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富士康金奈工廠奠基以來,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資以及產能從中國向印度的轉移,在網際網絡上被廣泛討論。 畢竟,作為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巨頭之一,由苟太明創立的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擁有大量投資,擁有近百萬員工,可以說富士康已經深度融入了中國電子工業的製造體系,外界甚至有“中國製造黃埔軍校”的美譽。 但現在,這家世界頂級的電子代工廠離中國大陸越來越遠。
據悉,為了增加在印度的產能,富士康在當地多次加大投資,繼續擴大在印度的建設規模,近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更是在印度追加投資110億元人民幣,並表示將很快將富士康在印度的工人人數擴大到7萬人。
不過,雖然包括郭台銘在內的台資廠商老字型大小對印度投資情有獨鍾,但外界對富士康等台資製造企業在印度的投資行為並不樂觀。 畢竟,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從目前印度的市場和當地的投資環境來看,富士康在印度投資建廠時,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的。
蘋果的命令促使富士康加快了在印度的部署
眾所周知,富士康是蘋果的“皇家代工廠”,蘋果目前熱銷的電子產品,iphone手機,一半以上的數量都是富士康代工廠生產的,此外,由於iphone代工的利潤較高,蘋果也經常給富士康讓步,所以富士康自蘋果這個大樹以來,正好跟iphone手機的代工業務, 它賺了很多錢,曾經實現過每年5000億的營收。
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化,蘋果在中美大國博弈舞台上的角色也越來越微妙,出於“去風險化”第一鏈的需要,庫克決定讓蘋果逐步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為此,蘋果近年來積極鼓勵其龍頭企業和OEM合作夥伴走出中國, 到印度和東南亞投資建廠。
此前,郭台銘曾試圖“一步到位”,直接在美國投資建廠,為此,他還特意邀請了美國前川普,舉行了轟轟烈烈的工廠開工儀式。 不過,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富士康在美國投資建廠,勢必要承擔在美國高昂的勞動力成本,所以郭台銘最終決定預訂美國工廠30,000人的規模已減少到約500人。 至於美國工廠最終落地的時間,富士康時隔5年依舊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為此,有**說郭台銘去美國建廠,輪到郭東尷尬了,只好跟著蘋果去印度投資建廠。
根據目前蘋果的披露計畫,蘋果將繼續擴大在印度的iPhone生產數量,目前,除了富士康、和碩和緯創資資都已在印度投資建廠外,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iPhone生產份額,對於富士康來說,只能寄希望於擴大工廠規模, 招募更多的產業工人,因此富士康不得不從中國大陸轉移大量機械裝置,並將更多的產能轉移到印度。
富士康在印度“不適應”
長期以來,富士康一直被外界昵稱為“血汗工廠”,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富士康工廠加班時間比較多。 正如郭台銘所說,富士康成功的最大秘訣在於富士康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快,產品推出速度快,製造生產速度快,包裝交付速度快。 富士康高效工作模式的背後,是無數內地員工持續加班的生產。
雖然在印度,當地勞動力成本較低,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但富士康在中國的一套兩班倒加班方式在當地已經“不合適”,很多印度員工對富士康“六休一天,一年工作十多個小時”極為不滿,更何況富士康的薪酬不夠吸引人, 所以富士康的印度工廠並沒有發生太多的罷工、火災、**等問題。
更讓富士康煩惱的是,與中國大陸不同,印度當地員工與富士康台灣管理者之間的工作溝通和文化交流存在很大障礙,更何況,許多印度工人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因此,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遠不如中國大陸的效率和執行力強,富士康此前高效的管理和工作模式也出現在印度。
據悉,富士康在印度一直“盡力而為”,2024年富士康曾表示,未來五年,富士康在印度將把富士康的工廠和研發中心擴大到10到12個左右。 但現在快到2024年了,富士康在印度只有4家工廠,而且只有3家5名工人,甚至還不到鄭州富士康的一小部分,以至於蘋果開始對富士康失去耐心。 與此同時,印度本土的代工企業開始崛起,也開始顯現出鋒芒,如果郭台銘被“偷走”,那就更尷尬了。
“OEM黑馬”誕生,富士康的蘋果訂單可能被“偷走”。
此前,同為蘋果“皇家代工廠”的緯創被印度當局“砍韭菜”,就連其印度工廠也發生了嚴重的“打砸搶”事件,為此不堪忍受的緯創只能尷尬地退出印度市場,將辛辛苦經營了十幾年的工廠轉賣給印度的塔塔集團。 因此,塔塔集團也成功獲得了緯創智慧型工廠,並初步具備了蘋果iPhone的OEM能力。
眾所周知,通過這筆交易,緯創成功“拿錢走”,而撤退之後,也直接給老對手富士康留下了煩惱。
近日,據印度**報道,塔塔集團在電子代工業務上持續增資擴產,招兵增兵,甚至拿出20%的“漲價”待遇,挖走富士康印度工廠的技術人員。 要知道,塔塔集團堪稱“印度最強最強的財團”,在財力上也不遜色於富士康,更何況,在印度的營商環境上,富士康在當地是塔塔的“滄骨”,在印度政商圈絕對不會便宜。
此外,庫克早就有了在印度培育本土代工廠的想法,而對於富士康來說,如果在印度遇到“第二個立訊”,那麼未來蘋果代工的份額只會進一步壓縮,然後富士康想要在中國大陸複製自己的輝煌基本上是無望的,留給郭台銘的只有一場尷尬又沒完沒了的鬧劇。