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麗。
霜降後,萬物漸漸失去了生機,大地一片蕭條。 霜凍就像在大地上施展魔法,不僅鋪設了一層銀霜般的過濾器,而且在結霜之後,許多蔬菜和水果變得格外美味,無論是菠菜、冬瓜、蘿蔔、大白菜、油菜還是葡萄、柿子等,都糯公尺甜美,口感和甜度都有明顯的變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蔬菜在結霜後都會變甜,我最近吃的茄子很軟,有明顯的苦味。 這個苦茄子能吃嗎?查資料後,有不同說法:有人說,被霜凍打打的茄子含水量降低,導致茄鹼含量增加,過量食用茄鹼會引起不適,帶來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舒服的反應。 也有人說茄子中茄鹼的含量比較低,成熟的茄子一天吃半斤也不會造成什麼麻煩,微苦的味道是茄子本身特有的味道,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
我比較同意第二種說法,即使口中略帶苦澀,我也沒有放棄茄子。 茄子含有茄鹼,一種本身苦澀的物質,喜歡苦味的人就是這種澀味。 很多蔬菜原本就是被野菜馴化的,苦味是野菜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畢竟動物不喜歡吃苦味植物,所以這些苦味的野菜可以生存繁殖,但人類並不認同,在人類孜孜不倦地尋找美味食物的歷史程序中, 苦味茄子已經逐漸被淘汰,現在人工挑選的茄子品種早已從苦味中消失,只是偶爾在茄子莖處會出現苦味,或者有些品種在高溫、乾旱、霜凍或其他特定情況下,都會出現“苦味”現象。大多數人吃茄子時,茄子的皮完全去皮,但我保留了茄子的莖,因為那是苦味最明顯的地方。 其實我們現在吃的基本上都是從菜棚裡種的茄子裡吃來的,露天農家菜園裡種的霜老茄子很少到市面上,因為霜凍後的茄子水分減少而枯萎,失去了水分子的支撐,茄子皮塌陷下沉
大多數人不喜歡苦澀,據調查,86%的人拒絕苦澀,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苦澀呢?這源於一種古老的自衛本能。 自然界中具有苦味的食物可能是有毒的。 人們喜歡甜味,討厭苦味,因為生存所需的自然反應。 當然,從苦瓜、蒲公英、羽衣甘藍、萵苣、花椰菜到茶和咖啡,自然界中也有許多無毒的苦味食物。 冒著中毒的風險,不知嘗試了多少代,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生命,人類挑選了一批批可食用的植物及其果實。 儘管人們在基因上被程式設計為用負面情緒來抵抗苦味,但他們可以通過後天的過程接受某些苦味。
人的舌頭上有很多顆粒,但這些顆粒不是味蕾,而是真菌。 每個蘑菇形有 50 到 100 個味蕾。 舌頭的味蕾可以感覺到苦、辣、酸、甜和鹹。 然而,感覺甜、酸、鹹、鮮味的味蕾只有少數幾種,至少有25種味蕾會感到苦澀。 苦味受體的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對苦味非常敏感。 對苦味的敏感性,除了在童年時期非常強烈外,在孕婦中也非常敏感,這是由於本能的生理保護。 對苦味如此敏感的好處是避免我們中毒,而許多有毒的植物成分,如士的寧、氰化物等,都是苦的。 如果你吃任何好吃的東西,很容易中毒。 我常常在想,乙個人能不能吃任何苦的、辣的、酸的、甜的、鹹的,這是否意味著他對生存的信念比較強烈,至少他沒有明顯的生理自我保護反應來阻止他吃這個那個。 這種苦味敏感性的降低可能是一種進化優勢。
記得在華南,我們也對苦味情有獨鍾,一方面是因為南方炎熱潮濕,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長期生活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喜歡功夫茶的甜味和苦瓜、芥菜的苦澀,橄欖也是南方人獨有的愛好。 嚼橄欖是一項費時又細緻的工作,先咬一口苦脆的果肉,然後慢慢咀嚼到細膩甜美的味道,最後感覺到喉嚨裡有一股清爽的氣息。 綠橄欖也可以用來做湯。 潮汕著名的橄欖豬肺湯,除了橄欖外,還會加入川貝和杏仁,三種不同的苦味,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最終的湯汁變成乳白色,沒有任何苦味,反而又甜又長。
味覺的感知與年齡有很大關係。 比如甜食,胎兒的味蕾在出生時就發育充分,出生後馬上就能分辨出母乳和其他口味的區別,自然而然地更喜歡甜食,這可能寫在基因裡,因為我們的遠古祖先無法立即鑑別食物是否有毒,只能靠味覺, 碰巧大多數有甜味的食物都是無毒的。胎兒和新生兒不厭倦甜味,他們接受母親給他們的一切,他們全部接受,也就是說,在懷孕和哺乳期間,胎兒會認為母親吃的所有食物都是安全的,並且會逐漸接受和習這些口味。 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必然會接受更多來自這個世界的口味,人們不會永遠停留在童年,所以他們不會總是滿足於生活的甜蜜。 懂得品嚐苦味的人,在味覺上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
人生是乙個痛苦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人生經驗的拓展,我們的味覺也在經歷著不同的記憶:我們在甜蜜中記住快樂與滿足,在酸中學會習失落的憂鬱,在辛辣中體驗到熾熱肆無忌憚的越界快感,最後,我們也學會了品嚐不求的苦澀, 離別和怨恨。人生看似甜蜜苦澀,世處皆有乘除,打破品鑑後,沒有人的人生值得羨慕。 人到中年,若不喝幾斤苦水,又怎麼會尷尬呢?然後吃一些帶有一絲苦味的東西,無論是炒苦瓜、冷茄子,還是一杯茶嚼青橄欖。 口中咀嚼的味道是時間的一小波,潮水來去匆匆,跌宕起伏。 舌尖略帶苦澀,他把所有的寂寞都咽進了肚子裡。
苦澀和甜蜜總是齊頭並進。 快樂與悲傷的相關性,如甜、鹹、苦,在感性維度上不是正負極,在生物學上確實是相互獨立的,但在綜合體驗中會產生互利和反向的影響。 比如在炒菜中加入少許糖會提高新鮮度,在糖年糕中放一點鹽會使年糕更甜,而苦味藥往往用大量的糖來混合來掩蓋苦味,這是由於不同劑量產生的感官刺激不同造成的。 快樂和悲傷也是如此,情緒的交替可以使情緒的變化更加明顯地感受到,認知比對比更好。 正是因為苦澀,才能帶出甜味。 苦味也是治療藥的獨特味道,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僅不需要倒出苦澀,甚至還得故意吃。 同理,時時刻刻快樂才會有寬容,人不會滿足於幸福,只是快樂,不會讓未來的生活幸福。 歸根結底,世界產生了生命,就是讓生命盡可能地了解世界,從而實現世界本身的不斷擴張。
在苦澀的土地上。
夢部走在路上的迷宮——
蜿蜒的小徑,鮮花盛開的花園,陰涼,寧靜;
棺材安放的地下室,爬上星星的樓梯,祭壇的浮雕:記憶和希望
年老的傷心娃娃——
小人形笑了笑,這一幕結束了;
友好的形象
在花叢中小徑的拐彎處,玫瑰的幻覺標誌著......的道路......遠方
安東尼奧·馬查多(Antonio Machado),“苦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