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美中會晤中,三藩市見證了兩國軍事交流的重啟,以及罕見的軍控和防擴散磋商。 這次會議恢復了中斷了一年多的對話。 然而,僅僅乙個月後,美國的行動似乎反映了一種緩和的姿態。
據全球網報道,美國一名高階成員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透露,美國正在考慮向中國提議建立中美飛彈發射相互通知機制,類似於中俄之間現有的機制。 他說,華盛頓計畫明年初與中國就軍控問題舉行會談,飛彈發射通知機制是美國準備提出的議題之一。
歷史上,2024年,美蘇兩國簽署了《洲際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發射通知協定》,其中規定了發射前通知機制,包括至少提前24小時通知對方的發射計畫、發射區域和影響區域,以消除對軍事攻擊的誤解。 在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的背景下,這項協議尤為重要,它大大降低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誤判的風險。 儘管美俄關係因烏克蘭危機而跌至低谷,兩國簽署的《中程核力量條約》和《新削減戰略條約》等軍控條約被暫停,但美俄兩國仍保持著飛彈發射通知機制。
美國在今年6月的乙份宣告中指出,儘管美國已停止向俄羅斯通報核飛彈的狀況、數量和試驗情況,但將繼續提供洲際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發射的通知。 同樣,俄羅斯在暫停執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後也發表了類似的宣告。
2024年,中俄還簽署了《中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通知協定》,該協定後來又延長了10年。 這一機制反映了兩國之間高度的戰略互信,這與冷戰時期美蘇之間建立的基於恐懼的飛彈發射通知機制不同。
中國在核裁軍和核不擴散問題上始終保持負責任的態度。 中方已明確表示,中國始終同世界主要國家在軍控和防擴散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 然而,當前的世界格局與冷戰時期大相徑庭,美蘇之間的飛彈發射通知機制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恐懼和防範的表現,而中俄之間的通知機制則體現了雙方高度的戰略互信。
因此,如果美國想與中國建立類似的機制,關鍵是美國能否與中國建立同等水平的戰略互信。 在軍控問題上,中方的立場無疑是負責任的,但美方的態度有待商榷。
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行為表明了其在軍備控制條約方面的不穩定。 2024年,美國退出《反導條約》,開始了一系列撕毀軍控條約的措施。 此後,美國退出了《中導條約》,並試圖在印太地區部署中程陸基飛彈,以威懾中國。 在11月初舉行的中美軍控磋商中,美國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核威脅”。
這些舉動表明,美國在軍控談判中缺乏誠意。 中美在軍控方面的不對稱也很明顯: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大國,軍費開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相反,中國始終堅持自衛自衛戰略,無意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並承諾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因此,如果美國真心想同中國就軍控問題進行對話,就應該拿出更多的誠意,而不是依靠美國自己不遵守的協議來愚弄別國。 美國的這些行徑,不僅表明了其在國際舞台上的霸權主義,也反映了美國在核軍控方面的雙重標準行為。
在當前的國際政治格局中,中美之間的互動不僅關係到兩國,而且對全球和平與穩定也具有重要影響。 因此,建立有效的中美飛彈發射通報機制,不僅需要兩國之間的互信,也需要美國在國際關係中採取更加負責任的行為。
鑑於美國過去在軍控問題上的行為,中國在考慮與美國建立飛彈發射通知機制時必須謹慎。 中國對軍控的負責任態度與美國的霸權主義和雙重標準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的軍事政策一向以防衛為導向,而美國似乎更傾向於通過軍事優勢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
因此,美國要想在對華軍控問題上取得進展,就必須拿出真正的誠意,改變在國際關係中的霸權行為,與中國建立高度的戰略互信。 只有在此基礎上,中美兩國才能在飛彈發射通知機制等軍控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總體而言,中美在軍控問題上的互動反映了兩國之間複雜的戰略關係。 儘管美國在提出建立飛彈發射通知機制的構想上已經表現出一定的遠見卓識,但在實際行動上仍需表現出更多的誠意和負責任的態度。
中方在軍控問題上的負責任立場與美國霸權主義和雙重標準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差異不僅影響兩國互信,也對全球和平與穩定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