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至今才兩個月,在為期一周的臨時停火協議到期後,以色列繼續在加沙地帶開展軍事行動,戰爭範圍早已向南蔓延,短期內看不到盡頭。
現在,國際社會也認識到了中東國家根本靠不住的現狀,有望解決巴以衝突的黃花菜是冷冰冰的,實現和平的唯一途徑就是把希望寄託在域外國家身上。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12月3日發表文章稱,鑑於中美雙方立場不同,在合作框架內開展工作,推動巴以衝突盡快結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多數西方**也承認這一點,但達成合作的前提是中美兩國可以談判。
中方為巴勒斯坦人奔走呼號,呼籲各方關注加沙地帶嚴重人道主義危機,敦促各方落實兩國方案,從根源上解決巴以問題。 因此,中方的態度和立場是十分明確的。
但是,中國急於求成是沒有用的,必須與美國合作,目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和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表明,美國不想看到衝突結束。
換言之,中美合作解決巴以衝突本身就是乙個“虛偽主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僵局的情況下,俄羅斯開始“施加武力”。
日前,俄羅斯實現了對沙特和阿聯的訪問,此次訪問不僅有4枚蘇-35炸彈全程護航,而且訪問期間達成的合作和意義也是非同尋常的。
首先,訪問的行程很突然,沒有提前訊息。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普京的中東之行簡直就是“走”,今天拍拍大腿,第二天出發。 雖然存在一些安全顧慮,訪問主要是“猝不及防”,但外界更關心的是此行的意圖是什麼。
其次,普京抵達沙特後,外界向克里姆林宮詢問此事,俄羅斯**助理烏沙科夫只說:“這次會晤極其重要”,拒絕透露更多。
普京需要親自談談哪些重要會談?
投機的範圍足以讓美國發瘋。
最後,中東國家面對普京突然到來的態度也很有趣。 沙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熱烈歡迎他們,而伊朗、巴勒斯坦和其他國家很少不表達任何立場。
當然,這並不是要不歡迎普京,但在巴以衝突嚴峻的背景下,任何聲音都可能被過度解讀,為了避免懷疑,只能保持沉默。
從個人角度來看,除了希望歐佩克+成員國統一立場,減少石油產量,穩定市場油價外,剩下的就是干預巴以衝突。
在過去的兩個月裡,俄羅斯總共提供了288噸,並一再警告以色列擴大戰爭範圍的方式。 它還打擊武裝部隊,警告美國干預中東局勢。
在俄烏衝突逐步穩定的背景下,普京此舉可以看作是通過巴以衝突重新獲得影響力的表現。 這與中國的外交方式不同,後者更直觀、更有目的性,更受中東國家的歡迎。
至於普京的舉動,他是否能夠扭轉中東局勢還有待觀察,但美國和西方肯定已經在汗流浹背了。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最終結果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