其餘時間進行室內整理、觀察和研究。
2024年12月15日,中共諸城市縣委以竹發(1984)37號檔案《關於宣布發掘酷狗恐龍化石和建設自然博物館總部的通知》,開始審批恐龍化石發掘工作,自2024年起,市委、市委多次派員到京向國家申報發掘計畫文物局與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經過多次協商,最終於2024年6月29日簽訂了《中國科學院諸城文化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已向國家文物局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發掘許可證》。
這說明,諸城史上第二大恐龍化石發掘已進入“倒計時”!
同時,總部還派出考察組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古生物化石部、濰坊市博物館聘請專家或獲取相關資料。
2024年10月9日,由諸城市文化局局長王金華、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錫金率領的工作小組,分別在後家屯和呂彪鄉的侯家屯和呂彪鄉兩個恐龍化石區進行了試掘,標誌著諸城歷史上第二次恐龍化石發掘的開始
雖然龍骨溪的初步發掘只是揭開了面紗的一角,但驚豔的程度卻讓考古專家們超乎想象。 因為這次發掘出土了一條“世界最大”,後來被趙錫進教授命名為“巨蜥龍”,是白堊紀中晚期的又一新品種鴨嘴龍,類似於世界上最大的“巨龍山東巨龍”。 此外,還出土了大量與鴨嘴龍同時生活的脊椎動物化石,如肉食性龍牙、下角龍的爪尖、鱷魚牙、甲殼、龜甲和龜甲等大量化石。 這些化石是重要的發現,成為稀有而重要的科學資訊。 據統計,自2024年發現恐龍化石以來,共進行了十次發掘,收集化石50餘噸。
四十年合成之聲:龍骨流地質太特殊,至今出土的恐龍化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諸城龍”。
自2024年“巨蟒龍”安裝展出以來,不僅朱鎔基、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諸城參觀考察,還有許多恐龍專家和各界名人來到諸城看恐龍,這是中國其他地方出土恐龍無法比擬的, 而且也很獨特,可見諸城恐龍化石的影響。巨型諸城龍之所以被趙先生命名,是因為它是在諸城出土的,是世界上同屬鴨嘴龍中體型最大的,這是無可爭辯的。 說這話的人是李敦靜副研究員。 2024年開始參與龍骨溪的發掘工作,也是2024年成立的諸城恐龍博物館首任館長。 趙在李敦靖巖先生是2024年龍骨流發掘的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國內著名的恐龍研究專家——趙錫進。
趙錫進教授,在中國被稱為“恐龍王”,2024年被國家派往莫斯科大學學習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是新中國最早的一代地質學家之一。 2024年畢業後回國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生物學與古人類學研究所,專門研究恐龍。 半個世紀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積累了老人之聲在這一領域的分量和影響力。
為了解開中國恐龍的未解之謎,挖掘、整理和保護這些幾千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遺骸,恢復恐龍王朝的原貌,2024年12月,已年過古年的趙錫進教授再次來到諸城,再次踏上龍骨溪, 或者為了遠古的呼喚和心中的化石!
2024年5月13日,趙錫進教授在《諸城檔案全集82個宗門》的41卷中,親自撰寫了以下文字:
諸城的恐龍化石如此引人入勝,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諸城中生代盆地處於東北的萊陽盆地和西北的蒙陰盆地之間,兩者之間有明顯的異同。 通過對諸城化石的研究以及與其他相關化石的對比,可以基本了解山東省中生代地層的確切地質年代和當時的古地理、古地貌、古環境和古氣候,從而為我國地球東部歷史研究和相關地區的石油勘探和礦產勘探提供有價值的化石間接證據。 此外,諸城的恐龍化石(如巨龍)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是研究古動物地理分布的難得區域,當然也為研究整個生物進化史以及與其他相關地區的化石進行比較提供了豐富的化石資料, 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國際學術交流。”
這可以說是權威的點評,也是諸城恐龍化石的地位!
2010 年 12 月 3 日,星期五。
關於作者:
張金華就職於諸城檔案局。
注意:未經作者同意**,敬請諒解張金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