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學考試競爭激烈,高分考生沒有學位,壓力導致抑鬱
考試把年輕人逼瘋了:50人拿1個名額,成績好的人不學習,成績差的人鬱悶時難過。
今年,文科考分線再創新紀錄,連續十餘年達到367分,比去年多了12分,讓文科考生400分的分線變得難以超越。 乙個沒有專業雙學士學位的考生以412分的成績獲得國家獎學金,想申請985所高校新聞傳播學碩士學位,但面對復考線近400分的壓力,他只能將注意力轉向調整。
調整問題成為許多文科學生關注的焦點,他們正在尋找合適的機構並等待答案。 過去,400 分是最高分,但今天 400 分是文學考試的常見分數,包括新聞和傳播學。 調整成為這部分候選人的唯一出路。
文科高分考生人數的增加令許多考生感到驚訝。 曾經在理工科方面表現出色的學校,如習交通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也有文學成績為400分的候選人。 這意味著,在理工科學校選擇文學專業不是捷徑,而是死胡同。
隨著今年全國34所自評高校線的興起,以文學、經濟學為主的多個專業復考線已經逼近400分。 起初,學生們以為在理工學院選擇文學專業是一條捷徑,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條路,這條路也變成了一條死胡同。 400分是進入自己選擇的大學的最低門檻,對於那些無法向文科考生敞開大門的學生來說,調整成為唯一的希望。
調整之路並不容易,不僅因為審查線高,還因為能夠接受調整的高校相對較少。 在生物化學、環境材料等理工科專業數量較多的情況下,文科調製專業的名額幾乎是看不見的。 文科學生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像準備八重鏡子一樣,在競爭激烈的轉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線上上調整的問答討論帖中,通常從衝刺、保險、建議三個方面給出建議,但高分文科考生不願意輕易影響名校,這更像是"六邊形候選"選擇。
去年選校的時候,我來北京是因為看到了教授的研究方向,現在我在這裡聽各所大學討論價效比,就像賣白菜一樣。 我不認為夢想值錢"。最終的結果是,最初有367分可以轉入A類,目前有一批400分的文科考生被轉入非B或雙一流大學。
自入學以來,文學考試的下降是顯而易見的。 十年前,文學碩士在招生人數上僅次於工程和科學,但現在已經下降到第九位。
2024年,受疫情影響,研究生人數增加了約20萬人,但學科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和醫學領域。 近年來,文學幾乎無法負擔幾次大規模的研究生擴充。 如果為文學考生保留的配額受到限制,則為統一錄取保留的配額必須至少減少一半。
去年,復旦大學中文系招收碩士生118人,其中推薦免考68人,佔總數的近60%。 新聞和傳播學也是如此,這是文學專業的另乙個熱門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龍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表示,目前新聞傳播專業研究生的總體方向是增加保障名額,減少統一招生名額。
2024年,中國傳媒大學考試進行了全面改革,上海大學傳播學碩士新申請人數高達987人,最終錄取名額僅為26人,比例為38:1。 同樣,上海交通大學和湖南大學的招生比例也超過30:1。
在這個已經擁擠且競爭激烈的課程中,除了該學科的學生外,還有大量的候選人。 今年的考試還沒有結束,正在準備盤問的2023屆學生已經開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尋求長輩的指導。 據穀雨統計,在關於意向交叉考試的帖子中,文學系學生排在第一位,新聞傳播系和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出現頻率最高。
人們想要通過文科學位繼續深造的情況並不少見,但他們傾向於選擇其他文學學位,這意味著他們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文學研究生中跨學科學生的比例甚至超過了本專業的學生比例。 近三年來,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錄取的考生中,60%以上為跨學科考生。
畢業生專攻焊接,碩士生專攻麥克盧漢,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在眾多交叉考生的趨勢下,文考輔導服務成為研究生輔導的領域"海底撈"--只要您來,我們將為您提供所需的服務。
以新傳為例,輔導機構提供從閱讀、背景理論、實踐、糾錯,到熱點、專題、衝刺答案等全方位服務,一步步揭曉和分析考點,並灌輸給考生。 即使是零基礎的候選人也可以在競爭的起跑線上迅速獲得優勢。
考試機構每年都會公布他們的考生庫,考生庫非常龐大,每個組織有數千名考生,有些考生甚至在多個考生之間跳來跳去。
然而,所有這些都是基於這樣乙個事實,即它將花費相當多的錢,很可能在五位數的範圍內。
課程越來越長,文學考生的考試可能會持續長達三年。 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從第一年的第一學期開始意味著開始大量閱讀和學習。
除了需要投入的鉅額資金外,考生還必須付出指數級的努力,面對內部和外部的壓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考試環境中脫穎而出。
雖然研究生學習並不完全有利可圖,但它仍然是許多人選擇的道路。
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上搜尋工程學位**,你會看到很多關於推薦學校、課程和成績討論的帖子。 如果你要轉向文科,你更有可能看到關於是否有必要去文科研究生院的討論。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連考生自己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有人認為畢業後就業形勢過於嚴峻,於是選擇加入畢業生隊伍,再努力三年有些人坦言畢業後不知道去哪裡,所以選擇讀研究生作為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階段......
焦慮籠罩著每個人,表現為困惑和困惑。
本文作者無意針對或暗指任何國家、政治制度、組織、種族或個人。 以上內容並不意味著作者支援任何法律、規則、觀點、行為,也不對本文所含資訊的真實性負責。 本文作者對因上述內容或相關問題引起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也不承擔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