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但俄羅斯沒有取得任何明顯的勝利,也沒有看到和平或停火的可能性。 衝突已成為長期僵局。
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地緣戰略至關重要,因為它是俄羅斯與歐洲,尤其是北約之間的緩衝區。 戰前,兩國民間經貿聯絡密切,俄羅斯資本在烏克蘭東部工業區占有重要地位。 俄羅斯本可以通過經濟手段而不是武力來影響和控制烏克蘭。 但蘇聯解體後經歷不穩定和能源依賴的俄羅斯無法承受西方的資本和技術優勢。
因此,俄羅斯選擇了武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但烏克蘭擁有歐洲最大的領土,需要大量軍隊才能占領和控制它。 俄羅斯的軍隊已經縮減到不到100萬,經濟動盪和裁軍使其無效。 如果烏克蘭有能力和意志抵抗,俄羅斯就不能輕易占領它。
戰爭開始時,人們認為俄羅斯會像蘇聯一樣進行大規模的進攻行動,但事實證明,俄羅斯採用了混合戰爭的模式,試圖通過快速進攻占領基輔來摧毀烏克蘭的抵抗。 這表明俄羅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並且知道在這場衝突中取得快速勝利的唯一途徑是理想的戰略。 因此,俄羅斯空降部隊進行了秘密演習,準備對基輔進行突然襲擊。 但結果出乎意料,俄羅斯空降部隊沒有壓制烏克蘭的火力,也沒有達到戰役的目標,反而使戰局惡化。
進攻失敗後,俄羅斯被迫轉向陣地戰,這對俄羅斯不利,因為現在的技術水平更有利於防禦而不是進攻。 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的集束攻擊,也沒有第乙個。
第二,第三梯隊的支援。 俄羅斯也缺乏資訊化和數位化的手段,這阻礙了進攻。 當烏克蘭從北約獲得大量援助時,俄羅斯的處境更加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需要更多的兵力動員,如果想要解決烏克蘭問題,還是需要進行廣泛的正面和縱深攻勢。 但俄羅斯不僅受到規模和技術的限制,還受到進攻造成的巨大損失和政治影響的限制。 俄羅斯沒有能力進行這樣的進攻。 最終,俄羅斯只能進行一次小而短的攻擊,但沒有再打一場殲滅戰。 俄羅斯只能用自己的庫存消耗烏克蘭。
隨著前線的穩定,烏克蘭也可以繼續動員和訓練新的部隊。 此時,俄羅斯需要對烏克蘭後方發動戰略打擊,以逐步獲得優勢。 但俄羅斯的打擊手段太有限,無法對烏克蘭後方的關鍵系統造成迅速癱瘓。 無論是“伊斯坎德爾”還是伊朗的“電單車”,都不足以對烏克蘭的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也無法迅速摧毀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和戰鬥能力。
不是俄羅斯不想開始,而是無事可做。 目前的僵局使俄羅斯如果想獲勝,可以通過高匯率的消耗來粉碎烏克蘭。 目前,有跡象表明,烏克蘭的人力開始出現不足和混亂,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未經訓練或未經訓練的士兵被派往前線,這意味著烏克蘭的人力資源正在惡化。 這些低素質的士兵比訓練有素的士兵更容易成為屍體或受傷的士兵,烏克蘭的人力問題確實很嚴重,但距離真正的轉折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資源與烏克蘭人力資源的消耗比例是多少。 如果兌換比率是可以接受的,那麼俄羅斯仍然有獲勝的希望。 但這與戰前的預期相去甚遠,而且這個過程太長,成本太高。 無論用什麼手段凍結或結束衝突,俄羅斯最終都會淪為二等國家,代價是失去軍事威懾力。
俄羅斯一直無法吞併烏克蘭,很明顯,俄羅斯已經落入了西方設計的戰略陷阱,俄羅斯被西方牽著鼻子走也就不是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