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的文學探索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19

本文**:人民**。

徐彤. 人物** 2023 年 12 月 3 日第 07 版)。

今年是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誕辰100周年。 他曾經說過:“世界和我,經驗和幻想都包含在一行又一行中。 “卡爾維諾的作品充滿了輕盈、溫暖和明亮的幻想,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開啟了一場文學冒險。

寓言色彩的現實主義。

卡爾維諾於2024年10月15日出生於古巴哈瓦那附近的乙個小鎮聖地牙哥,不到兩歲時隨父母回到義大利西北部的聖雷莫。 該鎮位於利古里亞海旁邊,在房子的花園裡有一株青春期的乳香,即“假胡椒樹”,後來成為《樹上男爵》中這棵樹的原型。

二戰結束時,卡爾維諾和他的弟弟一起加入了游擊隊。 游擊戰的經歷對卡爾維諾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他曾經說過,他所寫的一切和所想,都是基於這一時期的經歷,“生活中所有的感受、觀察和聽覺,都是文學的誘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卡爾維諾在都靈大學文學院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 2024年,他開始為Aeginaoudi出版社工作。 年底,他完成了20多部長篇小說《蜘蛛巢之路》,不僅暢銷,還獲得了文學獎項,使他在義大利文壇聲名鵲起。

20世紀50年代,卡爾維諾逐漸轉向“寓言風格”的創作。 《祖先三部曲》被評論家譽為“哲學童話”,它們都“發生在遙遠的時代和想象的領域”:《被分成兩半的子爵》中的梅達多子爵在戰爭中被炮火垂直劈成兩半,一半邪惡,一半仁慈;《樹上男爵》(見圖1,徐彤供圖)中的科西莫,12歲因為反抗父親的**而爬上樹,一生沒有回歸地球,臨終時跳上了公升天而上的熱氣球;《不存在的騎士》的主人公阿迪·盧爾福,是乙個沒有肉體的馬背鎧甲,靠意志生存。 卡爾維諾希望通過它們重新發現個人與集體、生存與理性、自傳與歷史、抒情與史詩之間的張力,並使其在現實中生動地流動。

這部三部曲也回應了上世紀50年代許多作家所關心的乙個基本問題:如何復興通俗文學?卡爾維諾從童話故事中汲取靈感,在“文體現實主義寓言”中寫下了關於人類存在的隱喻:“我們從為生存而鬥爭(《不存在的騎士》)到完整的存在(《半個子爵》),最後到為生存而鬥爭——在集體中爭取自我實現,同時忠於個人自由(《樹上的男爵》)。 評論家稱《我們的祖先》是當代義大利文學的“寓言現實主義”。 寓言也成為卡爾維諾偏愛的體裁,他用寓言來克服“再現現實”與“觸及真相”之間的鴻溝,尋找一種超越言語的“輕盈”風格,找到一種讓他的文字突破事物表象束縛的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卡爾維諾為他的作品找到了文學與時代、與歷史、與祖國之間的聯絡,這成為文學本身的寓言。

2024年,《看不見的城市》出版,成為卡爾維諾晚期的傑作,也是後現代主義的傑作,深受世界讀者的喜愛,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

書中與東方的相遇。

2024年4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推出義大利現代短篇小說集《把大炮帶回家的士兵》,作者在作者專欄寫“伊塔洛·卡爾維諾等人”,書名取自卡爾維諾的同名短篇小說**,並選取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塞維里克家族的七兄弟》。 卡爾維諾被譽為二戰後義大利文學中“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 當時,這兩個故事都是從法語翻譯過來的,而不是原文的義大利語翻譯成中文,但中國讀者也能感受到這個義大利**家族的獨特風格。 2024年8月9日,第一版出版幾個月後,第一本讀者的借閱記錄被留在了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借書證上。

與我們熟悉的卡爾維諾不同,這兩個故事具有抵抗文學和見證文學的簡單和純粹。 它們取材於卡爾維諾自己的游擊戰經歷,這位年輕的作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老百姓對法西斯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對真善美的珍視。 此時,卡爾維諾的筆下已經具有薄伽丘式的通透幽默和《好士兵》式的荒誕諷刺,他通過文字的磨礪,探索出未來獨特的文學表達方式。

在文學方面,卡爾維諾再次與東方和中國相遇。 《看不見的城市》(見圖2,徐彤提供)是對《馬可波羅遊記》的改寫。 卡爾維諾自始至終都使用忽必烈汗和馬可波羅之間的對話。 只是讀者無法確定他是在閱讀馬可波羅的虛構記憶,還是忽必烈自己的想象。 在卡爾維諾對馬可波羅對中國的記憶的解構與重構中,他再次邂逅了中國、義大利文化和中國文化。

《看不見的城市》是一本典型的卡爾維諾式的“光”小書。 作家本人將其描述為“寫成詩歌”,語言簡潔、輕盈、簡潔,充滿了哲理和極不為人知的意象和水晶般的細膩結構。 這本書由短章組成,分為 9 個部分,共 55 章,每章都涉及乙個虛構的城市。 它們不對應任何存在的城市,而是引導讀者進入作者對城市的反思,對“人與城市”關係的反思:左拉是讓遊客一見鐘情的城市,但為了被記住,它被迫停滯不前,最後走向蕭條, 被地球遺忘;利奧尼亞的居民每天都在製造無數的垃圾,隨著城市的擴張,垃圾堆積得越來越高,直到吞噬了整個世界Tekla 就像乙個巨大的建築工地,城市的建設者日夜工作,除了木柵欄和帆布屏障外,旅行者還可以看到腳手架、鋼骨架......

2024年夏天,卡爾維諾開始為哈佛大學諾頓詩歌講座準備一場題為“新千年文學備忘錄”的演講。 他計畫討論學習的價值、本質和特徵,包括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海明威和托馬斯·曼,以及薄伽丘、但丁和那個時代偉大的義大利作家。 在卡爾維諾策劃的六場講座中,他想**“輕盈”、“速度”、“精確”、“形象生動”、“內容多樣”和“連貫”,這是他最關心的文學問題。 他對文學的未來充滿信心,堅信即使在下乙個千年,文學仍能帶給我們一些東西。

2024年9月19日,卡爾維諾的生命戛然而止,享年62歲。 他的文學生涯繼續延伸到未來。 他在作品中留下了許多線索,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透過文字想象他的文學世界,觸控到他埋藏在輕盈文字之下的對文學本身的無限探索:文學的邊界在哪裡?文學體裁的界限在言語表達的侷限性是什麼?時至今日,讀者仍在尋找他的話。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