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小區沒有集中供暖,家裡暖和嗎?房齡超過20年的老社群有什麼採暖效果?
城市供熱的“新”與“舊”探索
新小區和老小區是城市供熱的“兩端”。 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智慧型、健康的優質住宅受到市場的青睞,集中供熱不再是新社群的“唯一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老舊小區由於供暖管道老化、建築保溫效能差等原因,面臨一些供暖問題。 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城市社群,走訪新建小區和老舊小區的供暖情況。
被動房的優點是什麼?
12月22日上午,濟南高新區小寒峪山寒風凜冽,路上行人稀少。 記者來到漢結海豐海德堡小區,敲開了李敏家5樓房主的房門,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神色。
漢宇海豐海德堡是被動式建築,即主要通過房屋本身的建造來實現高效的保溫效能。 新小區按照超低能耗標準建設,沒有集中供暖,採暖全靠房屋自身的保溫效能,以及空氣源熱幫浦的使用。
去年5月,李敏一家搬進了這棟新房子。 牆上的智慧型控制屏顯示室內溫度為239. 濕度、PM25等自動調整。 李敏說,他不知道被動房的好處,但當他搬進來時,他發現自己不用擔心冬天的懸崖降溫和夏天的炎熱。
周淑蘭和李敏住在乙個小區,她的公寓面積160平方公尺,如果採用集中供暖,每年的取暖費用約為4200元。 採用空氣源熱幫浦,功率相當於2馬力空調。 “算上夏季製冷,還有電器用電等,每年的電費不超過6000元。 周淑蘭說。
海德堡羽宇海豐隔壁是羽宇花園的第三區,業主家的室溫勉強維持在18°C,有時晚上還要開空調給房子取暖。 記者來到建在山坡上的換熱站,儀表顯示供水溫度為48°C,回水溫度為41°C。 供暖管家劉東生說,今年的供水溫度比往年高出好幾度,但這段時間濟南迎來了難得的連續低溫天氣,要把“凍”房的熱量蓋起來有點困難。
據了解,近期懸崖降溫讓濟南供熱系統面臨巨大挑戰,150臺供熱鍋爐和遠距離熱源繼續滿負荷運轉,供熱負荷達到8000兆瓦的歷史峰值。
面對嚴寒,被動房有哪些優勢?海德堡瀚宇海豐開發建設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鍵是要“穿”厚,“遮”嚴。 例如,外牆保溫為兩層石墨聚苯板,厚度為22厘公尺,而普通房屋的外牆保溫厚度一般為8-10厘公尺;窗戶是夾在兩層空心之間的三層玻璃,內部充滿惰性氣體,以最大限度地隔熱和節能。 此外,對整個房屋可能通風的接線管、風管等位置進行特殊處理,確保整個房屋像乙個“熱水袋”。 同時,採用空氣源熱幫浦,將室內80%的熱能通過新風系統釋放回來,從而達到良好的供暖效果。
舊社群“穿上了新的棉襖”。
12月21日上午9點多,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鼓樓街道三里鋪社群,69歲的陸青葉夫婦腳上穿著毛衣褲和涼鞋,正在服侍從安徽旅遊帶回來的霍山石斛。 “原本在南方存活下來的植物,不僅在我們家存活了下來,還開出了一朵小小的黃色花朵。 陸青葉說。
今年天氣太冷了,家裡還能有20多度,多虧了老小區改造重新架設了暖氣管,外牆也裝上了保溫層。 陸青葉指著窗外的暖氣管說:“就像人一樣,不僅迴圈順暢,還穿上了一件新的棉襖。 ”
陸青葉所在的三里鋪社群,是聊城市最早的商業社群,第一批居民在這裡生活了20多年。 在過去的幾年裡,社群居民每年冬天都會因為供暖不熱的問題而與物業和供暖公司發生爭執。 特別是在寒潮降溫天氣下,雖然供熱公司加大了供暖力度,但小區的地下供暖管道往往因小區腐蝕而無法承受壓力爆裂,往往在最冷的時候停止供暖維護。 為此,居民已致電12345市民**投訴供暖問題。
今年上半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對三里浦等老舊小區進行了全方位改造,特別是針對供暖管道損壞、供暖供熱不足、屋頂防水等問題,被群眾反映。 鼓樓街道香江社群黨委書記丁寶義說,今年採暖季開始後,沒有收到居民關於取暖的投訴。 據了解,2024年聊城市共開展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專案175個,惠及18687戶,全部已開工,其中老舊小區改造專案已完成60個。
前幾天,陸青葉的臥室裡有兩套暖氣片不熱,他撥通了樓下的暖氣維修站,聊城昌潤國電供暖的維修人員接到後半個多小時趕到他家,免費清理了散熱器裡的鏽渣, 並恢復了水道的暢通。
我們建立了管網應急搶修內部聯動機制,組建了5個專業搶修隊伍,85名應急搶修人員,260名運維人員,巡檢人員進行全天候巡檢。 聊城昌潤國電供熱***區經理黃先才說。
大眾**記者趙國祿 高田通訊員 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