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國正.
編輯 |鄭溫.
製作人 |砰砰聲工作室 (GBNGZS)。
中國市場是“快魚吃慢魚”的生存法則。 因此,我們需要快速判斷並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從而展示公司的價值和品牌的價值。 ”
重要的問題......日產汽車如何利用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積累的經驗,與合作夥伴東風汽車共同推進電驅動業務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和價值”
2024年5月9日下午,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CEO內田誠在接受邦寧工作室創始人葛邦寧的專訪時表示。 其中一端是日本橫濱,另一端是中國北京,通過**連線和同聲傳譯。
這個一小時的採訪是葛邦寧才的新書《日產在中國》的一部分。
2024年12月,在日產汽車成立90周年之際,這本《日產在中國》由東方出版社傅子出版社出版,成為“同日風月——中日民間經濟文化交流紀錄片系列”之一。 東方出版社隸屬於人民東方出版傳媒***,人民東方傳媒***直接隸屬於人民出版社。
新書共分六章,每章分別題為“新的開始”、“中國的繭(1990-1999)”、“史無前例的合資企業”、“學習與融合”、“超越中國”和“新十年”。 包括序言和後記在內,全書長達200頁,約12頁40000字,記錄了日產汽車從2024年12月成立,到2024年進入中國,到2024年成立合資公司鄭州日產,到2024年成立東風股份有限公司,再到2024年底發布“願景2030”誓言在中國扎根的發展歷程。
本書是對日本企業在華發展的總結,是反映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也是中日兩國相關企業認可和授權的企業傳記。
這本書寫於乙個特殊時期。
2024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訪問日產座間工廠44周年,是日產汽車與東風公司簽署50年長期全面合作協議20周年。
以此為背景,葛邦寧在2024年開始寫新書。 在過去的一年裡,她冒著新冠疫情的風險,走訪北京、武漢、廣州等地,尋找各種素材,從中國到日本,線上線下尋找一些關鍵人物,請他們回憶和講述日產在中國的歷史。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苗偉在接受採訪時,回憶了東風公司與日產汽車合資談判前後全過程的經歷, 並講述了領導對東風公司合資改制的支援,並談了自己對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看法。
在新書的最後,苗圩在接受本書作者採訪時表示,中日兩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和重要近鄰,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利益深深交織。 “回顧過去50年兩國汽車企業的合作,我們深切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苗圩說,“正視歷史,借鑑歷史,共創未來——這對兩國企業來說是這樣,對兩國來說也應該是這樣。 ”
東風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豔峰接受採訪,他的職業生涯與德國、日本、法國企業有過密切的交集,他認為日本企業比較勤奮,尤其是前期調研和規劃非常嚴謹。 書中記錄了他對東風有限公司的觀察後,有三個啟示:一是系統管理能力強,二是管理素質好,三是團隊文化好。
朱彥峰寫了這本書的序言,內田誠寫了後記。 一家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日本汽車公司的負責人寫道:“辛勤工作的經驗使日產汽車與其中國合作夥伴東風公司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實現了合資企業(東風公司)的快速成長和雙方股東的共同成長。 本書中的故事和對話不僅對日產汽車,而且對日本在中國的相關業務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為了寫這本書,葛邦寧採訪了時任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古普塔、日產汽車公司高階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總裁山崎翔平,以及中村克己、中村幸康、志賀俊之、志賀富比、西林隆、木俁英樹、鈴木明俊等, 並參考了之前寫過的關雲等人的報告。他們不僅是日產在中國發展的先行者,更是日產中國業務重大變革的參與者、見證者和接力者。
中方方面,中國一汽現任副總經理雷平,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浩,東風股份常務副總裁等接受了採訪。
上述人物的經歷和觀點都記錄在新書中。
在寫作過程中,葛邦寧在東風公司和日產(中國)投資相關部門的協助下,查閱了大量原始檔案,並與多人進行交叉核對,還原了書中的一些史實,撥清了一些歷史迷霧。 這本書還收集了一些歷史**。
這些都賦予了新書獨特而權威的歷史價值。
《日產在中國》是葛邦寧的第10本汽車專著。 此前,她先後撰寫了《開拓者》《紅旗》《東風》《解放:中國汽車第一品牌的前世今世》《新征程:解放研發70年》《C-NCAP15年:中國汽車安全實踐》《完美:探索一汽-大眾工匠成長密碼》《我們一路走來:中國汽研55年》《大國的力量: 錫柴80年”。
這些汽車專著不僅記錄了中國第一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中國第一國留下了歷史手稿,也激勵了無數人投身汽車強國建設。
今年11月,這批汽車圖書榮獲中國傳媒大學2024年度十大口述歷史專案獎。 應校邀請,葛邦寧與國內外口述歷史專家和愛好者分享了他撰寫汽車史書和報告的經驗和見解。
附:《日產在中國》各篇章的開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