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表面上看似軟弱,但如果是朝廷的官員,千萬不要輕易招惹他們。 有的文人口才出眾,論證能力高超,遇到問題能說得好,有說服力,但想做卻找不到機會,結果不得不長期怨恨。 唐代曾有人說過:“武將如酒不耐煩,一旦釋放,就難以克制。 不像文人,他們很難平息心中的怨恨,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心裡卻還抱著怨恨,我怎能不擔心呢?這些話是丞相說的,他嫉妒文人到什麼程度?他甚至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修道院,結果卻是一件出乎意料的好事。 這位丞相就是李勝,他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將領,也是唐朝的丞相和西平郡的國王。
李勝於公元727年出生於乙個軍人家庭,18歲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早年,他跟隨河西戒都使王忠黑征服西藏。 李晟身材魁梧,擅長騎馬和射擊。 在與西藏的戰鬥中,他用箭射殺了西藏一位兇猛的將領,贏得了王忠黑的褒獎,並稱讚他為“萬敵”。 他忠於唐朝,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在783年,李勝和他的將領們落入清元,病倒,被迫撤退到保定州。 因為李晟的輝煌戰績,朱濤即使得知自己病重,也不敢輕易出手。 然而,唐末混亂不堪,783年10月,靖元兵之間發生爭執,意圖立朱朱為皇帝。 長安淪陷,唐德宗逃往奉天。 隨後,叛軍追擊奉天並圍攻皇帝。 李勝病癒後,原本打算去增援,卻發現長安已經淪陷,不得不返回,但他的兵力不足,只好配合李懷光收復長安。 然而,德宗皇帝並不總是信任他,儘管李勝是宰相,實際的統治者是張延生。 張延生出身於河東張家,擅長文官工作,在收復長安之前就與李勝有過矛盾。 785年,張延生本可以成為宰相,但由於李勝的阻撓,他未能如願。 兩人矛盾加深,吐蕃在中間播下不和,使李勝與朝廷的關係惡化。 李勝聽到這話,整天哀嘆不已,眼裡含著淚水。 過了一段時間,德宗皇帝召見了李勝,也許是考慮到兒子可能受到牽連,李勝有15個兒子,只剩下10個,於是決定把兒子全部送到長安去當僧,以防萬一。 皇帝或許已經意識到了李勝的絕對忠誠,這一舉動也是對李勝及其家人的一種保護。 然而,皇帝還沒來得及反應,李勝本人就寫信要求辭去戒度使節的職務,稱他患有腳病,已經不適合帶軍作戰。 皇帝不同意,因為李晟的損失,一旦長安再次淪陷,誰也收不回來了。 皇帝可能也意識到這種情況不利,於是命令韓允調停兩人之間的矛盾。 韓韻邀請兩人共進晚餐,讓兩人成為結拜兄弟。 表面上看似和好,但實際上,李勝知道,張延生並沒有真正化敵為友。 與其為了小節而調和,李勝寧願解開矛盾。 雖然他也有些足智多謀,但他畢竟是武將。 小小的委屈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但張燕生卻是個文人,雖然表面上和好,但內心未必能解決不了。 在張延生的慫恿下,韓戎不久就死了,德宗將李勝從軍權下台。 793年,69歲的李勝去世,皇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